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单元因其知识的综合性、灵活性、读图能力要求高,倍受高考命题的青睐,昼夜长短部分又是其中必考内容。今将昼夜长短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日出日落和极昼、极夜等知识归纳总结如下,以期对高三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黄开云 《考试周刊》2012,(94):130-131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如下图:  相似文献   

4.
我在教学“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前认真地分析了学生的学情状况,如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智力水平等;也研究了教材,认为一节课的容量只能学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规律,变化的结果即四季和五带可放到下一节课去学,并进行练习巩固。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和掌握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规律。2.根据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纬度、不同日期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在地球运动中,太阳光照图一直是个难点,很多学生不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觉得很难教。实际上在这里有很多的误解,一是教师先人为主,未讲之前就大肆渲染本课的难度,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加大,二是教师在教学中方法可能不对,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能力,特别是教师不能引导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去导出新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着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结合教材特点,充分运用现有的知识来导出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刘玉成 《考试周刊》2013,(86):123-123
中国画博大精深的表现之一便是留白,唯有艺术大师才敢于留白和善于留白,也唯有懂画的人才能于无物处观波涛。现行的中学地理课本的编者,正是留白高手.比如在处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知识点时。他们一方面有效地化解了难点以利于中学生掌握,另一方面又没有将知识点说尽道死,而是像中国画的留白一样给我们留下发挥和成长的空间。既然如此,下面我就不揣冒昧地谈一谈对“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8.
9.
鲁爱华 《高中生》2009,(5):38-39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是高考地理设题的一个重点,像2008年高考全国卷一中涉及该考点的试题就达十多分。考生对此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本期“软件研制”栏目编发的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阐发了“地球昼长变化”之理:一个以Flash软件创建动画文件,重在感象;一个以EXCEL应用程序进行数据处理,重在说理。町谓是视角不同,风格各异。从中我们可以有两点启发:一是教学软件要力求创新,既要适于教者的教,更要适合学习者的学;二是教学软件要着重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材:“昼夜长短变化的形成”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第一单元《人类认识的宇宙》第5节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让学生掌握昼夜长短变化的形成及其变化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其学会运用相关的知识和图表来解释生活现象和分析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徐花 《教书育人》2012,(Z2):121-122
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分析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原因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绘图,增强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2)通过小组学习讨论,培养合作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认识,提高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2)树立世界的物质性及物质运动规律性的价值观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地球公转的意义;难点:昼夜长短如何变化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读图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空间概念,突破"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这一教学难点,文章提出了一种E字型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演示仪的制作方案,详细介绍了这种E字型演示仪的制作步骤和工作原理,阐述了将其应用于"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等的教学的方法。教学实践表明该演示仪制作简易、操作方便、演示直观,教学效果良好,值得在地理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新高考》2009,(9):51-52
近几年高考命题比较侧重于时间的计算,在各地方高考试卷中也都有所体现。时间计算题目主要涉及以下几大方面:1.区时的计算;2.地方时的计算;3.昼夜长短的计算;4.日期的变化。其中日期的变化问题,一直都是高考所热衷的出题板块之一。此类题目也是学生最怕,最容易失分的题目。现就“日期变化”题目来分析一下解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使得探索新高考命题变化趋势成为教育研究者共同研究的热点。2008年高考地理试题反映了高中新课改后学生学习的特点,反映了高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考查考生基本思维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作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付申珍 《地理教育》2012,(Z2):43-44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球的运动"属于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它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主要包括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  相似文献   

17.
地理思维具有空间特色。在地球概论课程教学中,运用初等数学知识,通过图示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师范生推导具有普适意义的任何地点昼夜长短公式,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去,激发学生从学习、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的兴趣,促进其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唐或 《地理教育》2009,(4):22-22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必修I)的重点内容,同时又是一大难点,不少同学不能正确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笔者用废纸盒自制了一件教具,用于课堂演示,以求突破该难点。  相似文献   

19.
时间计算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常考点,在时间计算方面可以说最难的部分就是飞机飞行方面的计算。有关这方面的时间计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地理学科在国民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民发展战略中,环境、资源、人口,愈来愈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同时,对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如何立足本职,着眼未来,在教改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则是我们应负起的责任,以下是我在地理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