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谨性是数学科学的基本特点。它要求数学结论的叙述必须精练、准确,而对结论的推理论证和系统安排都要求既严格,又周密。即使是一些最基本、最常用,甚至不能藉逻辑方法加以定义的原始概念,数学科学也不满足于直观  相似文献   

2.
黄巍  林松 《中学生物学》2020,(2):12-14,17
1问题的提出:科学发展史与论证式教学的关系1958年,英国哲学家图尔敏(Toulmin)提出了论证研究的经典模型.20世纪90年代开始,“知识推理”和“论证”被引入课堂,论证式教学应运而生.基于科学发展史的论证式教学能够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严谨的论证推理方式,学习科学家解决科学问题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运用生物学事实进行思维,利用实验证据和逻辑进行论证,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论证式”教学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逻辑推导过程,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内化和应用.其特点就在于呈现“论证的科学”和“科学的论证”,让学生感受说理过程、推导过程,从而感受理论的科学,教学的意义,走进科学理论.而“论证式”教学就是要确立论证的命题,围绕命题实施内涵论证、内联论证、依据论证.  相似文献   

4.
严谨性是数学科学的基本特点.它要求数学结论的叙述必须精练、准确,而对结论的推理论证和系统安排都要求既严格,又周密.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两课",存在着历史知识缺失,或者历史知识运用不科学的问题。在"两课"教学过程中,引入历史学专业学术内容,包括历史学界讨论问题、历史学观点等,不但可以改变以往历史学只是单纯地为"两课"提供时代和事实背景的现状,而且可以使得历史学成为进入理论、政策分析、讲解等领域的有效观点和知识。  相似文献   

6.
霍布斯鲍姆的史学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即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从此核心问题着手,就他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价值及其对社会科学意义问题展开论述,探讨和呈现他从方法论角度对以下问题的思考: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历史的证据和历史学研究方法对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意义、历史学和社会科学与历史证据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7.
卡尔·波普尔将批判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提出关于批判的10个命题:理性主义传统的本质是批判;批判态度是科学的、合理的、理性的态度;科学的实质是批判;批判的主要手段是批判性讨论;逻辑是批判的推理法;批判性论证是"第三世界"的重要成员;批判和创造不可分割;批判是知识获取和科学进步的途径;批判促进个人成长;检验断言与其来源的关系需要批判。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历史学家爱德华·卡尔与哲学家卡尔·波普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历史的科学性问题提出了极富创见性和启发性的理论思考。他们都认同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在方法论的意义上存在同一性,但是在关于如何将科学研究方法中的"检验"与"预测"运用于历史学,即一方面如何通过证实或证伪对历史假设问题进行验证,另一方面如何通过经验获取可以作为对一般知识的预测,两人仍存在分歧。由于这一分歧,两人走向了相互背离的两种不同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有名、辩研究之实,而无"名学"、"辩学"之称.自我国近代学者开创以西方传统逻辑参证中国固有名、辩的研究模式后,"名辩"遂成了"中国古代逻辑"的代名词.实际上,所谓的"名辩逻辑"是从来没有经过严格论证的.从一些研究者所勾勒的"名辩逻辑"体系来看,其所描画的概念论、命题论、推理论等主要内容,都不是真正的类似于西方传统逻辑那样的逻辑理论,"名辩逻辑"在中国古代是根本不存在的.众所周知,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形式逻辑体系,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创立,主要得益于古希腊数学方法的借鉴,古希腊的语言学研究也为亚里士多德逻辑提供了有益、有力的支持.而在中国古代并不具备创立亚里士多德逻辑那样的条件.中国古代的科学基本上停留在经验领域,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科学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的几何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字几何,缺乏严格推理的手段.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汉语言的特点,也不利于逻辑科学的建立.然而,否定"名辩逻辑"的存在,并不等于否定"名辩"的理论研究价值.中国古代的"名"是指事物的名称,名学是中国古代以名为研究对象,以规范名实关系为核心内容的关于事物名称的思想理论.中国古代的"辩"即论辩,辩学是中国古代以辩为研究对象、以探讨论辩原则和论辩方法为核心内容的论辩理论.名学不是辩学,它们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是不能相互替代、也是不能相互包客的.在中国古代,不存在既非名学、亦非辩学的"名辩学".  相似文献   

