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训练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课文后面一般都安排了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或“含义”的练习题。那么,理解词句的“意思”与理解词句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呢? “意思”与“含义”都是指词句的“意义”。但“意思”是指对词句一般意义的理解,或基本意义的理解,字面上的理解。“含义”则是包藏在词句里别的意义,即词  相似文献   

2.
<正>“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主张将“理解”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理解就是将我们的知识联系和结合起来,从而弄清楚事物的含义”“理解意味着能够智慧地和有效地应用与迁移……而不仅是僵化刻板地回忆和再现”。就语文教学而言,“理解”有什么意义,“理解”包含哪些要素,如何促进学生“理解”呢?  相似文献   

3.
《考试大纲》规定,文言文阅读涉及七个考点,即“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其中高频考点为文言实词的含义、筛选文中的信息、文意理解题以及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相似文献   

4.
韦伯理解社会学是社会学学科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理论流派和方法论体系。本文主要探讨韦伯在理解社会学框架中对“社会”、“社会行动”、“动机”、“秩序”“理想(理念)类型”、“理解”等概念的基本论述,进而分析关于“理解社会学”的基本逻辑及方法论特征。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建议”中多次提到“理解”,那么,究竟何为“理解”?由“理解文本”为主要内容的阅读教学又是怎样的呢? 从古至今,人们对“理解”的理解经历了从表象到实质、从主观臆断到实事求是、从片面到相对全面的不同历史阶段,并由此对“理解文本”产生了不同的解说,带来了不同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6.
1概念理解的过程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促进学生的理解,为理解而教”成为现代教与学研究的核心.由于数学基本上都是概念组成的,因此在数学学习中“理解”主要是指“概念理解”.“概念理解”的具体说法不一,比如斯根普认为,“对某个事物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王鸣迪 《教育学报》2002,(11):10-15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马克思·范梅南认为 ,“教育学理解”是一种敏感的聆听和观察 ,具有情境性、应用性、规范性的特点 ,其结构包括非判断性理解、发展性理解、分析性理解、教育性理解和形成性理解 ,是“信任的同情心”促成了“教育学理解”。据此反思可以发现 ,当今学校日常教育实践中存在着的许多问题都与“教育学理解”的结构性缺失有关。给予学生全方位的、真正的“教育学理解”,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而只有指向学生主体性形成的理解 ,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育就是对成长历程的一种守望。  相似文献   

8.
柯锋 《新疆教育》2012,(11):139-140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在阅读教学中,“理解”、“积累”和“运用”三者不可分割,“积累”和“运用”又是“重中之重”。如何安排教学才能优化教学过程,高效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几年来,我在实施新课程阅读教学中,彻底改变了“以理解为主线”的传统教法,闯出一条“浓缩理解、扩大积累、强化运用”的教学之路,并把“浓缩理解”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中学英语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指出,“阅读就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在英语学习中,必须切实加强阅读训练,从而有效地培养和提高“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新课标中所说的“书面理解信息的能力”含义深刻,在学习执行新课标时,应对“理解信息”中的“理解”二字作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李素琴 《考试周刊》2011,(36):40-40
语言文字符号的价值在于“义”,即理解“义”,运用“义”。这个“义”也就是语言符号所指代的事物与现象,言语交流实际上是人们借语言来反映事实,沟通思想。从阅读教学来看,理解语言是阅读教学的起点与归宿,全部活动范围都离不开理解语言,如教学目标——设定理解语言的要求;教学过程——展现理解语言的活动;教学方法——保证理解语言的有效;教学评价——分析理解语言的得失利弊。阅读教学也有语言运用,但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运用主要在使用中确认语言的“义”,提供运用的案例,其用意并不在于专门的语言运用训练。在阅读教学确立“语言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我们权且提出“优值理解”的评价标准,这一标准相对来说比“好课”、“有效教学”等更贴近语文性质。  相似文献   

11.
“理解”一词在“为理解的教学”模式(Teaching for understand,简称TFU)中被称为“理解活动”。尽管理解活动可以有很多种,但是学生只有在超越已有知识时,才可能进行理解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到理解目标的重要性,对于高效课堂的意义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2.
"理解教育"的实质、步骤与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教育”把转化“后进生”作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同时关注师生各方面的发展,是相对完整的教育实验。其基本特征有:师生同益,感情先行,强德富智,笃行不懈。其步骤主要有:理解氛围的营造;理解观念的促成;“理解教育”的课程实施;理解型道德教育场建设。“理解教育”的基本发现在于理解是教育的资源与质量。  相似文献   

13.
道家审美观将“真”置于第一位,“美”和“善”次之。道家理解理解的“真”倾向于事物本然的存在状态,与主观想象之“真”似乎无关。道家理解理解的“善”和“美”则是从一系列相对立的范畴中引出。道家审美观中真、善、美三个审美范畴的内涵建立在“无”这一哲学思想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陈骁 《上海教育》2002,(3):28-29
“理解教育”有“三句话”即“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理解老师、勤学奋进”;“理解自己,塑造人生”。“理解学生,教在心灵”指的是要善解人意,解读学生心灵,在帮助中激励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最终克服困难。“理解老师,勤学奋进”是指学生要体会教师教学的辛苦,从而和老师建立起平等相处的人际关系,将自己心目中的快乐和苦闷与老师分担。“理解自己,塑造人生”是指师生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更深刻地开掘自己,不断规划和实现自己的美好人生。  相似文献   

15.
(一)掌握快速理解文中词语的技巧 (1)利用相对相反的上下文线索理解词语。如“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很明显,“固有”与“臆造”是反义词,可以借助“固有”理解“臆造”。 (2)利用同位互注的上下文线索理解词语。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可以借助“正视”理解“直面”。  相似文献   

16.
“理解”是解释学的核心概念。在解释学诞生之初,“理解”主要是指对文本原意的解读,这种对“理解”的认识要求人们追求知识的客观性,有利于人们对人类公认的普遍性知识的学习。但随着解释学的发展,“理解”不再被看作是一种认知方式,而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这种对“理解”内涵的深刻揭示其实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不断凸现。反映在教学上,就是要求人们看到不同理解者所具有的独特视野,通过达到理解双方的“视界融合”来生成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理解”一词,在我们的教育表达中是十分常用的。比如老师对学生说:“你理解了吗?”“你是如何理解‘人是文化的载体’这个命题的?”“你理解起来有  相似文献   

18.
沈黎近 《考试周刊》2013,(76):24-24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从这一要求中不难看出,新课标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初中生要求并不高:只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理解基本内容”只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翻译古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我侧重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迈好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理解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程序。本文从构成和知识点的基本因素即“是什么或包含什么”、“为什么”和“有什么用”等规定性入手,阐述理解知识的“知其熟”、“知其所以然”、“知其用”的三个基本步骤、程序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疑理解、分解理解、事例理解、逻辑推导理解和比较理解等学习方法,同时还阐发了应用这三个基本程序和由此派生出来的理解方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0.
自主创新中的“自主”主要是强调创新主体(或称实现主体)是属于我们国家;从国家自强、自立和赶超的角度来理解“自主”;从克服过分“技术依赖”的角度来理解“自主”;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理解“自主”;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角度来理解“自主”;从提高我国制造业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理解“自主”;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角度来理解“自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