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上日出》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侧重对景物的观察与描写。作者重点观察和描写的是“海上日出的全过程”和“在有云情况下的海上日出”。写“海上日出的全过程”时,突出其“变化快”和“太阳光的强烈”;写“在有云情况下的海上日出”时,作者分两层来写,一是云薄时的日出,二是云厚时的日出。作者在描绘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观时,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这些描写性的词中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陶冶学生情趣。  相似文献   

2.
《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脍炙人口的一篇散文。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景物的,我建议根据以下的要点进行教学。一、了解写作顺序,把握全文命脉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阅读全文。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概了解后,引导和启发他们联系平时看日出的生活感受,思考下列问题,弄清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海上日出的:1.作者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海上日出的?2.作者是怎样观察日出的?  相似文献   

3.
<正>【文本解读】《海上日出》是四下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文章写出了太阳形状、光线、主色调的变化,再现了日出的壮美。基于课文写作特征以及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编写意图,运用跨学科学习,以设计、绘制日出漫画这一任务为径,旨在引领学生抓关键词句,感悟文本之美、描写之妙,学得“抓主要特征,按景物变化的顺序写”的表达方法,并在迁移运用中习得。  相似文献   

4.
构篇,指文章的布局谋篇,也就是对写作材料所作的组织和安排。记叙文的构篇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下列几种。一、顺叙构篇顺叙构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文中叙述的每一部分内容,都按一定顺序交待有关情况,不能前后倒置。这种结构方式有下列几种:1.以时间推移为序。如《海上日出》一文,作者按”日出前——日出——日出后’的顺民写日出的美丽景色。2.以事们发展的顺序为展。冗《飞夺户定侨)一文,作者先写红军为什么要夺侨;授告写红军战工自敌人相的阎,争速度,论占夺侨闭沿阵地;而写日侨战义的场面;员后写夺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赵华 《湖南教育》2000,(5):52-53
教学目标1 图文结合 ,了解海上日出的全过程 ;2 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观察的方法 ;3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陶冶审美情操。教学过程师 :当代著名作家巴金曾从上海乘邮船赴巴黎留学 ,途经红海时 ,他多次观赏日出 ,写下了《海上日出》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同学们已预习了课文 ,谁知道作者是怎样赞美海上日出的?生 :作者赞美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板书 :伟大的奇观)师 :“奇观”是什么意思?生 :“奇观”就是指奇伟的景象。师 :文章是怎样描绘海上日出时的“奇观”的呢?请同学们小声阅读全文 ,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绘的?(…  相似文献   

6.
<正>一、整合“词句段运用”范例,细化习作力训练序列景物推介类习作有其习作力序列,“词句段运用”景物描写有其语言力序列。如何将两个序列链接,让景物描写力序列更有效呢?1.梳理“词句段运用”景物描写范例,厘清语言力目标指向我们细读三到六年级“词句段运用”,通过梳理,语言力目标指向词句积累、想象训练、五官调动、关注变化等。同一内容在不同年级前后勾连,层层递进。2.解读“景物推介类习作”描写力目标,  相似文献   

7.
仿写例谈     
仿写是学生将在讲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如教《海上日出》一文,本文是作家巴金在1927年从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学时所写的。文中描绘了三幅日出图,通常情况下的日出;浓云情况下的日出。学习这篇课文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写法。为了便于学生仿写,讲清本文写作特点:1’按顺序观察和表达。未升起时,上升时,升起后。2’抓特点。作者抓住太阳的形状、颜色、光亮、动态及周围景物的变化进行描写。3’有感情。文章最后一小节:「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相似文献   

8.
“日出”美丽,“夕阳”同样如诗、如画。《夕照》一课,作者采用多种描写的手法,衬托出“夕照”美丽迷人的景色。一、观察有序,色彩分明。作者仔细观察夕阳,文章按照“黄昏时分——天空的黑色渐渐漫过来——夕阳完全消失”的时间顺序写夕阳的变化。例如:  相似文献   

9.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为一体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散文的意境是怎样创造的呢? 一、通过描写景物调动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法创造意境。王国维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谓之真意境。”(《人间词话》)这里说的“真景物,真感情”就是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外物,在散文中,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不同的真实画面表示出来,使情、景二者水乳般地融合起来。我们来看刘白羽的《日出》最后一段写黑夜后的黎明和日出。作者以细腻多彩的笔调,真实地描绘了  相似文献   

10.
    
