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新增加的一个探究类学生必做实验。2024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样卷第20题也对此实验进行了考查。原题再现小明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压强计、大烧杯、刻度尺、足量的水、酒精和浓糖水。  相似文献   

2.
如图为初二课本图5—18所示的压强计。应用这个压强计,可以证实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以及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等问题。但是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图5—18压强计能否直接测液体的压强? 我们认为U形管两边液柱高度差产生的压强并不等于液体对橡皮膜的压强。因为液体对橡皮膜产生作用时,橡皮膜发生形变而产生弹力,这个弹力的方向跟液体对橡皮膜的压力方向机反,因此,通过橡皮膜并经封闭空气传递到U形玻璃管左边液面  相似文献   

3.
考点复习·1 由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可知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只跟和有关 ,跟液体的重力和盛液体的容器形状.2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于空气 (选填“适用”或“不适用”) .3 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 ,将压强计的放入水中 ,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是否出现便可判断水内部是否存在压强 ;如果压强越大 ,U形管两边液面的也越大 ;保持压强计的所在深度不变 ,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 ,这样做的目的是            .4 三个容器的底面积之比是 1∶2∶3 ,容器里装有同种液体 ,如果各容器底面所受的压力相等 ,则容器内液体…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07页上有“液体内部的压强可以用压强计来测量。图5—18是一个用U形玻璃管制成的压强计。”的文字叙述。其实,这是完全独立的两句话,并不意味着用图5—18所示压强计的U形玻璃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能直接侧出液体内部压强。也  相似文献   

5.
初二物理P1 1 9学生实验 :“研究液体的压强” ,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后验证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为了确保实验成功率高 ,效果明显 ,实验前应对液体内部压强实验器进行如下检查、调试 :①检查盒口上的乳胶薄膜蒙的是否严密 ;②检查盒底管嘴上所接的乳胶管是否可靠 ;③检查薄膜的自由表面是否正对着直角形杆弯头的中心线 ;④检查传送带是否松弛 ;若松了可调节十字头与小盒间的距离或调换新的传送带。然后把它连接到微小压强计上以后 ,轻按乳胶膜能使微小压强计上形成明显而且稳定的水柱高度差。这才表明液体内部压强实验器的实验装置严密了 …  相似文献   

6.
笔者把自己在教学实验中,利用一次性输液器做过的效果很好的几个实验,介绍给大家,供同行们参考。1制成压强计,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a.制作方法。一次性输液器1个,去掉限流阀、空气和液体过滤网,按图1安装。即:将软胶管弯成U型,高度约28cm,用透明不干胶将其固定在有刻度的台板上,用一次性注射器注入有色水(豆油和水混合)于U型管中,便制成压强计。b.实验方法。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把图1中A口逐渐插入水中,U型管液面高度差明显逐渐增大;把A口插入一定深度保持不变,使A口朝着不同方向,可见U型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表…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内部有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知道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3)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使用微小压强计.  相似文献   

8.
初二物理教科书第十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传统做法需要用铁架台固定微小压强计,通过压强计金属盒方向和深度的改变来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密度及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的关系。该实验在操作上存在一些不便之处:首先是微小压强计需要用铁架  相似文献   

9.
由于液体本身有重力和具有流动性,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这是与团体压强性质不同的原因所在.液体压强具有以下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各个方向”指的是包括向上在内的任意方向.液体的压强用压强计测定.压强计U形管中的液体通常用水或水银.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式中“ρ”表示液体的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是比例常数,其数值为9.8牛/千克;“h”表示液体的深度,单位…  相似文献   

10.
用量筒和自制的长柄铁皮托板、变向探头盒、简易压强计组装而成的液体内部压强实验装置,可代替2113液体内部压强实验器、2114微小压强计或2185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实验器做初中物理“液体内部的压强”内容的三个实验。能降低实验成本、节省经费,还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对本装置的制作、组装和使用方法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1.
在初二物理的“液体内部压强”教学中,使用液体内部压强演示器做好演示实验,对引入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揭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进而导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测量液体的内部压强实验,也是初二学生分组实验之一。笔者认为,目前尚在使用的液体内部压强演示器存在以下不足:1.整体性差(操作时须一边持 U 型压强计,一边持测压操作机构);2.不能或很难同时观察测压盒潜入液体内的深度和与之相对应的压强值,即操作与读数不便。针对该液体内部压强演示器的上述不足,笔者通过研究和数次试验,研制了一款“新型液体内部压强演示器”。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增加了“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性实验内容。为响应新课标,笔者运用气体压强传感器等器材,自制创新实验装置开展“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系列数字化实验探究活动,实现由定性化测试向定量化测量的转变,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增强实验探究的科学性,凸显实验教学在提升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方面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用量筒和自制的长柄铁皮托板、变向探头盒、简易压强计组装而成的液体内部压强实验装置,可代替2113液体内部压强实验器、2114微小压强计或2185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实验器做初中物理"液体内部的压强"内容的三个实验.能降低实验成本、节省经费,还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对本装置的制作、组装和使用方法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4.
一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例1(2010年哈尔滨中考题)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某同学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放入两种不同液体中,图1所示实验能够探究的是( ).  相似文献   

15.
压强计是由金属盒、橡皮膜、乳胶管、U形管、刻度盘、有色水等组成,使用前应先组装。在组装时,由于乳胶管在向U形管上面套时,会使U形管内的左右液面不能相平,需要通过调整或重新套装,使液面相平时才能使用;另外,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测量几次后,也会出现U形管内的左右液面不相平的现象。要想继续使用,还需要重新调整,这样给实验带来了很多不便。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压强计内被封闭的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不相等,才使左右液面不相平。针对这一问题,我对压强计进行了改进,克服了这种现象。具体方法是:在乳胶管上用…  相似文献   

16.
一、设计初衷《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液体压强知识提出的教学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课程标准强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进行猜想与假设是一个难点,原因之一是学生对于液体的压强缺乏足够的感性  相似文献   

17.
1.提出问题题一只U形管压强计中盛有水,将压强计放入某种液体中10cm深处时,压强计两管中液面高度差为8cm,求该液体的密度,解根据P1=P2,有ρ液gh液=ρ水gh水,即ρ液=(h水/h液)ρ水=0.08m/0.1m×1.0×103kg/m3=0.8×103kg/m3.我对本题的解法产生疑问,为什么有p1=P2?课堂上我们用压强计来研究液体的压强时,发现橡皮膜在液体中越深,U形管中液面高度  相似文献   

18.
1目标要求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认识液体内部有压强。(2)认识液体内部在同一深度上各方向压强的关系。(3)认识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自己动手实验,知道实验是研究问题的方法之一。(2)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的能力。(3)感受探究实验的思维程序和控制变量法的实验设计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实验。(2)激发学习兴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内容分析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难点: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  相似文献   

19.
<正>要点提炼1.实验中应注意以下两点:(1)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用手按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若U形管两边液柱高度差变化小或不变化,则说明装置漏气。(2)实验前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调平,若不平,应拆下胶管重新安装。2.实验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1)转换法:根据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相似文献   

20.
自制液压计     
在初中物理“液体压强”的教学中,我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压强计用来演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效果很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