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信息的新旧与交际力直接相关,而句子结构成分在句中的位置与交际力的大小没有直接的联系。句子主位/述位结构和信息结构都可以归入句子的交际结构这个概念范围,但其研究内容并不相同。语用结构似应以词序研究为中心内容,而信息结构以信息焦点研究为中心内容。把两分开来研究,才可能把实际切分理论带出困境。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信息的主要载体,是交际的媒介。交际过程主要是信息的编码与解码往返交替的过程。编码的结果生成一个个语音结构、句法结构和信息结构三位一体的句子。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试对英语句子的信息结构与信息中心进行一些探讨。1.信息结构的两要素:“已知”与“未知”  相似文献   

3.
预设是一个重要语用现象,它与句子信息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在言语交际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从句型、单句、复句、歧义句、虚词等方面,初步探讨了预设与汉语句子信息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焦点分类和定义不一,焦点种类多;一些研究者过分强调末尾点原则;韩礼德派的信息结构理论与布拉格学派的功能句子观之间,以及交际语法和广义信息结构理论之间有对立的观点,这些是信息结构理论研究混乱的主要原因。从焦点分类和定义出发,纠正在焦点的位置、标记主位的功能方面存在的片面看法。批评在翻译中滥用末尾焦点、尾重原则,在话语分析中顾此失彼、追求完美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英语和汉语在信息结构和信息焦点分布上有着一定的异同之处,从信息结构理论来看英汉翻译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从交际角度出发的视角。从信息结构的视角翻译句子,首要的是把已知信息安排在句首,把新信息置于句尾,以恰当的方式再现信息焦点,并且保证目的语的流畅。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到句子和语篇中信息的分布安排,自觉调整译语中的句子成分,合理安排信息。  相似文献   

6.
张笑贞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1):107-109,115
根据四级作文阅卷情况,揭示了大学英语写作水平普遍偏低的事实,阐述了句子内部、句子之间以及段落之间的信息结构的不同模式,同时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英汉语信息结构的异同情形。了解信息结构的理论和英汉语信息结构的异同,对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英语句子中的信息结构以信息功能为侧重点阐述句子构成,句法结构则以句法功能为侧重点阐述句子构成。虽然角度不同,但两者都以句子为基本研究单位,所以信息结构和句法结构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本文拟从信息结构和句法结构的定义出发,从两种功能的映射关系、信息功能和句法功能的相辅相成、信息功能对句法功能的制约和某些特殊句法功能对信息功能的限定这四个方面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状语成分的信息功能研究,属于汉语句法成分的语用研究,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拓宽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和视野,提高言语的交际效果。本文回顾了学界关于状语的预设和焦点功能、追补信息功能、边缘信息功能的研究,并对该成分的信息功能分类法、信息功能鉴别法以及汉语句子新的信息结构的构建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信息结构是句子实际意义的切分,它与句群有着天然联系。本文通过对日语句群的信息结构的分析,指出了日语句子的实义切分标准是信息相对于听话人是已知或未知、信息在说话人语流中出现或未出现过、信息在目前是激活状态还是未激活状态、信息的预设或断言的实际情况等四项,同时讨论了句子的实义切分在日语句群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任何句子都体现了语法结构、主述位结构和信息结构的重叠,主语·谓语是句子语法结构中主要成分的基本词序,而信息结构中已知·新知构成了信息传递的基本模式。然而,在特殊的语境下会产生基本句的交际或修辞变体;它反映在这两种结构中主语和谓语(谓语某部分)、已知和新知位置的变化。但这些变化都无法改变句子主述位结构中主位·述位的基本顺序。因而也不存在主述位倒置。所谓倒装句并不是只有使主、述位的基本顺序颠倒而成立的。倒装句是指主谓倒装及其它成分倒装的句子,仅存在于语法结构中。  相似文献   

11.
在优选论的理论框架下,从语音、句法、语用三个层面同时对英语There—be存在句的产生过程进行分析,并且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存在句进行了比较。EPP原则、主语共现原则、信息焦点原则、末尾重心原则和完全解释原则都是促使和限制英汉存在句生成的制约条件,普遍存在于两种语言之中,但它们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等级排列顺序不同,因而导致两种语言存在句结构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存现句在英语和汉语当中都非常普遍。两种语言中的存现句有相似性,主要表现在:英汉语存现句都具有相同的底层结构,在语义上都阐述在某处存在、出现或消失某人或某物,在语用方面都具有相同的信息结构,在语篇中都能提出新信息。  相似文献   

13.
连动句中连动项的语义关系不局限于单纯的先后、方式、目的、因果、补充说明和条件等关系。还有一部分连动句中多种语义关系并存。对这种语言现象的考察分析可以深化对现代汉语连动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汉语复句层次关系自动识别是中文信息处理中很有意义而极具挑战性的一项课题。为解决由于关系词省略和关系词不能标示分句间层次组合顺序的局限,考察了1-2型和2—1型三分句复句关联模式的关系词隐现形式,发现12种关系词隐现形式的复句有望实现层次关系识别,这些隐现形式的关系词句法特征与分句组合顺序间存在4种制约规则。结合这些隐现形式的特征信息和分句层次组合制约规则,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的层次关系识别流程,以期为实现复句层次关系自动识别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动词论题结构信息是动词所能建构的可能的句法结构的信息。研究通过操纵动词的论题结构偏向,探讨动词的论题结构信息对汉语句子理解加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颜氏家训》的被动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颜氏家训》中具有被动结构标志的被动句进行穷尽性的调查分析,并从汉语发展史的角度,比较研究《颜氏家训》被动句的语法特点,从而窥见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被动句式的使用状况,这对于系统研究汉语被动句式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认知视角下的语法研究发现汉语存在句有“目的物一参照物”和“参照物一目的物”两种反映人们感知世界图景的组合方式。西班牙语用“Estar”和“Hay”充任述语的句法结构来表示汉语存在句所表示的语义。像汉语存在句一样,表示存在范畴的西语句法结构的句法成分也有两种排列方式,但汉西两种语言在存在句小类上略有差别。通过用“self-pacedreading”实验设计测试以西班牙语为母语背景的墨西哥汉语习得者识别“是”、“有”等6个汉语句法结构来考察墨西哥汉语习得者的母语迁移、汉语存在句的认知模型以及正误汉语存在句识别模型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墨西哥初级汉语习得者在识别汉语的存在句时:一、西语的负迁移影响到被试对“是”字存在句宾语和述语的识别;二、被试理解汉语存在句的“目的物一参照物”,“参照物一目的物”排列序列未显示出显著差异;三、被试在理解正确的存在句和错误的存在句时.理解策略有别。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汉语疑问句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6部对外汉语语法参考书中的疑问句系统,描写了现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疑问句系统的面貌,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并结合汉语口语语料疑问句使用频率的统计结果和疑问句的二语习得研究成果,从框架设置方面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疑问句系统可以尝试的新分类法,即共分6类:一、疑问词疑问句;二、"吗"疑问句;三、"X不X"疑问句;四、附加疑问句;五、"还是"疑问句;六、"呢"疑问句.  相似文献   

19.
汉英存现句句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现句作为一种句法现象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汉英存现句有同有异。本文通过运用相关的句法理论知识进行英汉比较,发现最具共性的是二者的语义、结构类型和名词词组,而差异主要表现在二者的主语、处所词、动词三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用穷尽式量化分析法,对20世纪30年代至21世纪初70余年间,六位现当代北京作家的九部作品中的“给”字句进行量化分析,系统探讨了北京话中“给”字句的句法、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