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从父母干预理论(parental mediation theory)的视角出发,对35位有手机游戏经历的中小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以此了解父母在青少年手机游戏过程中主要采取的干预方式以及青少年对父母干预行为的看法和反馈。研究发现,青少年在进行手机游戏时,其父母主要会采取三种干预方式:限制型干预(如限制玩手机游戏的时间)、积极型干预(如和孩子讨论游戏的内容和利弊)、以及共同使用(如和孩子一同玩手机游戏)。限制型干预是大部分父母常用的干预方式,但大多数中小学生对该方式的接受度较低。中小学生普遍更渴望获得积极型干预,但有效使用积极型干预的父母却不多。在实施共同使用的干预模式时,父母容易忽视孩子的游戏偏好,且设定双重使用标准,产生了负面示范。此外,本研究基于研究发现提出了转移型干预,进一步丰富了父母干预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林仲轩  张司佳 《新闻界》2023,(2):32-43+56
教养问题及其具体的媒介干预策略问题是所有父母都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智力与发展障碍家庭父母更是在这一问题上面临多重困境和诸多挑战,更需要在结构性障碍下探索媒介干预策略以同时满足孩子风险最小化和机遇最大化的发展需求。基于民族志式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尝试在关系视角下考察数字时代智力与发展障碍家庭的父母媒介干预策略,揭示了智力与发展障碍家庭父母如何探索并实践出一套适合其孩子人际关系的混合式媒介干预策略,包括采用“积极-共用”型策略促进亲子关系,“积极-限制”型策略支持熟人关系,“无力-消极”型策略拓展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3.
黄秋皓 《新闻知识》2023,(10):65-74+95
本研究关注二次元手游玩家氪金现象,在氪金动机模型及数据库消费理论基础上建构反映-形成性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角色建构对同人创作、情感认同有正向影响;角色建构及情感认同对同人创作有正向影响;情感认同、满足社交及协同竞合对游戏“肝”度有正向影响;同人创作及游戏“肝”度对氪金意愿有正向影响。中介作用表明,情感认同在角色建构到游戏“肝”度的路径上起中介作用;同人创作及游戏“肝”度在模型中发挥了不同效应。此外,多群组分析(PLS-MGA)发现,性别及玩家游戏生命周期对变量会产生部分差异性显著影响。本研究反映了二次元手游玩家相对复杂的文化生产现象及消费心理,对引导玩家网络社会行为、研究游戏心理及商业策略制定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数字时代中,阅读方式的变革深刻形塑着青少年的身份认同。区别于传统纸质阅读,数字阅读依托其符号的立体化、渠道的多元化及圈群的互动性重塑着青少年的身份认同,亦强化着他们对所属社群的认同。然而数字阅读在发挥积极效应的同时,因信息的爆炸式涌现、网络小说的强大吸引力和信息茧房的束缚等致使青少年陷入身份焦虑、自我概念模糊化、社群认同极端化等危机。为有效纾解青少年数字阅读带来的身份认同困境,可深挖经典著作的文化价值、发挥VR等智能交互技术的科技价值以及挖掘图书馆的场域价值,多面向地强化青少年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5.
