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纹趣谈     
在人类的进化史上,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也是劳动的产物.在从猿到人的飞跃中,手的解放起了巨大的作用.据统计,手的触摸给大脑提供的外界信息量仅次于眼睛;手是人每天用得最频繁的器官,手能变换出极多的姿势以适应各种需要.不过,最奇妙的还是它的纹路,也就是手纹.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旧石器时代的文化(从中国猿人到山顶洞人) 甲、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社会发展史上告诉我们:人类是劳动创造的,人类是类人猿不断用双手劳动获取生活资料渐渐演进而来的。从猿到人主要的关键,在於手的本身由猿的手变成了人的手,能够使用和制造最简单的工具。从这时开始就到了人类发展史的时期。这个时期内人类的演进过程是现代人和类人猿之间的链索。就现在的知识可以把这个链索分成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1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取得生活资料,人类的祖先学会了如何使自己的手适用于一些劳动所需要的动作。这些动作,最初是非常简单的,后来慢慢复杂起来,一直到可以把一块石头做成刀子形状的时候,手才变得更加自由,能够不断获得新的技巧。经过几十万年的长期劳动,为了经常要跟越来越复杂的动作相适应,手的筋肉、韧带乃至骨骼,发生了变化,终于创造了人类特有的一双完善的手。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成功的典范.自1928年上海春潮书局出版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以来,《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在中国的传播多管齐下,除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读物传播以外,还以连环画、明信片、主题展览的形式渗透于时代和社会的各个角落.在延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文革"时期,《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形成了三个比较集中的宣传阶段,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理论教育的不同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及劳动,对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的核心观点做出了新时代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人的大脑是主体活动的指挥中心,大脑的劳动虽然十分复杂但有其特点和规律.了解大脑的劳动特点,有利于自我潜能的发挥,有利于增进脑的卫生保健,更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集中论述了“劳动创造人”的伟大思想。在文中他提出了两个著名的命题,即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是劳动,“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及“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对此,有的同志认为:“恩格斯在文中对劳动的定义和劳动创造人这两个命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逻辑矛盾。”在他们看来,既然“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而且只有人才能劳动,猿若能劳动,说明人类已经产生,怎么谈得上劳动创造了人呢?如果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能够制造工具的动物已经是人了,创造人的劳动怎么会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呢?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合乎生活”的劳动教育思想源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劳动教育是在一定的时空下进行的。从时间维度来看,劳动教育既要关照现代生活,也要“回归”野人、前人的生活,还要关注未来的生活。从空间维度上看,劳动教育要运用空间中所有的积极势力去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其一,劳动教育要构建合乎乡村生活的劳动教育空间,培养乡村社会空间中不同群体的生活力,激发他们投入社会改造的潜力与积极性;其二,劳动教育要构建合乎城市生活的劳动教育空间,使人成为了解和掌握现代社会先进生产方式和技术的现代人。陶行知“合乎生活”的劳动教育思想与实践对我国实施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教育的阶级性人是社会的动物,劳动创造人类,人能改造自然和创造工具。同时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在劳动过程中,开始和发展了教育。因此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特有的现象,也是人类营谋社会生活必要的手段。人是集体从事劳动的,人自降生後,立即投入一定的社会关系,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活,只有社会的人而没有孤立的人。要过社会生活,就必须有一套参加社会生活的本领,而这一套本领又必须通过教育才能获得。  相似文献   

9.
对“学生主体”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生是主动的客体主体与客体是哲学认识论中的一对范畴,它们主要体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其中,主体是指处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即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而客体则是进入实践领域并为主体所认识、改造的对象,即主体活动的对象。〔1〕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发出者,并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的、能动的、积极的作用,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则是教育活动的承受者,是接受教育影响的人,是教师教育的对象,尽管他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体现自身…  相似文献   

10.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重要论断,它指出劳动作为人自由的创造性活动,不仅创造出生物学意义的人,还创造着人类社会,这一论断对体悟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人文价值具有重大启示作用。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质内涵是培养青年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在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塑造时代新人,促进个体社会化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发扬奋斗精神、助推实现中国梦等方面显示出巨大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关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预备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一、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预备制度的根本出发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预备制度都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其原因是:1保持先进生产力和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要求 教育是一种与人类社会并存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生存、延续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本能。一般动物自出生就具有相当精确、严密的本能活动图式,而人的器官原始就是非专门化的,所以,在实践中的自由创造就成为人类最珍贵的特性。大脑是人类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但由于人反应机制的未确定性,大脑必须受到外界相应的刺激和对刺激作出反应才能形成人类…  相似文献   

12.
科学教育与劳动、技术教育丁沅一、在普通教育中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当代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现代生产劳动日益向智力型发展。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劳动者能够手脑并用...  相似文献   

13.
我们要全面地把握劳动教育的战略地位,加深对大学生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唯物史观看业,劳动创造人,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是社会的人的本质及其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音乐的历史追溯和特质内涵1.劳动是产生音乐的根源音乐的产生和人类历史相伴而行。恩格斯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类的科学理论,1876年他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指出人类从动物状态中脱离出来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劳动的进行、语言的出现和人类大脑的发达,奠定了音乐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劳动观具有丰富的意蕴,涉及对人之为人的思考,对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批判,以及对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自由的展望。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劳动观,可以更好地认识劳动对于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的重要意义。马克思的劳动观启示我们,要想实现美好生活,就要加强劳动教育,确保劳动者的主体地位,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激发劳动者创造美好生活的潜能。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一个常议常新的理论课题,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分析,可以看到它的基本模式与途径是多样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本质特征与根本途径,它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改造与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1.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或改造。”这三个命题紧密相连。“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是杜威对教育的根本看法。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祖先在长期的劳动中锻炼了自己的大脑,改造发音器官,逐步具备可说话的能力。共同的劳动又有了交流思想的必要,如恩格斯所说的:“人们已经到了彼此之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于是,语言就在劳动中“并且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由此可以说“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与生活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劳动创造人”这一论断中 ,由“劳动”和“创造”引发了两种语言歧义 ,“劳动”的歧义是由于混淆了“完全形成的人”的劳动和“形成中的人”的劳动所致 ,“创造”的歧义是由于混淆了从猿向人转化的生物进化和社会进化两个过程 ,把劳动看作是两个过程的决定性因素所致。劳动应当是社会进化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19.
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需培养出大批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我国新时期所需要的人才,《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已有明确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体系,怎样适应新时期的人才培养要求呢?笔者认为应该把我国当前和今后教育和教学的过程,看作是实现人的社会化、个性化、知识化、智能化的统一过程、整体过程和系统过程。所谓社会化,就是学习社会行为模式或行为规范的过程。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  相似文献   

20.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在劳动教育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积极建构劳动课程体系,从“小”入手,创设“小巧手”“小边角”和“小公益”课程,分别指向生活能力、探究精神和感恩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