10.
"似真性"说明科学进步有必要回应"道德和知识语境下的如何进步"。尼尼鲁托重拾"似真性",从哲学史的线索中说明"似真"是认识不能回避的理论逻辑,它以"真"为前提,却不等同于"真"。他论证波普尔"似真性"命题可以用似真度的后验概率来证明并用来说明科学进步;他认为理论的"真实进步"都是以现有的证据和自我"估计进步"来认定,以此为基础的函数模型可以超越信念修正AGM理论,排除理论退步的可能。可是罗伯顿却坚定认为"科学进步与似真性无关",因为似真性难以解释虚假理论促进科学进步的问题。"似真性"在深化检验真理的逻辑参与上有进步意义,但用来说明科学进步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在人们的认识中,科学历来就与验证、理性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具有无可辩驳的价值中立的特性。然而,在知识社会学的视域中,一切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就其社会意义而言,不仅取决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及阶级利益,而且根植于特定的文化类型之中。本文即以这一论断为预设前提,着力分析中国古代科学知识生产与科学教育的历史文化语境,认为:中国传统科学发展的路径与范型不仅是其自身逻辑发展的结果,其根源亦在于社会权力及意识形态对于知识的控制和规约,而中国古代科学教育不仅成为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由这种控制导致了自身的形态与地位。  相似文献   

12.
英国学者柯林伍德说:“历史学的价值就在于,它告诉我们人已经做过什么,因此就告诉我们人是什么。”[1]可见,历史学是关于人的知识的学科,它通过对历史证据(人已经做过什么)的解释说明问题(人是什么)。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因此历史本身充满了变数和诡异。寻找证据、发现线索的历史学习过程犹如探案,其间充满了惊险和曲折。因此,历史教学不可能依靠灌输得到理解和内化,它需要点拨。  相似文献   

13.
对于历史学而言,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或语言现象,它还是史学研究的逻辑骨架,属于理论建构性隐喻。与科学隐喻一样,历史学隐喻也具有共识性、参与性、完整性和统一性,这是它区别于文学隐喻的重要特征。把隐喻运用于史学研究之中,这种做法不仅具有可能性和现实性,还具有必然性。这是因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它能够与史学证据保持一种内在的合理关系。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并寻找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因此,学习历史不仅要求了解历史真实,更重要的是要透过历史观象去探求历史发展的本质,并进而总结历史带来的经验教训以指导现实各项工作的开展.要对历史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就必须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而哲学正是研究世界观、方法论的科学.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等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历史学和哲学有着高度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卢晓华 《教学月刊》2015,(Z1):51-54
英国学者柯林伍德说:“历史学的价值就在于,它告诉我们人已经做过什么,因此就告诉我们人是什么。”[1]可见,历史学是关于人的知识的学科,它通过对历史证据(人已经做过什么)的解释说明问题(人是什么)。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因此历史本身充满了变数和诡异。寻找证据、发现线索的历史学习过程犹如探案,其间充满了惊险和曲折。因此,历史教学不可能依靠灌输得到理解和内化,它需要点拨。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点拨就是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过  相似文献   

16.
一、知识经济与教育的重心选择 所谓知识经济,简而言之,也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不同于以往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其发展主要依赖的不再是工具的改进、技术的革命,而更多的是依赖于知识的革命、大脑的革命,它不再单纯靠知识量的增加,而更侧重于质的变化,即知识自身的生产、扩散、应用和更新.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起着关键作用,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成为发展知识经济的一条根本对策."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古老而经典性的命题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容和经济内涵.在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四个要素中,在工业经济时代,发挥着最为主要作用的是"科学"与"技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教育"则显得更为重要.经济财富的创造,在过去主要取决于对劳动技能、技巧的培训,而今后将主要取决于劳动者对知识的掌握、获取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已从可利用的"食品",变为可激发人类自身潜能的"酶".  相似文献   

17.
科学研究过程的方法更新,是科学进步的强大动力和鲜明标志.研究者倾心于新方法的介绍、引入和试用,亦为势所必然.十多年来,历史学界为寻求史学方法论的突破,研究了多种多样的史学方法,但收效甚微.个中缘由,一言难尽.笔者以为,无论历史研究的花样如何翻新,都不能漠视基本的逻辑方法,而对于那些即将步入或刚刚进入历史研究领域的莘莘学子来说,准确而熟练地掌握它,则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思潮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思潮对历史研究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后现代思潮给历史研究带来的危机主要是叙述危机,即历史论证和知识论证的危机。它对历史学的功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后现代思潮也给历史研究带来别样的视野,从而为史学实践开拓了更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深度学习是以学生的知识理解与运用为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的一种学习。但知识论证不充足、知识点状分布、绝对真理知识观等表层知识教学已偏离了学习的本质及价值,产生了知识教学阻滞深度学习的困局。教学推理是教师根据已知教学条件及个体情境认知,确定问题并生成教学策略的连续性思维活动。它克服了以往僵化的教学方式,为促进深度学习提供可能逻辑。其中,学科知识逻辑能促进学习触及知识的意义世界,学生经验逻辑能促进学习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实践自为逻辑能促进学习关联自我的生活世界。最后,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推理策略应着力于以"批判与交融"为取向的教学理解,形成以"联结与转化"为纽带的教学逻辑,开展以"假设与证据"为核心的课堂论证教学,创设以"推断与评估"为特质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科学探究,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它以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等为其主要特点而凸显出来。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探究、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