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普丽华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65-71
毛泽东诗词自问世以来,经各种媒介的传播而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构成传播史上无可比拟的媒介景观。文章试图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其一,文人骚客爆料,政治家操盘,引发媒介事件,成为早期毛泽东诗词传播具有独特意义的景观。其二、权威报纸和杂志先行发表,其他报纸杂志转载,继而由出版社结集出版发行,把毛泽东诗词的传播推向高潮,演为印刷出版史上罕见之奇观。其三、传媒时代电子媒介声画合一、视听兼备,传统与新媒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红色藏品热凸显历史意义和传世价值,毛泽东诗词传播展现新的景观。毛泽东诗词传播的媒介景观固然一度不无神化的成分,但折射的正是毛泽东诗词的穿越魅力和恒久价值。 相似文献
3.
徐汉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3):86-87,102
毛泽东曾说过:“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需要的成分,”“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他的这些主张,除了体现在他的政论文章之中,也体现在他的诗词创作中。他运用现代语,创造新词语,改造旧词语,形成了自己的语言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林健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1997,(2)
毛泽东诗词的传播出现过四十年代、五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及八十年代四次热潮。每次传播热都出现在我们民族进行文化选择的关键时刻,都对我们建构民族新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中国,读毛泽东诗词已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对其文化思想的最生动的诠释,是民族文化的一面旗帜,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归化和异化一直是文化翻译策略中的争论焦点.论文从毛泽东诗词翻译入手,从翻译的目的、翻译的背景及译者的态度这三方面讨论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选择,并通过实例进行佐证,最后指出异化策略是传播本土与外来语言文化的积极手段和有效途径.但同时也指出,强调异化不等于否认归化. 相似文献
6.
阿让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23(2):F0003-F0003
文革中非正式出版的《毛主席诗词》铅印本,版本及印数无法统计。重庆市新六中32111战斗团1968年编印的《毛主席诗词》(增订本),是这类出版物中内容最为丰富、完备的版本之一。红色塑封,隶体书名,烫金,封面是《七绝&;#183;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目录页前有4幅彩色图片,内容依次为: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毛泽东站立天安门城楼的半身像、毛泽东和林彪在一起、文革时天安门前爱检阅的方阵。正文收录之前已经发表的37首诗词。 相似文献
7.
张晓亮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116-121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诗化结晶,是毛泽东个人心路的诗意浓缩,是毛泽东思想的独特文本。既要研究毛泽东诗词的精神内涵,也要研究毛泽东诗词的创作分期。毛泽东诗词创作分期大致有两大高潮、三阶段、四阶段、六阶段、七阶段等论说。从"内圣外王"这一政治哲学视角可将毛泽东诗词划分为五阶段。 相似文献
8.
张雪英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97,(2)
毛泽东的诗词既有实境,也有虚境;既有实在美,又有空灵美,绝大多数则是两者的和谐统一,境界开阔,旨意深远,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开门见山,气势磅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相映,以臻完善;修辞巧妙,浑然天成,则是其内在特点。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20,(1):133-136
古人云:诗以言志。在毛泽东诗词中,毛泽东用如椽大笔书写人民群众,人民性是毛泽东诗词的内在属性。一是毛泽东对下层民众的疾苦感同身受,毛泽东诗词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人民充满深厚的阶级感情;二是毛泽东善于学习和认识历史规律,准确把握历史规律,毛泽东诗词对人民力量的伟大热情礼赞;三是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毛泽东诗词描写了他为人民幸福奋斗终生的光辉历程;四是历史是人民群众书写的,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毛泽东诗词体现了毛泽东独具特色的人民历史观。当前,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我党对毛泽东诗词人民性一以贯之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为其诗词作的序并不多.《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1版)收录的67首诗词中只有五篇有序。这些序言简意丰,与诗词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正确理解诗词内容。进行艺术鉴赏。 相似文献
11.
屈原所创作的屈赋文化对毛泽东诗词的创作风格有着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艺术风格的影响,毛泽东诗词继承和发展了屈赋文化中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二是诗歌意象的影响,毛泽东诗词借鉴了屈赋文化中的诗歌意象;三是诗歌语言特色的影响,毛泽东诗词继承了屈赋文化中描绘湘楚地方风物特征的诗歌语言特色。可以说,毛泽东诗词通过对屈赋文化的继承和超越,成为20世纪中国古典诗词的高峰。 相似文献
12.
13.
杨景春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7,24(4):43-47
毛泽东诗词创造性地揉合了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蕴含着精辟的内容,令人折服。在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些修辞方式的运用,才使得作品更具诗情画意,魅力万千,成为社会主义文艺园地中永不凋零的鲜花。 相似文献
14.
杨景春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6,(4)
毛泽东诗词可以分为辛亥革命、大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建国十七年、文化革命等六个历史阶段。如果用图象来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十年是创作的第一个高峰,20世纪60年代则是创作的次高峰。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诗,仅从文学的角度认识其影响未免有些狭隘,本文突破学科限制,从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环节考察,全方位、多维度地解析了毛泽东诗词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社会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18.
杨景春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5(3):27-29
毛泽东诗词点化艺术随处可见,熔铸改造,为我所用,机动灵活。缩写,扩写,改写,或引用成句与短语,巧借意境与手法,活用成语典故等应有尽有。批判继承中国古代文学遗产的理论,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毛泽东用点化艺术使自己的诗词创作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而达到了新的艺术境界,产生出十分巧妙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十分重视以情境交融、虚实相生、生命律动、韵味无穷为特征的意境的营造,从而使其诗词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成为灿烂的文学宝库中永远值得珍视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20.
张晓亮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13,(6):117-119
毛泽东是诗人、政治家、理论家,同时也是军事家.作为“马背诗人”的毛泽东的诗词不仅记录了他个人的实践经历和心路历程,而且反映了20世纪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详细地梳理近年来毛泽东诗词史诗特性的研究成果对深化毛泽东诗词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