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最早的民间邮刊《邮志界》自1918年2月问世以来,经过85年的演进,随着集邮活动的普及和提高与集邮队伍的不断壮大,邮报邮刊的种类越来越多。各类邮刊都有自己的办刊宗旨,有的虽出版仅数期,但留给集邮者的邮识确相当宝贵。无论是官办的(此处泛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集邮史上,几乎每个集邮组织有一份自己编印的邮刊。邮会与邮刊,两者息息相依,邮会兴旺,邮刊随之活跃;邮会衰落,邮刊则衰微。可以说,邮刊是中国集邮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3.
《集邮博览》曾对我国早期邮刊(1955年之前)及集邮复苏后的邮刊进行了介绍,但对1955年至1966年间的民间邮刊少有介绍。《集邮通讯》《集邮通讯》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邮刊之一,由江苏无锡市崇安区工人俱乐部集邮小组发行。该小组是无锡市几位集邮者创建的。创刊号上刊有章程及组员录,计29人,其中有我们熟悉的张曙(建秋)、孙君毅、张筱弇、窦莲荪、万祚新等。  相似文献   

4.
苏善言 《集邮博览》2010,(10):70-70
"邮童"是我独创的词语,意为集邮的儿童。遇到两件事情,反映了当前开展青少年集邮的两大障碍:买票难,缺邮刊。便顺口溜出几句打油诗:孩童集邮怪可怜,购买新邮犯了难。敞开供邮有多好,凡是爱邮不差钱。集邮未来在少年,普及邮识靠宣传。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时期集邮潮的重要波流之一是集邮报刊文献的大量涌现,同时也涌现出一批集邮文献的收藏爱好者。粗粗分析,集邮报刊文献爱好者可大致分成三类,一为集邮的研究与写作者,文献的收集多乃自我服务,有的也在小范围如沙龙与密友间流通;二为纯文献收集者,多以集齐公开发行的邮刊乃至省市一级邮刊为目标,并努力向地市县和内部刊物中的佼佼者拓展,在这二类中间还出现几家向社会开放的个人集邮资料  相似文献   

6.
集邮文献在此文中主要指纸质的印刷物,即邮书邮刊邮报。任何一位集邮文献收藏爱好者都不可能将全世界各种文字的集邮文献都收集齐全,既使是国家举办的集邮图书馆,都没有这种可能。  相似文献   

7.
我看专题     
《集邮博览》是一份综合性邮刊,取材应该多样化。然而读者成千上万,再怎么多样化也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口味。每期适时采用一个"专题"的形式来调剂、充实,可以说是一个突破性的选择,可为一部分邮人的偏爱提供精神食粮,如"挑战极限",至少能为800位极地集邮爱好者所欢迎。说不定,有的读者读了此专题后,油然而生加入"极地集邮"行列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一集邮自诞生以来,就与"文字"结缘。邮票邮品上的"文字"当然不可或缺,而邮文邮书里的"文字"虽汗牛充栋,但鲜有其他样式与"邮"携行。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中国集邮,曾大家迭起,并延宕至新中国。回望其程,有邮绩煌煌,邮文恢恢,然也有另样文体偶现邮刊友群:那是一种只有中国才有的辞体,谓之"长短句",亦即宋代词人辛弃疾《稼轩长短句》所示的古体诗词概念。在集邮前辈的邮外笔端,有为邮吟咏,才有了"诗意集邮"初现的美丽境况。  相似文献   

9.
影印邮刊     
集邮文献的收藏和研究是集邮活动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早期邮刊中,记录了许多邮坛掌故、集邮心得、研究成果,同时也刊登有邮商广告、售品目录、拍卖价格等信息,这些都是研究中国集邮历史的重要资料。然而,这些本来就印刷不多的早期邮刊,在经历了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特别是经  相似文献   

10.
《邮友信 箱》是无锡崇安 区工人俱乐部 集邮小组的一 份邮刊。1959年 8月创刊。 《邮友信箱》起初是《集邮通讯》的副刊,每月随《集 邮通讯》订户附赠。此刊实际上是集邮小组组员的交流 平台,主要刊登组员的征让信息,在联络邮人、促进邮 友交流、邮品流通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尤其是自1960 年3月后,《集邮通讯》停刊,《邮友信箱》逐渐由副刊  相似文献   