张璇 《东南传播》2020,(1):102-103
2019年8月,"饭圈女孩出征香港废青"事件引发轰动,与以往不同的是,"饭圈女孩"成为此次出征的主力军。本文试图以社会认同理论为依据,对"饭圈女孩出征"行动的社会认同过程进行研究,发现"饭圈女孩出征"是通过认同话语与认同实践进行自我范畴化,实现内在认同,通过自发动员与自身"去污"的方式寻求外界认同,并最终获得认同,重塑身份认同的过程。"饭圈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良性互动一定程度上能够弱化冲突,维护网络生态稳定,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政治参与和国家意识,对提升国家文化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具有积极作用。而对于青年亚文化而言,只有善于激浊扬清、回归理性,增强公益性,才是获得社会认同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手机游戏已成为青少年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但其中潜在的隐私侵害为青少年的网络隐私安全带来隐患。本文基于保护动机理论,分析了家长和平台对青少年手游隐私风险意识和保护行为的影响。通过对573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发现家长积极性干预、家长限制性干预和平台警示信息接触,对青少年的风险评估有正向影响;平台隐私设置便捷性对青少年的风险评估和应对评估都有正向影响;风险评估和应对评估会推动青少年保护行为的采纳;家长干预和平台规范也会直接促进青少年隐私保护行为的实施。本研究的发现验证了保护动机理论在该语境下的适用性,并为保障青少年网络隐私安全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创新扩散的路径研究是创新扩散理论的一个分支。本研究以人际传播渠道中的亲子网络为扩散路径,通过问卷和访谈方式对大学生与其父母的微博认知采纳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人口变量、创新变量对微博的认知和采纳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大学生群体与父母群体在微博的认知程度上兼具差异性和联系性;扩散是以亲子网络的人际扩散为主,辅以媒体渠道的扩散;双方对微博的使用及亲子关系互相产生影响,但以大学生群体对父母群体的影响为主;同时,亲子网络的扩散存在失效甚至负影响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7,(5):52-5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随之而来,标新立异的流行语在青少年群体中崛起。本研究选取了一部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将网络流行语放置到日常对话情境中,对他们在生活实践中的话语呈现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青少年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语境具有自黑式、黑色幽默、熟人式、无厘头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青少年网络语言的行动逻辑就像一场语言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中,他们遵从游戏化表达、默认一致性以及艺术化思维的范式。了解其传播语境及背后逻辑,对青少年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9.
信息行为干预对不良健康行为改变进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通过实验研究考察不良行为改变过程中信息行为作用机理及中介变量,为有针对性地提出并验证不良健康行为干预方案,更好地进行个体行为干预从而促进健康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过程]基于跨理论模型和相关测量工具,将受试者进行行为阶段划分。结合不同阶段信息行为特点,对不同阶段的受试者信息行为进行干预并考察中介变量。[结果/结论]三个组中,信息行为干预组的改变最为显著,优于自然组和单纯的跨理论模型干预,证明信息行为干预策略和方案是有效的,信息行为干预对促进不良健康行为的改变有积极影响。建议未来在不良健康行为干预中强化信息行为变量,提高行为不良者的信息水平,促进不良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韧性研究是从积极的心理学视角去考虑人们如何面对工作压力。本文通过介绍韧性的主要特点,分析压力模型和调查问卷,全面阐述了韧性力量对图书馆工作压力的积极干预,体会在工作压力中的韧性力量。  相似文献   

11.
殷文  李思怡  甘雨柔 《新闻大学》2024,(2):44-56+118-119
研究以留守儿童的新媒介使用为研究对象,将一起玩手机视为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与同辈群体的“嬉戏”(play)方式,致力于讨论媒介与同辈群体这一社会化机制的关系。研究发现,“一起玩手机”对留守儿童同辈群体身份认同和社会身份认同起关键性作用,是他们的同辈群体社会化过程(媒介嬉戏),同时也是他们抗争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身份轻视、建构个体尊严的个体化过程(尊严游戏)。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严峻的乡村儿童手机使用问题成为社会各方讨论的焦点,但乡村父母在其中的角色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本文以GH乡父母媒介干预为研究对象,通过民族志和问卷的方法,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研究发现,GH乡父母主要采取单一、威权式的规则和限制媒介干预策略,以主体性、交往性为要义的社交性干预和灵活柔性的技术方案则处在边缘位置。这一情况与特殊的乡村家庭经营理念、关系以及空间等结构复杂勾连,使原本不协调的父母媒介干预遭遇到更大的困难。这一情况在影响乡村父母对儿童手机实践脆弱的监督和引导作用的同时,还可能进一步加剧乡村家庭的亲子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3.
