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太极拳     
我喜欢太极拳,经常去拳馆练拳.打太极拳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调节人们浮躁的心情.它动中求静,动静结合,要求练习的人全神贯注,心无杂念. 练习太极拳,首先是脚跟要稳.如果脚法过松,对方便能轻松地将你击倒.其次是手法要柔.太极拳的精髓是以柔克刚,打的时候动作要轻柔有力.  相似文献   

2.
认识太极拳.太极是中国人认识宇宙人生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中国古典哲学.太极拳就是以中国古典哲学为理论指导为文化灵魂的拳术.太极拳有三大核心价值:技击为根,健身为用,文化为魂.太极拳拳法以“和”理念立意,拳理以“意”为统领,拳架以“整”为准则.习练太极拳.宏观把握三要点:找对师傅,不走弯路;先求形似,学会章法;再求神似,随心所欲.习练提升四步曲;入门、招熟、懂劲、神明.身法要点是中正,协调,轻灵.微观突出练好“松”.感悟太极拳.练的是精气神;修的是品行思;求的是韵境道.创新太极拳.引太极拳进高校科学传承;推太极拳走出去国际传播;开发太极拳新项目,实现所有年龄段全覆盖;运用全息论拓展研究太极拳服务社会多领域.  相似文献   

3.
笔者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太极拳书籍,结合当代大学生肌体、心理特点和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对太极拳的教学设计、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这些教学心得对提高太极拳教学质量的提高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试析太极拳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翠 《柳州师专学报》2000,15(2):103-104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拳种之一。但太极拳在历史上仍有一此示解之谜,保如太极拳的始创人到底是谁?本文就此问题对太极拳的起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运动是一个整体,又是一个整体运动.运动整体是个圆,因是阴阳运动的统一体,它的理论基础是太极整体观和整体生命观;整体运动是形、气、神运动的统一体.所以太极整体观和整体生命观都是太极拳的理论基础,这两种整体观在太极拳中运用,产生了太极拳运动整体观和太极拳整体运动观.太极拳运动整体观说的是太极运动的全面性.它和太极拳整体运动观相结合,就是太极拳整体观.太极拳整体观是拳术运动与生命运动相结合的整体观.练太极拳不只是形体练习,还要练意和气,达到形、气、神俱练,使太极拳成为具有民族文化风格的整体健身术.  相似文献   

6.
认识太极拳。太极是中国人认识宇宙人生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中国古典哲学。太极拳就是以中国古典哲学为理论指导为文化灵魂的拳术。太极拳有三大核心价值:技击为根,健身为用,文化为魂。太极拳拳法以“和”理念立意,拳理以“意”为统领,拳架以“整”为准则。习练太极拳。宏观把握三要点:找对师傅,不走弯路;先求形似,学会章法:再求神似,随心所欲。习练提升四步曲:入门、招熟、懂劲、神明。身法要点是中正,协调,轻灵。微观突出练好“松”。感悟太极拳。练的是精气神;修的是品行思;求的是韵境道。创新太极拳。引太极拳进高校科学传承;推太极拳走出去国际传播;开发太极拳新项目,实现所有年龄段全覆盖;运用全息论拓展研究太极拳服务社会多领域。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是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练太极拳时要懂松柔,练好松柔,方能练好太极拳.本文就太极拳的松柔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8.
太板拳是一项寓健身、技击为一体的运动项目,讲究“心静用意,内外放松“.从太极拳的最高步骤和最高要求看,放松不是太极拳的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必要手段.要想练好太极拳,就必须深刻地理解放松用意的重要性.不懂放松用意就是不懂太极拳,没有充分放松练拳就练不成真正的太极拳.  相似文献   

