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育数字化是当前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新热点。高等教育场景下,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具有更为多种多样的发展需求。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有效促进每一个学习者个体的学习、提高一线课堂的教学效果,是一线高校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难题之一。学习技术(CTCL)范式聚焦学习者个体的需求,其在技术促进学习(TEL)领域的个性化学习实践,为高等教育的一线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
作为高质量教学的重要表征,深层学习受哪些因素影响是2005年我国首次提出深层学习概念以来教育教学研究的又一关注重点。梳理了2005年至2023年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有关深层学习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归纳了教师、学习者、环境、教学评价以及教学过程等深层学习影响因素,并针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不同学习环境如何促进学习者深层学习提出教学建议,为教育领域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智慧学习时代对学习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数字化学习资源难以满足学习需要,随着3D技术不断发展,将3D教学微视频资源应用到智慧学习中,可满足学习者的高沉浸式、个性化学习需求。对3D教学微视频资源内涵及其智慧学习可供性进行了详细解读,并针对其具体开发工具、设计原则、创作方式以及创作流程进行说明,为3D教育微视频资源设计提供一定参考,以期支持学习者的智慧学习,促进学习者思维及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教育领域的数字化改革全面加速,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强调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教育”健康发展,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微课凭借其主题鲜明、内容简法、课时短暂、资源容量小和易于传播等优点,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传统课堂向数字化课堂转型中,如何扬长避短,已经成为中职学校相当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根据学习者的个性需求,构建个性化的终身教育学习体系,因地制宜的建设适合不同阶层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成为当今社会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而数字化学习资源是当今社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需求在远程教育以及终身教育体系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分析得出只有完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机制规划,并且满足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才能有效地促进终身教育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终身教育资源建设能够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特点,推动信息化教育进程中学习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相似文献   

6.
ChatGPT凭借类人的认知、生成和创造能力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思维革命,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认知框架正在建立。对学习而言,ChatGPT将通过高密度信息的即时输出,强调聚焦问题的自组织学习,关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迁移和理解生成来实现对学习起点、学习形态和学习路径的重塑。同时,该过程中潜在的逻辑张力也给学习带来了不确定性,集中体现为知识高效生产与学习者思维替代、深度学习生成与学术伦理越界、海量数据训练与特定意识形态偏向三重矛盾。为更好地规避风险,加速释放ChatGPT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技术红利,使ChatGPT真正赋能学习,需要从三个方面着力:首先,要将ChatGPT技术教育化,开发出具备“教育品性”的EduGPT并研制使用规范,以确保学习者与其理性健康互动;其次,要从为学习者搭建脚手架和促进知识迁移的角度优化应用设计,促使学习者由“利用ChatGPT学习”转向“在ChatGPT中学习”;最后,要从关注学生如何学习、学习如何有效发生的立场重设教育评价,从而驱动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7.
杨晓哲 《上海教育》2022,(13):52-53
<正>我们可以预见一种“数字孪生”的教育新生态即将到来,其对学生学习将产生新的方式、新的空间、新的场景。教育中的数字孪生,其对象不仅包括了外在于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还包括了学习者与教师本身的数字画像与数位存在。无论是实体空间还是虚拟空间,教育都在发生。然而,虚实空间的教育用什么方式产生联动,如何催生一系列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高质量教育真正实现?随着“教育信息化2.0”的深入开展,以数据为基础,以体验为中心,以智能为导向的进一步深化,我们正在从教育信息化走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对于教育的各要素与各环节,如何进行数字化设计,显得至关重要。在动态发展中,我们可以预见一种“数字孪生”的教育新生态即将到来,其对学生学习将产生新的方式、新的空间、新的场景。  相似文献   

8.
混合式学习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主流的教学模式,如何有效融合线上和课堂部分的小组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协作学习促进认知和非认知发展的教育价值,已成为当前混合式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探究社区框架、协作知识建构等理论,构建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型,并将理论模型应用于真实的课程环境中,从学习者在课程中的学习投入、协作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水平3个方面探析其应用成效。结果表明,混合式协作学习能够显著提升课程学习成效:显著提升了学习者的学习投入;显著提升了学习者的协作学习能力;显著提升了学习者的知识掌握水平。  相似文献   

