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编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等四篇关于中国古典名著中的精彩选文。这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典名著,单元语文要素有两个,分别指向阅读和习作。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红楼春趣》作为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自然承担着迁移运用前面学习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一任务。笔者认为,教师应立足文本特点,紧扣学生实际,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关注《红楼春趣》‘趣’在何处,聚焦宝玉人物特点"展开教学,可通过灵活运用"猜读,跳读,多重阅读"等阅读方法实现对课文理解由粗放到基本到精准的目标,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相似文献   

2.
<正>教材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编排了中国古典名著单元,本单元四篇课文均改编或节选于“四大名著”,在此基础上,“快乐读书吧”进行阅读延伸,引导学生走进中国古典名著。编者意图以课文做引线,引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学会阅读原著的方法,感受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教材将名著的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如何上好名著导读课,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语文教材编入了部分古典名篇名段,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晏子使楚》《“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这些名段教学的关键是帮助孩子了解名著。引领孩子走近名著,去体验阅读名著的快乐,进而激起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小学阶段唯一的古典名著单元。这一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四篇课文的编排由易到难,旨在揭开古典名著的神秘面纱,引导学生走近名著,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初步感受古典名著语言的特点、精彩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进而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解读文本,选择与学生心理发展和语文能力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因文定教,以学施教。  相似文献   

5.
<正>《草船借箭》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它和《将相和》《景阳冈》《猴王出世》编排在同一个单元,旨在使学生明白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有它的前因后果。因此,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应特别注意文本内容的逻辑,理清文章前后的联系,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6.
<正>《草船借箭》是一篇传统经典课文,根据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46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有关章节改编,人教版教材安排在五年级下册"走进古典名著"这个单元。课文写了诸葛亮善于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课外阅读非常重视,与此同时,统编教材倡导课外阅读课程化,并且有具体的书目推荐,其中四大名著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进行了安排,四篇入选课文分别选自四部名著,除《草船借箭》是改编的现代文,不是原著的语言形式外,其余三篇均为原著中的节选,其编排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原著的阅读.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以人物品评课的方式,精心提炼出整本书最经典的人物形象,选择最核心最精彩的故事情节进行导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8.
<正>统编本教材在五年级下册中专门设立了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的单元。执行主编陈先云先生曾指出:“统编语文教科书选取小量的长课文、难课文是可行的。因为一个人在未来紧张的学习生活和与时俱进的工作生活中,一定会接触到程度不同、长短不一的阅读材料,由于学习工作的需要,即便再长、再难也得硬着头皮读下去。”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阅读困难,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习得古典名著的阅读策略呢?笔者以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一课为例,  相似文献   

9.
<正>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中国古典名著阅读”单元。本单元学习的目标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一单元可谓精彩纷呈,改编并选入了来自《三国演义》的《草船借箭》、来自《水浒传》中的《景阳冈》、来自《西游记》中的《猴王出世》和来自《红楼梦》的《红楼春趣》。  相似文献   

10.
陈正 《小学教学设计》2024,(Z1):101-103
<正>五下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选编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课文,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有哪些?笔者对四篇课文“课后习题、阅读链接、资料袋、课前导语、交流平台”等助学系统进行归类整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理解词句意思,如《景阳冈》中“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猜一猜意思”;  相似文献   

11.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收录的一篇课文,节选自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第九回,内容也只占其中的三分之一,而《水浒传》全书共有120回。由此可见,仅从这篇节选的课文中,是无法全面解读林冲这个人物形象的。笔者认为,教材之所以选录这篇文章,主要是想由此将学生领进浩瀚的古典著作中,感受其博大精深的文化价值,激发起阅读经典著作的兴趣。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无论经典作品有多高的价值,他们对课文真正感兴趣的只有这几个方面:这里边的人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四大古典名著犹如中国古典文化的一份宝藏,熠熠生辉。统编语文教材五下第二单元以"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共安排四篇课文。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教师以学定教,在多角度多层次的对话中带领学生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为学生构建美好丰富的精神家园。在引导学生学习《草船借箭》时,教师依着学情,循着学路,引导学生逐层深入,与文本、与他人对话,在对话中进一步走进人物,感悟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2.用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情节。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教学流程】一、说一说1.本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课文,初步了解了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今天,我们用学到的方法一起来学习《红楼梦》中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红楼春趣”,学生齐读课题,读题后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个题目后,你认为课文主要写什么?)预设:从题目“趣”字上可以看出这篇课文主要是讲红楼的生活很有趣。  相似文献   

14.
【教材简析】 本单元由两篇精读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两篇略读课文《景阳冈》《猴王出世》和《口语交际》《习作》及《回顾·拓展》几部分组成。单元专题“中国古典名著”贯穿始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多鼓励小学生积极阅读古典文学名著,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状态,只期望老师对知识进行讲解,而鼓励学生多进行古典名著的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中的课文《草船借箭》,来  相似文献   

16.
[设计意图]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迂的《史记·廉颊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精读课文,所在单元的主题是“中国古典名著”,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六年级下册第四组“外国名篇名著”一脉相承,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亲近名著.得到文化精华的滋养。  相似文献   

17.
<正>古典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宝,是学生理解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走进古典名著为主题组织编排,为学生走进名著、走向整本书的阅读提供了条件。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本单元编排的四篇课文分别是由我国“四大名著”改编或节选而成的,文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充分展现了古典名著小说的魅力。那么,在古典名著阅读单元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阅读呢?  相似文献   

18.
本学期,在教学六年级语文《草船借箭》一文时,就小学生古典名著阅读这一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几年前的一次《草船借箭》教学中,由于地处条件落后、信息闭塞的山区小城,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开始,但对新的课程标准只限于粗略的  相似文献   

19.
【设计思路】《草船借箭》是《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学此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并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周瑜的阴险、狡诈,向学生渗透做人的准则。  相似文献   

20.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一篇传统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课文把“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作为故事发生的原因。其实《草船借箭》的故事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