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巫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对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文学艺术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虽然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但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表现上,都与中国古老的巫术文化存在着重要的关联。《三国演义》描写到的巫术类型就有相术、占星、占卜、通天等。这些巫术描写,对于丰富小说的文化内涵、表现小说的宿命论思想、形成小说的显隐双线结构、增加小说情节的曲折性,形成小说多方面的叙事艺术技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毋庸置疑,也宣扬传播了封建迷信与宿命论,损害了小说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对《三国演义》巫术描写的这种负面效应,我们也应有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徐小斌的小说创作和巫术紧密相连,其小说的内容如人物、情节和小说运用的写作技巧,都有巫术书写的痕迹。徐小斌通过描绘梦幻场景、塑造巫女形象、使用奇异意象和离奇语言将自己特有的生命感悟与情感体验传达给读者,侧面展现了女性作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徐小斌小说中的巫术书写有多方面的因缘,由此构成她独特的叙事模式和话语方式,其巫术书写的价值还在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3.
小说中的描写性语言,是相对于叙述性语言来说的,它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在一部小说中所占比重更大,更能鲜明地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烘托气氛,突出人物形象。描写性语言从早期的简笔勾勒,生硬晦涩逐步完善发展到后来的圆美流转,体现出不同时期中国古代小说语言的发展规律,因此十分具有研究价值。另外,从描写性语言角度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演变,也可以使人们从另一个视角来欣赏中国古代小说,深切感受古代汉语的魅力。然而,当前从描写性语言角度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较少,且缺少系统性,通过对古代小说中描写性语言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使人们进一步的了解汉语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演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戏》中的语言描写非常出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贯穿小说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的亲历者,小说中“我”的语言同样不容小觑,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突现文本主旨和塑造其他人物形象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学习目标]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理解其含义. 3.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深入小说,感受世情百态,深度思考社会历史现象. [学习重点] 学会有意识地通过对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把握,通过多种描写手段(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神态)去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而形成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学习本单元,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理解深刻、含蓄的语言。小说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描写都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要读懂小说,必须从理解语言着手,理解语言的途径有,参看注释,查阅工具书,特别要联系小说的写作背景,从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语言环境的实际出发,从整体上去理解其深  相似文献   

7.
方方是"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其小说语言既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写实精神,又汲取了现代主义的种种技艺,大胆创新,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她围绕小说语言所作的种种努力都对准着一个目标客观、冷静地描写现代社会的现实空间.  相似文献   

8.
儿童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类型,其语言的表达内容、表达形式、表达技能完全可以触发高年级学生的习作思维。结合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学时抓住儿童小说中"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四和常用习作表达技巧的触发点,有利于学生习作语言的创生。  相似文献   

9.
把握小说语言特点,提高语言鉴赏能力薛川东在前几篇短文中,我们谈了有关小说细节、肖像描写和环境描写的鉴赏。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小说属于“语言的艺术”。因此,上述几方面的鉴赏,都离不开对小说语言艺术的理解与分析。这里,我们从小说语言的基本...  相似文献   

10.
老舍的小说的独特性,除却其集中描写市民生活之外,更重要地体现在他对中西戏剧尤其是中国传统戏曲因素的悉心借用与化合方面.老舍小说其情节中的戏剧冲突和悬念、结构布局的完整统一、场面描写的精约动人、人物语言的动作性和性格化、人物造型的写意化等等,使小说呈现出整体性的“戏剧化”风貌.这一探索实践及其获得的成功,既记录了中国现代小说成熟过程中与戏剧传统艺术的紧密关联,也为中国小说在今后发展中如何融合其他文类因素成就自身优势与特色,提供了另一维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