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加强内地(大陆)高校港澳台大学生国情教育,对增强内地(大陆)港澳台青年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培养坚定爱国者具有重要意义。问卷结果显示,当前内地(大陆)高校港澳台大学生国情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学生轻视国情教育的价值,对国情教育有一定抵触心理;部分高校对国情教育重视不够,教学主体的结构相对单一;国情教育内容与学生期待有所偏差,供给与需求对应不足;国情教育教学理论性与封闭性较重,实践性教学有待加强;国情教育考核方式开放性不足,难度存在一定的过于宽松问题。为此,应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提高内地(大陆)高校港澳台大学生国情教育自觉性;提升高校对国情教育的重视程度,改善国情教育师资队伍结构;紧密围绕教育系统性与对象特殊性,完善国情教育的内容体系;硬教育与软教育充分结合,创新国情教育的方式、方法与手段;优化国情教育的考核方式,强化考核的开放性、学术性与难度。  相似文献   

3.
祝婧媛  杜超 《高教论坛》2022,(12):110-114
了解在内地高校就读的港澳台学生的社会适应和国家认同现状、机制及影响因素,有助于推进“一国两制”背景下的人心回归。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从文献量、关键词聚类等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结合上述分析结果和文献内容,归纳总结了当前内地高校港澳台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及影响因素、国家认同状况以及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最后提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应面对社会发展规律,探究统战工作的新要求。随着内地高校港澳台学生日益增多,我们应将统战对象及时地扩大到港澳台学生中。本文通过探析他们的思想特点,并对新时期高校港澳台学生统战工作的构建和意义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之源,承载着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最核心的价值理念与最深层次的价值体系。青少年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必须建立在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中华文化的价值体系最终必须体现在青少年的价值体系中。中华文化认同的实质指向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而当代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精神实质则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引领下,将"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的伟大民族精神内化于心,外践于行。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建构的逻辑基础首先是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其次是对中华文化内在理念与价值体系的肯定,是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深层次要求。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建构的实然路径既包括主体自觉的教育强化,又包括社会生活实践中对中华文化认同的自我建构,两者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共同促进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中知、情、意、行的统一,最终实现青少年对中华文化认同的自我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6.
7.
中华文化认同是在中外文化的交融与冲突之中对中华文化的选择与践行,是内化与外化的统一。在我国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国人民高度认同中华文化。近代以来的180多年,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与影响之下,中国人的中华文化认同水平呈现较大的波动性,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当代中国,“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是我国文化认同教育的内容。中华文化认同有助于树立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夯实中华文化认同的利益基础,筑牢中华文化认同的思想防线,是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认同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根基。现有研究主要以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文化认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础。社会认同理论和文化适应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认同的心理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群体的中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9.
高校外语教学中缺乏中华文化元素,外语学习者对中华文化认同意识相对薄弱,无法用外语准确表述中国文化信息内容,导致跨文化交际地位不平等。依托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调整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考评方式和师资培训来增加中华文化内容,可以潜移默化地增强高校外语学习者中华文化认同意识,推动平等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项目的推进,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认同问题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面临的时代命题。教学中应提升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底蕴,尊重他者文化,探索融通中外文化传播的新表达;文化体验课应注重针对性、切实性和深刻性,避免走马观花;还应挖掘地域文化元素,搭建媒介文化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实施,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们中华文化认同的教育及教学,培养学生们的中华文化认同感能强化学生们的民族意识及综合素质,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开展更为丰富的传统文化的教学,促进学生们中华文化认同感的提升。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措施进行了分析及探究。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的实质是族群归属,族群归属体现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纽带。因此,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着力点应是中华文化认同。全球化对中华文化认同形成了冲击,应通过加强母语教育和中华民族历史教育、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加强各民族文化整合来增强国民的中华文化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对于内地高校而言,全面贯彻党的少教民族政策,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既其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有难以回避的工作难题.而要解决这些难题,就必须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状况、经济状况、学习状况、交往状况、生活状况以及心理状况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历史教学对港澳台大学生的文化认同起着重要作用.丰富的历史教育内容,灵活的历史教学方法是对港澳台大学生进行文化认同教育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藏、精神支撑和立足根基,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华文化认知和认同,既能提高大学生民族团结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责任感,又能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促进中华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创新发展。本文阐述了中华文化认同的内涵,分析了大学生文化认同缺失的原因,并从社会、政府、高校、家庭四个层面提出了中华文化认同的建构路径,强化了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对来华留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浙江省五所高校的来华留学生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目前高校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总体趋于积极正向,且汉语水平对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影响较显著.针对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现状,应在树立文化平等意识的基础上,通过加强语言与文化教学的融合、优化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对于内地高校而言,全面贯彻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有难以回避的工作难题。而要解决这些难题,就必须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状况、经济状况、学习状况、交往状况、生活状况以及心理状况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汉语语言学习不仅是语法、字、词、句的运用,更多的是在思维与逻辑上进行的分析活动。运用汉语语言逻辑与汉语思维方式是建立在对于汉语社会的了解和中华优秀文化的认知基础之上的。从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出发,探讨两者相互积极促进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加强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有利于留学生学成后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针对目前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学校可以从教材与课程建设、师资与管理队伍建设、丰富留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着手,强化对留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培养国家战略所需的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20.
港澳台学生因其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在生活习惯、思想意识等很多方面都与内地(大陆)学生具有很大差异.在内地(大陆)高校招收港澳台学生的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港澳台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将成为各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该文在深入理解国情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梳理了高校开展国情教育面临的困难,调研并总结了部分高校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