9.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各类智慧教育平台日渐完善,数字化学习资源丰富多样,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不断融合创新,混合式教学必将成为新时代的教学模式新常态,同时为教育“双减”有效赋能。当前混合式教学取得的突出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也暴露了诸多问题,例如,教师的技术能力不匹配、教学设计不适用、教学过程不可控、教学评价不全面等。基于此,从教师信息素养、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分析当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存在的多重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突围策略:通过信息素养专项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能力;通过整体设计优化线上线下教学衔接;通过邀请家长监督学习过程促进家校协同育人;通过实施评价主体动态变化实现全面多元评价。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现状,提出混合学习能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可以较好地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并详细地从学习者分析、环境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和资源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设计5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该课程中进行混合学习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自主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主要学习模式。数字化学习中心为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如何让数字化资源更好地支持自主学习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基于自主学习理论分析了目前数字化资源利用中的问题,提出了数字化学习中心学习导航建立的策略,对高效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混合式学习模式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如何有效设计和便捷实施混合式学习,促进学习者有意义的深度学习是研究的关键。文章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引下,基于探究社区模型和教学动态支架模型,构建可不断迭代优化的混合式学习模型,并基于对分课堂进行混合式学习模型实践。教学数据与问卷结果分析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促进学习者知识技能、能力培养和情感价值观学习目标达成;对分课堂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非常适合混合式学习模式,尤其是混合式学习初期阶段;小组互助合作对学习者知识协同构建有极大帮助。同时,在混合式学习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构建更加符合学习者需求的动态教学支架,帮助其更快地适应混合式学习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技术》2019,(2):39-45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设沉浸式、交互式与创造式三种学习环境,具有激发学习者动机、实现情境学习、辅助思维与情感教育、促进个性化学习等作用。目前,虚拟现实学习环境在技术本身、资源建设、教师教学、学习者学习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文章建议成立VR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攻克技术难关;抓好VR学习资源的顶层设计、资源开发以及评价标准;完善VR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开展教师培训,促进学习者学习方式和态度的转变,使得VR学习环境在未来学习中成为一种有效、便捷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4.
梁平 《广西教育》2023,(17):92-94
本文论述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并提出具体做法:借助数字评价工具掌握学情,合理制订教学目标;有效运用数字资源,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利用数字资源开展项目化学习,突破教学重难点;有效整合数字资源,创设混合式学习环境;巧用数字资源设计课堂小结,提升数字素养。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闸北田家炳小学通过引进数字化信息系统(DIS)和“赛·课堂”数字教学系统,开始了从数字化实验到教学数字化的转型。实践中基于“赛·课堂”现有功能,构建阅读、设计、数据和评价四个伴随式学习支架,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形成“师生终端互联、行为数据驱动”的教学新样态,有效提升学生的小学自然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课堂是实现创业教育资源供给与学习需求有效对接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其包含施教者、学习者、教学资源、数字资源等各类行动者。文章通过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分析创业学院数字化课堂的构成和运行机制,并提出促进数字化课堂发展的运行策略,为高校创业教育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建议支持。  相似文献   

17.
基于学习对象的教学资源设计及流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中最为基础性的问题之一。这些年来,我国在数字化资源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然而,如何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何在海量资源积累基础上创建高可用性的数字化资源共享和应用环境仍然是一项迫切的任务。当前,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已步入生态化资源共享环境建设的阶段。本文在这一方向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区域性资源共享环境建设实践及发展研究,提出以基于学习对象的教学资源设计为基础,融合学习对象的数字化资源设计、制作、整合与封装、元数据绑定等数字化学习对象资源的完整创建过程,以过程化、全流程的系统化建构思想为基本出发点,为构建有效的、高可用性的资源应用环境提供理论思考和实践指引。本文详细阐述了学习对象概念从技术性术语向融合教学设计、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的内涵发展过程。基于学习对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是关联高可用性教学资源和有效资源共享环境建设这两个要素的纽带。区别于现有国内学习对象、积件的研究,本文第一次从高可用性生态化资源共享环境建构的角度完整阐述学习对象概念面向实践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成了当前教师就是教学的一个新重任、新挑战。那么,如何在课堂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的效率呢?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注意是保证学习者对知识信息进一步记忆与深入思考、学习真正发生的重要前提。当前的研究仍有在数字化学习资源画面设计中,对学习注意这一重要影响因素重视不足的问题。数字化学习资源画面色彩表征影响学习注意的“关系模型”,以及促进有效学习注意形成的色彩表征设计的“操作模型”,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提出的。“关系模型”提出了数字化学习资源画面色彩表征知识内容形态影响选择性学习注意,色彩表征知识关系形态影响持续性学习注意,色彩表征知识目标形态影响分配性学习注意等观点,并从中推衍出学习注意的“自动加工→序列加工→精细加工”的过程。“操作模型”从促进有效学习注意形成、优化数字化学习资源画面设计的研究视角,提出了“色彩编码设计形式”“色彩线索设计形式”和“色彩信号设计形式”等三种色彩表征设计形式,并通过对色彩表征设计流程的系统梳理,推导出“学习注意类型分析、色彩表征设计形式分析、色彩表征语义设计、色彩表征语用设计、色彩表征语构设计”的设计流程。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画面的色彩表征设计,影响着学习注意的定位策略、匹配策略和管控策略,这为提升数字化学习效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评价是数学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 或缺的重要阶段。它犹如一根杠杆引导着数学教育的趋向,调节着教师的教学行动,改变着课堂学习环境,对学习者的发展有着直接而又深远的影响。伴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和新一轮数学课程实验的推开,对于数学教育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活性高峰期。数学教育评价如何顺应数学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新理念、新目标、新内容,并推动数学课改的进程,促进学习者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已越来越成为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我们以为当前数学教育评价的改革必须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下面结合实践谈谈我们对数学教育评价改革的认识和所做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