11.
如果有人问我是谁把你引入集邮大门的,又是谁帮你悟出集邮的真谛的,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邮报邮刊。我的集邮生涯,那真是自学成才,而我最好的老师是那些琳琅满目的邮报邮刊。那天我在家整理日记,发现日记里清晰的记录着我与集邮结缘是在1997年3月里的一个乍暖还寒的日子,而牵线的“红娘”正是邮报邮刊。那天我在邮局买了一本《集邮》杂志,不知是心  相似文献   

12.
集邮,如果不懂邮识或邮识浅薄,如果对收藏的对象——邮票缺乏研究或知之甚少,集邮就要走不少弯路。有宝不识宝,伪品当宝收,这样的例子不少。所以我们只有不断阅读邮报邮刊和邮学著作,才能提高我们的邮识水平。我们应该重视收集各种邮刊和邮学书籍。新加坡邮学家冯锦濂先生,不惜巨资,托人求友,收藏了我国各种邮刊。特别是民间邮刊,冯先生搜罗殆尽,他远在海外犹能如此,实在是难能可贵。我们国内也有不少收  相似文献   

13.
随着集邮报刊的繁荣、科技的发展和集邮爱好者需求扩大,集邮报刊的出版与发行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规格求大目前,我国有集邮刊物(包括民刊)数十种,仅2003年创办的邮刊或由报纸改为邮刊的便有近十种,如《封片研究》、《集藏超市》、《华夏专题集邮》、《华夏邮林》、《集邮文献交流》、《文票研究》、《大中集邮》、《新时代收藏》等。2004年又有《岭南集邮》、《文献集邮》、《邮旅》创刊,《银川集邮》也由报纸改为杂志。《集邮博览》由16开64页增加到96页,并增加了彩色插页,装订也改成起脊装订。扩大报刊版面,增加页码,将报纸改为杂志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10月21日下午,上海市集邮协会在集邮大楼六楼召开集邮学术交流会。市邮协名誉副会长李曙光、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广实、副秘书长羌陆明以及市邮协部分学术委员和集邮论作、基层邮协会刊负责人近40人出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集邮漫画"议题,已见有四川陈春雨《用作广告的集邮漫画》、黑龙江霍国维《试述中国集邮漫画的由来与发展》、王平《介绍「邮乘」上的一幅集邮漫画》、蹒跚、南初《我国最早的集邮漫画专刊——「邮坛画刊」》等多篇文章述及,然而对于早期部分则着墨有限,现将更多相关资料汇集并奉献读者。一、邮刊上的集邮漫画国内最早出现的集邮漫画确实见载《邮乘》,但首刊并不是1927年6月版那期。  相似文献   

16.
集邮文献,也称“集邮书刊”、“邮学书刊”。其藏品形式可分邮书(书籍)、邮刊(报刊)、邮票目录等。按内容可分为综合性、专门性、商业性等。  相似文献   

17.
钱永昌,字希清。希清先生是我国著名普票研究专家,他长期对中国普票“穷搜猛研”,每获一品,必刻意精研,追根寻源,并均有新奇发现。他每每将研读心得,精心撰成邮学文章。我们这些集邮后学,在读老邮刊(指新中国成立前国内出版的邮刊)及当今的邮刊,常常读到钱先生的邮学文章和介绍钱先生集邮经历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我真正迷上集邮后,已深知“惠我邮票。不如惠我邮识”的道理。我从微薄的工资里抽出钱订阅《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中国集邮》等,并广交各地邮友,获得大量民间邮刊,既丰富了藏品,又积累了邮识。在收集邮政附加费邮品中深深体会到,是邮识在关键时刻使我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19.
韩海麟 《上海集邮》2007,(11):22-23
随着集邮的不断深入发展,研究和收藏早期集邮文献的人也越来越多。为了整理、抢救历史文献,满足不同层次集邮者收藏和研究需要的影印本便应运而生了。由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缘故,一些早期集邮文献被多次影印后,仍会有乐此不疲的后来者。如原上海中华邮票会第一种会刊《邮乘》就至少出现了4种影印版本。《邮典》、《近代邮刊》、《金竹邮刊》等  相似文献   

20.
2012年第二期《集邮博览》刊登了蒋字冰先生《印在杂志上的双面邮资邮简》,文中提到"独特的邮资邮简是印在邮刊上的"。邮刊上印邮资让人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