角度之一赏图探美全文共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通过五幅图画,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美好的感受。教学过程与方法:一、通读全文,了解大意。二、全文充满诗情画意,思考下列问题:1.全文描绘了哪几幅图画?2.每幅图画各抓住了被描写景物的什么特征?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由所描绘的几幅图画进行归纳,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4.各幅图国描绘的角度有何变化或特点?三、由所描绘的几幅图画联系全文,说说作者的思路。四、仿写。仿照本文写法,选取一景,描绘几幅图画。例如写日出,可以“日出前——日将出——日正出——日出后”为顺序,描绘四幅图:山睡图、朝霞图、日升图、晨曦图。  相似文献   

11.
【重点点击】理解作者对日出过程中景色变化的生动描写,体会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概括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观察顺序来描写海上日出的?【解决方案】作者在海上的旅行途中被日出时的美丽景象所吸引,于是就情不自禁按照日出的不同情景,对日出的壮观迷人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写。作者主要描写了晴朗时和有云时日出的现象。晴朗时,分别描绘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变化过程;有云时,主要是从薄云和黑云两种不同状况进行描写的。【难点提示】阅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归纳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日出的动态变化的?【解决方案】课文第三自然段是从日…  相似文献   

12.
<正>一、全景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梳理(一)人文主题定格全景本单元的导语是“四时景物皆成趣”。“四时”即四季,从时间上贴合了“全景”理念,整个单元就是横跨四季的全景情境场域。“趣”,可以是《古诗词三首》中作者借助景物抒发心中所感的情趣,可以是《四季之美》中自然景物自身所带来的美趣,可以是《鸟的天堂》中可以引发生命和谐共处哲思的理趣,还可以是《月迹》中追寻月亮足迹的乐趣,更可以是学生眼中对四时景物的一切美好体验……这一单元教材从时间、  相似文献   

13.
《海上日出》一文短小精悍,描写“日出”景物很有特色。我们可以抓住结尾“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句话,逐层理解课文。一、从结句审题意  相似文献   

14.
日出三部曲     
沈琴红 《新读写》2010,(10):20-20
作者的描写基本功很扎实,对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环境和景物的描写相当到位,也是这篇文章的成功之所在。作者在展露三种不同时刻的美丽景色的同时,让读者有了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相似文献   

15.
《海上日出》是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佳作。作者巴金把海上日出的景象描绘得十分奇丽壮观,字里行间洋溢着热爱大自然、向往光明、追求光明的激情。教学此文应抓好两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1.循序观察课文是以时间为序,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观察的。因为日出的过程与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作者以时间为序观察日出的  相似文献   

16.
风景者,风光景物之谓也。王勃《滕王阁序》曰:“俨骖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何谓风光?“日出而风,草木有光色也”。  相似文献   

17.
[课例简析]《海上日出》图文兼美. 课文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描写海上日出宏伟壮观的景象. 教学时, 可使用“情境导学法”, 引导学生理解、欣赏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我与地坛》第一部分有三处景物描写,这三处景物的对象、色彩、意义不同,体现着作者心境的变化,对生命理解的境界的变化,可以说“作者的眼中之景,乃心中之景”。第一处主要描写地坛的衰败。“剥蚀”指光彩夺目的琉璃风化剥落;“淡褪”指鲜艳的朱红变浅褪去;“坍圮”指雄伟的城墙崩塌;“散落”指富丽的建筑分散零落。地坛作为明清两朝的皇...  相似文献   

19.
新入选教材的《海上日出》(人教版第九册)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通过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表达作者对雄伟壮观的大自然景象的赞美之情。教学本课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画面理解文字内容,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情感,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自主发现,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具体操作如下:一、观图1.出示挂图或投影显示画面内容。提问:(1)你从第一幅图上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导”说,即要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来说。)(2)第二幅图呢?(方法同上,但要注意从“扶”到“放”。)…  相似文献   

20.
自然景物,单从外部来观赏,都有自己的形状和色彩。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红花绿草,这些由色彩构成的景物能给人以美感,描写得好,笔下的景物就会有生气,有活力,传神又富有魅力。《可爱的草塘》一文中,作者写草塘的绿,先总写“绿得发光,绿得鲜亮”,再按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写出了“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同一种绿,由于远近不同,而产生了变化,更加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草塘可爱的特点。巴金笔下的大榕树上的绿叶别具一格,“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