9.
针对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现状研究发现,在太极拳的传播过程中太极文化的传播很少,而太极文化和西方文化体系具有互补性,通过太极这种体育文化的传播,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解读,分析太极拳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太极拳的文化内涵进行解析,找到可以实现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法,指出通过简化太极拳动作是实现太极拳文化传播的前提;挖掘太极拳文化中的人文教育价值是太极文化输出的关键;应通过对动作名称和太极服饰的改革来体现太极文化。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A4):28-29
茶道与太极拳的文化形成有相似之处,文章运用类比方法,从文化角度对茶道和太极拳演化过程分析说明一种共通的现象:从茶到茶道,茶道的形成逐步演绎为一种品茶文化,从太极十三式到太极拳,太极拳在成熟定型中逐渐成为一种文化意趣;茶道与太极拳皆有原始功能弱化、附加功能彰显呈现多元化的现象;茶道与太极拳都有依托形式成为修身养性的方式,从而茶道与太极拳成为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的文化休闲娱乐项目。  相似文献   

11.
运用多媒体的基本原理和信息、系统、逻辑、文献资料等基本概念及方法,对太极拳的内容进行了梳理与研究,初步完成了可作为多媒体展示的大纲设计,构建了一.个太极拳多媒体信息服务系统,即太极拳信息层次划分、信息体分类及其信息库的主要内容(包括:太极拳史、太极拳流派、太极拳人物、太极拳技术、太极拳典籍、太极拳的科学研究、太极拳的发展、人机互动的思考题与题解)建设,为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该系统奠定了基本框架,并达到了为建设中国武术博物馆而进行的预研究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太极拳的特点,结合学生的整体情况,选择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使学生尽快掌握太极拳健身方法,为太极拳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家林  路鹏 《考试周刊》2010,(9):136-137
本文探析了太极拳练习过程中的“放松”的重要意义、内涵及练习方法,以使更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对太极拳中的“放松”这一拳理有更深层的科学认识,并将之应用于实践中.从而提高太极拳修为,并使太极拳发挥出更有效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的内涵及教学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结合教学体会就什么是太极拳、太极拳的内涵及太极拳教学要素等方面进行论述.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太极拳的真正含义为科学地指导太极拳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志强 《成才之路》2010,(31):62-63
本文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揭示了太极拳中的矛盾运动规律,以期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能够比较深入地认识太极拳,习练太极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 2 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校在体育教学改革中要把普及简化太极拳作为大学生的必修内容。如何进行太极拳教学 ?如何提高太极拳套路教学的效果 ?如何通过太极拳教学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民族传统精神的情感 ?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在教授简化太极拳时 ,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结合简化太极拳的特点 ,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的眼法主要分为注视法和随视法两种。注视法是完成动作后的定势时,目光集中地看准一个地方。随视法是目光与动作过程中部位在方向上的配合。练习太极拳时对眼法有个要求:“眼随手动,手眼相随,目随势注”,使眼神与手法、身法协调配合,从而做到“形神兼备,内外合一”。 在我几年的太极拳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只注意动作的变化,不注意眼法的配合或配合不协调,演练时难以体现太极拳的神韵,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太极拳的眼法认识不足。有的学生认为,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是缓慢柔和、心静体松、圆活连贯、以意导动,不像其它拳种那样快速有力、节奏分明、不用过多注意眼法。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要做到“心静体松”,闭着眼睛演练都可以做到。其实不然,太极拳中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的协调配合与导引、吐纳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使太极拳成为内外统一的拳术运动。太极拳的精气神除与动作配合,主要靠眼神来表达。拳谚道:“眼为心之苗”,“神发于目”。在太极拳运动时,要“以心形随,意发神传”,运用眼法来传神达意,以显示出动作的完整和太极拳的神韵。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是高校体育课程中武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高校普及的24式太极拳,是从历经几百年发展的太极拳中提炼出的精髓。在太极拳教学中穿插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作的易学性,使大学生更快更好地学好太极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太极拳理论的深入研究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太极拳的内气运行机理、内气变化与教学效应,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学练太极拳的目的与作用,掌握学习太极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许浩 《考试周刊》2007,(13):68-69
太极拳已成为大众化、全民性的传统健身项目。许多高校也都把其列为体育教学的一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培养学生对太极拳兴趣,就可以把单调、枯燥、消极和被动的太极拳教学变成丰富、有趣、积极和主动的学习过程,使这种教学方法成为提高太极拳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