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学教学》2005,30(7):74-74
综合新华网及东方网2004年11月8日消息,目前中国唯一的扬子鳄自然繁育基地——“中国扬子鳄村”,在浙江长兴县尹家边扬子鳄保护区落成。1979年,长兴农民利用捕捉到的11条扬子鳄,自发进行圈养并创建了长兴尹家边扬子鳄保护区。2002年6月,国家林业局正式立项“浙江长兴扬子鳄种源自然繁殖扩建工程”,总投资905万元。目前扬子鳄养殖规模已发展到400余条。据保护区主任王治平介绍,扬子鳄保护面临的问题是子代繁殖、  相似文献   

2.
1958年,我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一类保护动物中,就有大名鼎鼎的濒临灭绝的杨子鳄。作为我国的特产,扬子鳄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因长江下游又名扬子江,故名之。扬子鳄素有“动物活化石”之称。研究证实,它是恐龙的近亲,由植龙的近支演化而成,距今已有两亿多年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国人民就已认识了它,叫它为“召”。殷商甲骨文里就有这个墓的象形字。许多亩籍中都有关于错的形态、生活习性、经济利用的记载和描述。如(神雅)记载:“吴越之人,以军鸣应更,以写革制鼓”;(诗经·大雅·灵台)有:“鼓鼓道逢”的描述,说明古…  相似文献   

3.
扬子鳄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自然财富,是我国特有和稀有珍贵动物。1879年A.A.Fauvel将其命名为Alligator siilensis而公诸于世,很快闻名于世界。1973年联合国将其列为临危种和禁运种,我国政府把它和大熊猫并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党和政府在宣城建立“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并在扬子鳄产地宣城县建立“扬子鳄自然保护区”。为什么国内外对扬子鳄如此地重视呢?原来扬子鳄具有不可估量的学术意义、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现分三方面来说明:  相似文献   

4.
扬子鳄     
世界上珍稀动物的品种数不胜数,如“草原之王”非洲狮、“古老化石”鸭嘴兽、“游牧民族”中华鲟……而我最喜欢的是长江特产——扬子鳄。扬子鳄生活在淡水里,主要分布在我国安徽、浙江、江苏等地的局部地区。它既是古老的, 又是现存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  相似文献   

5.
深入分析了旅游活动对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内扬子鳄繁殖、栖息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在景观生态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功能分区、“斑块-廊道-基质”的优化配置、廊道多样性设计等方式对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的景观结构做了优化设计,尝试通过这种设计来减少由于旅游活动对扬子鳄的繁殖环境的干扰。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应用显示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生长抑素(SOM)的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扬子鳄结肠壁神经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呈棕色反应的AchE 阳性神经丰富,分布于结肠壁各层内,AchE 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粘膜下神经丛,粘膜内可见阳性神经元分布。生长抑素免疫反应(SOM—IR)纤维主要分布在肌层和肌间神经丛,大多为膨体纤维;粘膜下层中 SOM—IR 纤维数量较少,主要分布在小血管壁及周围。肌间神经丛可见 SOM—IR 神经元。表明在低等脊椎动物扬子鳄内脏已存在比较完善的神经调节。  相似文献   

7.
漫话扬子鳄     
扬子鳄是我国宝贵的特产,被称为古生动物“活化石”之一,与大熊猫一样,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视为国宝。从前,扬子鳄分布地区很广。西起洞庭湖,沿长江中下游延伸,北起黄河,南到湖南、湖北等地,面积达345000平方公里。由于扬子鳄营造洞穴,对堤埂破坏很大,往往偷食群众的鱼、鸭、鹅,爬行时压倒秧苗等庄稼,侵犯了群众利益,被群众视为大害。故见鳄必杀,见蛋必毁。历代文史,均有记载。另外,严重的水,旱灾害,自然生态的破坏,水质的污染,都严重地影响杨子鳄的生存。这个以扬子江得名的物种,在  相似文献   

8.
<正>左江花山岩画分布在中国广西崇左市境内的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流域沿岸的崖壁上,其中宁明花山岩画的画幅最大,图案最多,通常称其为“花山岩画”。沿江200多千米的岩壁上密集分布的众多岩画点,与秀丽的山水相映,形成独特的“自然与人的共同作品”。  相似文献   

