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社会,继电视、广播、报刊三大传统媒体之后,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成也成为了主流媒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力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电脑,电视在生活中基本普及。本文从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工作意识和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网络媒体提供了基础,并使网络媒体具有很强的优势;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也存在不足;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应互通有无、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3.
马丽 《传媒》2016,(4):94-96
移动互联时代的媒介生态,呈现出一种媒介之间互助共生的格局.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网络新兴媒体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电视媒体对网络媒体既有借力发展的一面,也有反向助力的一面.电视剧作借力网络文学突破创新,电视节目借助网络平台扩大影响.电视媒体的二次审验助力网络小说由虚拟走向现实,电视剧作的荧幕效果影响着网络游戏的创作主题.融媒体时代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  相似文献   

4.
电视和网络媒体共同存在于这个社会,共同给人们提供着信息,很多时候还拥有共同的受众。在网络四通八达的今天,许多人担心网络媒体将夺走电视的观众,对电视构成极大的威胁。不可否认,网络媒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电视带来了冲击,但笔者认为还不足以构成威胁。从技术和资金上说,网络媒体要想同电视一样这么普及,还需要一定的时日。就新闻这一块来看,电视仍然有它牢不可破的优势。网络媒体是以它的交互性和超文本性而风靡全球的,然而,这些优势在新闻方面则无用武之地。新闻是以真实性为生命的,人们想要了解的是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电视媒体凭借着自身的优势,拥有数量最为广泛的受众。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数量的不断飙升,电视媒体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观众流失、节目收视率下降的问题,电视媒体开始遭受到网络媒体越来越强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之下,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应对网络媒体的冲击,成为了每一个电视媒体从业者都必须深思的课题。本文全面地剖析了网络对于电视媒体的具体冲击,在此基础之上对于网络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给电视媒体增强对网络媒体的竞争力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金鸣 《新闻窗》2011,(5):69-70
网络媒体改变了什么所谓网络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又叫新媒体。就目前来说,新媒体主要包括有网络、手机、移动电视、数字电视、交互网络电视、博客和播客等等。而在这些新媒体中,人们又以互联网和手机作为新媒体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网络传播冲破了疆域的、文化的界限,就像电视媒体的到来并不会终结广播和报刊媒体一样,网络媒体将与传统媒体形式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网络媒体以其自身的特性正改变着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并将由此引发一场媒体的革命性变革.对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媒体在内形成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多媒体信息技术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网络媒体以一种极快的速度在崛起,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网络媒体与电视媒体之间的关系已经逐渐的从一开始的冲突转变到了相互融合的阶段。这种融合体现在多方面,既有软硬件方面的开发模式融合,也有信息资源获取渠道方面的融合,通过这种相互兼容、互相促进的发展理念,这两种媒体形式正在发挥其更大的作用,从而构建出一种将二者有效结合的新型媒体平台。这种发展趋势是新形势下多媒体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作为媒体人,我们要充分地把握住这种相互融合的契机,对于两种媒体的优势进行有效的借鉴,取长补短,做到在新媒体时代中紧跟潮流、把握方向,在技术革新的浪潮中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最优。本文将结合实际,对于网络媒体与电视媒体之间的兼容互促性进行充分的分析,并提出具体性的措施,为推动新媒体的发展水平作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赵欣 《新闻窗》2008,(5):39-40
就在我们经意和不经意间,被称作“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已汹涌澎湃地涌入我们的生活,当人们在尽情地领略和感受互联网的精彩和网络媒体的神奇功能时,电视的炫目光环似乎在剥落。电视真的会在网络时代被淘汰了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网络给电视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只会促进其加速自身的完善和变革,这其中包括对新媒体的学习、借鉴和与它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环境已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由微博、论坛等构成的网络媒体传播,在社会生活尤其是社会公共领域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传播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两者相互激化,催生了舆论传播的新生态.在网络传播的影响下,拟态环境的构建主体由传统媒体主导逐渐转向大众、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三者.哈贝马斯曾说过:“大众传媒影响了公共领域的结构,同时又统领了公共领域.”①在新媒体时代,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公共领域影响剧增,特别是微博的崛起,以网民为主体的传播群体正显示出强大力量,在网络舆论阵地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并成为部分舆论议题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11.
梁丹 《记者摇篮》2006,(8):59-59
大众媒体的发展一直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从报纸、广播、电视到网络。虽说电视已成为第一大媒体,目前新兴的媒体还不能完全取代旧的媒体,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网络——这个第四媒体的发展。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网络媒体必将成为传统电视媒体有力的竞争者,下一代主流媒体的形式必然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将音视频技术应用于网络之上,走网络与音视频相结合的道路。电视媒体网站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弊端一、国内电视媒体网站的发展现状。第一,创建阶段。处于这种层次的多为市级电视台和部分省级电视台,多是依靠其母体提供新闻源和网站内容。本地特色的…  相似文献   