蚂蚁森林作为一款线上环保游戏不仅打破了环保时空界限,吸引了众多平台用户主动参与,而且正在形成一种线上联动线下的绿色消费新现象。基于行为推理理论视角,以504名蚂蚁森林用户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蚂蚁森林用户转向线下绿色消费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用户对蚂蚁森林的持续使用会显著促进其线下绿色消费;行为推理理论适用于阐释用户持续使用蚂蚁森林的内在机制;相较于低环境自我认同个体,高环境自我认同个体更可能在参与蚂蚁森林后继续从事线下绿色消费。该项研究不仅拓展了行为推理理论的应用范围,揭示了环境自我认同是线上联动线下绿色消费的关键解释变量,而且为环保类电商平台企业塑造自身环保形象,进而提升其绿色竞争力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四川凉山147名彝族青少年学生进行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旨在了解彝族青少年手机媒体的使用状况,分析手机媒体对彝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影响和方式,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文验证了族群认同对族群仪式档案保护绩效具有积极影响的假设。本研究同时引入了交互记忆系统作为中介变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族群认同通过交互记忆系统对族群仪式档案保护绩效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钟传欣 《编辑学报》2013,25(5):452-454
以江苏省高校科技期刊编辑人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及SPSS 17.0软件对他们的组织认同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校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组织认同程度一般;组织认同的4维度中,编辑人员对组织的归属感属中等偏上,对直接领导的感激程度一般,以组织为自豪程度一般,编辑部内部关系融洽。对在管理上如何提高高校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组织认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芙蓉姐姐到著姐、从凤姐到“Hold住姐”,当网络媒介塑造的这群另类“民星”大行其道时,大众陷入一场“审丑狂欢”中.在热情投入这场狂欢的人群中,最积极的是青少年①,大学生阶段属于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二人格偶像崇拜阶段,对父母的养育式依恋转化为对他人的认同式或浪漫式依恋.他们将自己偶像崇拜的目光由家庭转向社会②,网络媒介有责任为大学生社会化提供参照和学习的社会角色或榜样.本文试图从社会角色的角度探讨网络媒介所挖掘和追捧的“审丑民星”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Cosplay是当代青少年逃离日常的角色扮演游戏。关于Cosplay的既有研究大多聚焦于青少年的自我认同、文化传播及其商业化发展等方面。本文借鉴仪式理论资源中的经典概念——阈限,探讨在Cosplay的阈限空间中青少年如何通过服饰伪装进行身份转换,以获得现实中匮乏的权力并对父辈文化进行象征抵抗,在群体的互动中如何达到情感交融并获得意义确认与更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研究大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参与《信息检索》课程学习与个体特质、组织环境、课堂设计的关系。[方法/过程]通过梳理和总结相关研究成果,预调查和专家调查,形成学生课堂参与行为测量量表。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提炼关键变量,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究个体特质、组织保障、组织认同、课堂设计等变量对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作为前置因素的个体特质、组织认同、组织保障变量相互影响;组织认同和个体特质不仅直接作用于课堂设计,还通过课堂设计对大学生学习行为发挥积极而显著的作用。本文认为采取完善支撑环境、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优化课堂设计以及加强课外实践等措施可促进大学生学习,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6,(21):11-20
在我国青少年艾滋病感染率显著增长的背景下,本研究探索以文化为中心的健康传播模式如何贡献于对这一目标人群的有效干预。研究使用实验法,检验了集体主义文化中关于艾滋病歧视的新闻报道是否唤起有关羞耻与恐惧的第三人感知偏见,以及这种感知偏见对安全性行为的预测效应。结果显示,个体对自我与父母之间的羞耻感知差异越小,越倾向于减少性伴或保持单一性伴,而个体的纵向集体主义倾向是两者之间的中介变量。据此,研究提出促进亲子沟通等艾滋传播干预战略,为健康传播如何适应社会语境、利用文化资源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