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育,是按照一定的审美原理,通过艺术美、社会美、自然美对受教育者进行美感教育和提高审美能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及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没有美育的教育是有缺陷的教育,有缺陷的教育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美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教育界对美育有一些片面理解:有人认为美育即艺术教育,主要是培养艺术人才的,那么无关乎此任务的学校大可不必考虑有关美育的问题;有人认为美育就是组织一些文娱爱好者开展课余活动,学校举办一些艺术节;也有人认为美育就是开设一些诸如音乐、美术等欣赏课;还有人认为那是艺术类教师的任务,美育似乎和自己沾不上边。再来看  相似文献   

2.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通过美术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美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  相似文献   

3.
陈煌 《新教师》2020,(2):69-70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美育的基本途径和主渠道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而体育课堂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4.
美育,又叫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通过文学艺术美、社会生活美和大自然美的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不过,这里所说的“美育”并非专指美术、音乐、舞蹈和美化校园环境等活动,而是具有更广泛的教育教学内容。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忽视了美育,特别是对学生评价上,只注意了德智体的发展。要知道,“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其实,在所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都离不开美育。在德育中必须用美育的方式进行社会美的教育,从而使学生获得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智育方面更含有丰富的美育因素。  相似文献   

5.
肖雪梅 《考试周刊》2009,(38):54-54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是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灵魂、美化人们生活的德育。在现代化教育中,以美去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情感、审美意识,并使之获得高尚的审美情趣.已成为造就一代新人的重要手段。学校美育,除了发挥音乐、体育、美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外,还应通过各种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美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美存在于自然本身,社会美存于社会本身,人性美、人格美存在于人物自身。中学语文课本入选的篇目大多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因此,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运用教学艺术,按美的规律设计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语文教学的责无旁贷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获得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作品美的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表现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情操,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中美术课程设立会促进美育教育。美术作品中蕴含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美术课程不仅可以进行美育,而且可以进行情感教育。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将高中美术教学与情感教育相融合,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美术。  相似文献   

8.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通过音乐、美术、文学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为手段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与性格并发展他们的艺术才能。通过各科教学进行美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  相似文献   

9.
史朝晖 《成才之路》2011,(17):51-51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对塑造一个优秀公民的很高要求。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对美育被明确列入教育大纲,成为培养优秀公民的重要手段,深感欣慰。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从过去到现在和未来,社会中凡是人们视觉所触及的一切人造物可能都是经过美术家精心设计的。美术课的直观性在对学生进行美育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学大纲规定的欣赏、绘画、工艺三大类课业很好的反映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方面的内容,体现着审美、实用、教育、认识、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梁丽翠 《学周刊C版》2011,(9):110-110
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形成年轻一代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艺术课(如音乐、美术等)固然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然而学校开设的多种课程都不同程度具有强烈的美学意义。其中.语文课就比较集中体现了艺术美.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1.
1917年,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强调美育是一种重要的世界观教育,然而知易行难,美育在教育中的价值一直是被低估的。教育美学观主张创造教育美,强调学生审美学习活动。因此美术课程的教育美学主张重塑美术学科的价值取向、构建全新的教育美学观和完善美术课程的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2.
形体与美育密切相关,通过形体课这一特殊的教育手段,有目的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提高学生在形体运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形体运动中的知识及技巧,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对于青少年来说,如何正确地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是美育的首要问题,也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呢?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性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美育是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美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美育的灵魂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幼儿园是素质教育的摇篮,开展“创意”美术的目的是通过教育活动,促进个体审美、创新思维发展,推动个体全面发展,进而达到个体自身及个体与社会和谐完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美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的情感教育功能。美育的过程是受教育者对美的感知或感动的过程。情感的陶养,就是要防止卑鄙的东西腐蚀人们美好的情感;另一方面用关的事物对人们进行情感教育。学校只有正确认识美的特征与美育的宗旨,深入把握美育的特点、规律和功能,才能在实践中正确施行美育教育。才能使学生养成自觉地认识美、热心地追求美好事物的习惯,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帮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李伟龙 《陕西教育》2008,(12):64-64
美术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学生高尚情操、促进智力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遂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因此美术教学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点,发展他们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美术是一门认识美、理解美、表现美的艺术,它是通过人的审美理解力和审美创造力来实现其意义的。美术教学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在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有助干丰富学生的健康的感情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其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因此,美有始终体现在美术教育教学的内容中。那么中师美术教学怎样完成美育任务,达到美育目的呢?中师…  相似文献   

17.
耿生旺 《西北职教》2009,(10):14-15
美术、音乐作为一种学校艺术教育活动,就是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美育不仅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学校是艺术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主渠道。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艺术教育课程对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中学教育有一定的区别,其教育功能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那么如何探索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育模式,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中学美术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课程和主要途径。学生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另一方面也能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现代教育的目标。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基础课堂之一,美术教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使命。美术是一项高尚的业余爱好,事关未来的职业选择,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鉴赏力。所以,美术教师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及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保护学生学习美术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20.
杨斌 《小学时代》2011,(11):110
艺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对广大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以最富于情感的、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直接向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它通过形式美和内容美,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它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