9.
孙健 《地理教育》1998,(1):11-11
古诗词“毫吟浦口飞梅雨”;“湛湛陈桂搏,坎坎秦毫鼓”中的“毫”就是祖居我国长江流域的一种古老爬行类动物,世界上现存25种鳄类中的一种短吻鳄——扬子鳄[1892年生物学家法佛尔(FAUVEL)命名,由于长江下游又称扬子江]。我国古典文献中多称为“毫”,归属鳄目毫属,生活于亚热带淡水区域,由于外形似“龙”,所以当地又称“土龙”或“猪婆龙”。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史前文明的发生与发展,具有多元复合的显著特点。早在夏代以前,中国的原始部族文明即经历了星散于全国各地,融聚于黄河中下游流域,然后再辐射于中国各地乃至环太平洋地区的活动轨迹,至西周时已初步奠定了政治统一、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之流的文明格局。由于远古史迹的湮没不彰,这一重要的文明时期给人们留下了无数难解的迹团,并导致了“一元发生”论者与“满天星斗”论者的各执一端。事实上,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成长壮大,是一个海纳百川、波澜叠起、从多元不断走向一体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1.
扬子鳄     
扬子鳄是我国的特产动物,已濒临灭绝。我国已经把它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还叫什么名字?分布在哪些地区?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它的生活习性(吃什么,住在哪里,怎样繁殖等)怎样?为什么人们叫它“活化石”?目前我国大约有多少只?请你从书本上或者网络上查找有关资料(文字的、图片的),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别的人,用搜集到的资料,按一定顺序,以《扬子鳄》为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可达性对其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运用计量地理学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以汾河流域164个传统村庄为例,对其空间分布与可达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村庄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村落,汾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汾河流域传统村落分布形成了以晋中市为核心的高密度区和位于临汾市翼城县、襄汾县的双核心次密度区;在市域尺度上,传统村落分布集中且以聚集为主,分布于晋中、临汾、吕梁三市;汾河流域三大分区传统村落分布不均且呈现集中分布态势,主要分布在中游地区,其次是下游地区;汾河流域各传统村落的空间可达性整体水平较高且差异较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空间联系和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3.
1996年之初,世界自然资源保护监测中心公布了20种世界最濒危动物,中国的白鳍豚、大熊猫、扬子鳄名列其中。最令人忧虑的是白鳍豚。因为大熊猫和扬子鳄早已人工繁殖成功,其种群数量有较大回升,而白鳍豚仍在以惊人速度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北在历史上受到历朝历代的高度重视,不仅仅是因为中原王朝政治统治中心确立之后,所具有的东北边疆、边缘的意义,还与中国传统文化“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地理方位的哲学理念相关。中国东北是具有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特殊区域。1858年是中国东北地域格局发生重大转换的转折点。中国东北的文明诞生、文化移动、民族迁徙的历史具有跨国性、跨区域性的特点。按照流域文明的分布。东北的历史空间可划分为:黑龙江流域、辽河流域、鸭绿江流域、图们江流域、大、小凌河流域五大流域文明区。在五大流域的空间中有东胡系统、肃慎系统、减貊系统、汉人及其他民族等五大民族体系。这些民族在上述五大流域中建立了若干个方国、王国和帝国政权。由于受国家政治倾向和民族情绪及民族意识的影响。东北亚诸国在中国东北历史问题上有着不同的历史观。我国当代进行的大清史编修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东北历史与现状研究工程、东北属国研究工程,以及正在进行的各项东北经济振兴建设工程;对东北亚国际环境的变迁和东北历史空间的现实与未来的变化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天气很好,猫的心情也很好。它准备去见一位朋友。正在赶路,突然,一条鳄鱼闯了出来,扑到猫的面前,张开血盆大口,喊道:“猫,救我!”猫被突发的情况吓呆了!鳄鱼提高音量:“猫,救我,我姓扬,叫‘扬子鳄’!”鳄鱼指了指脖子上的项链……不,那是一个铭牌,上面写着:“扬子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鉴定者——动物保护协会。”  相似文献   

16.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鳄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年来,由于扬子鳄栖息地的岛屿化、片断化及人类活动等对其的不利影响,其分布区急剧缩小,扬子鳄野生种已濒临灭绝,因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鳄类专家在1992年将其列为全球23种鳄类保护计划的首位。本文对其保护研究近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钱塘江流域是中国现代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但在东汉前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而从东汉三国开始该流域城镇建设快速崛起,逐渐缩小了与中原地区的差距,为成为当今中国最发达的区域奠定了坚实基础.运用历史地理、文化地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秦汉三国各时期钱塘江流域城镇的空间分布、发展过程与形成原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释,揭示其分布规律及其动力机制,对我国现代城镇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布在大渡河流域的丹巴羌族,于清乾隆年间由岷江流域迁入。在清代,他们是为清政府“驻守关卡、把守降番”的屯兵,藏族称之为“嘉卡布”,汉族称之为“屯兵娃”。现代丹巴的羌文化已不完整,更多的是融入了嘉绒文化的要素。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底,陈仲义《感动 撼动 挑动 惊动——论好诗的“四动”标准》(下简称《标准》)一文在网上甫经发表,便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刀网、扬子鳄、诗江湖、陆诗歌、天涯诗会等大大小小几十家诗歌论坛纷纷进行转贴,全国最大诗歌专业网站“诗生活”开辟了讨论专栏,十数家网站进行置顶讨论,数以百计的诗人、诗友们的博客进行了转载。  相似文献   

20.
复,本是副词,自本是代词,这是语言界所公认的。但“复”“自”尚可作词尾,则鲜为人知。《中国语文》89年第3期发表了刘瑞明《<世说新语>中的词尾“自”和“复”》的文章,读后很受启发。过去我们一直以为词尾主要分布于名词、形容词两个区系之内,由刘文中可知,“自”“复”以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