12.
严卫宏 《今传媒》2011,(8):82-83
本文通过对电视娱乐节目网络传播的长期观察,归纳出了以下五个特点:多渠道和多形式的立体化传播;网络受众规模日益增大;网络互动日益深入;网络平台将各娱乐节目集中展示;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在内容合作上日趋紧密。这些结论有助于揭示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进军网络媒体的规律,为电视媒体的相关改革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军 《新闻窗》2014,(2):21-21
媒介融合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环境下媒体界的必然发展方向,我国部分媒体已经出现了媒介融合的趋势,部分媒介通过并购、整合、重组已然完成了多元化的新闻融合。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广播、报纸、电视必然与网络媒体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电视一直是最具影响力的媒体,随着网络这一第四媒介的发展,网上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已经成为现实,使原来电视的受众大大向网络媒体转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电视的信息需求不断增强,也出现了电视节目的专业化和栏目化。那么,在这样的形势下,电视怎么做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如今的电视新闻栏目怎么能在网络的冲击下站稳脚跟;改革和创新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播已经改变了人们生活和沟通的方式,并对传统电视媒体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对于任何一个传播媒介,注意力资源都是维系其基本生存和建设发展的生命线,而当前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传统电视媒体的风光背后,都是事业机关垄断资源的优势在做后盾,一旦失去关注度资源,这些空中楼阁都是无法存在的。  相似文献   

16.
段鹏 《现代传播》2001,(6):8-10
电信、电脑、电视三种网络的合而为一,是未来网络媒体发展的趋势,而数字化将给我们带来高新技术的新景观.  相似文献   

17.
丁丽萍 《今传媒》2016,(9):88-89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给电视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科技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媒介形式,比如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贴吧等工具进行交流和通讯,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却日益下降。本文阐释了网络传媒对市级电视台的冲击,并探讨了应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秦晓庆 《青年记者》2017,(20):127-128
网络媒体给企业解决公共危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企业营造良好的公共关系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网络媒体日益普及且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借助互联网平台对外沟通和塑造形象,已成为企业管理者和公关人员的研究热点. 网络媒体时代企业危机传播的特征 网络媒体以互联网为基础,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或超级媒体.①门户网站、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技术平台创新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模式,推进了企业公共关系传播方式的改革.互联网技术改变了原有的媒体环境,使企业的危机传播具有了新特点.  相似文献   

19.
毛晖圆 《传媒》2005,(12):43-44
2005年5月,山东卫视推出了一档全新的网络动画娱乐节目--<金闪客猜想>.这档节目以网络动画为内容依托,借助电视化的表现手法,充分发挥虚拟演播室的优势,将数百部睿智诙谐、题材各异的flash作品展现在观众面前.其独特的节目创意使得诞生于网络的flash动画被成功移栽到了电视的"异质"土壤之上,从而实现了电视与网络媒体的又一次横向联姻.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新闻媒体介质从最早的报纸、广播到电视,而今网络也是一直在革新和变化之中,当今时代的新闻传播更需要的是一个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转变的过程,如何让网络媒体成为主流,本文主要就网络新闻媒体的主流媒体之道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