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初中国革命理论的必然选择,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仍然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80年前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样重大的事件,没有中国革命面貌的焕然一新。没有中国社会的根本改造。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树立,成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意义极为重大的事件。本分析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冯契对20世纪中国哲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建构了智慧说的哲学体系,二是在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突破,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解读中国传统哲学,四是提出并论证中国近代经历了一场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戏曲史研究者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古代戏曲史和戏曲理论史,而他们的视点则立足于他们各自的时代。他们用以批评的武器是由20世纪的批评界所提供的,对于他们的背景问题、思维模式、研究的角度、评价的标准、解决问题的范式等,都应该从20世纪的文化整体背景上进行解释。20世纪的戏曲研究者不仅仅把其研究当成时代语境的注脚。对戏曲创作、表演和理论发展的历史描述甚为广泛,每一种戏曲史专著在进行历史描述时都应用着特定的史述模式,这些史述模式与研究者所处时代的学术范式密切相关。同时将20世纪的戏曲文本批评视为20世纪戏曲研究者与中国古代戏曲文本在价值思考上的视界融合,是中国古代戏曲家与20世纪戏曲研究者在价值思考上的交汇。 20世纪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研究是与20世纪的文学理论建构同脉搏的,“戏曲学”建构的努力几乎贯穿20世纪。同时,20世纪的戏曲理论研究又有自己的特点,由于对“戏曲”概念的不同理解,20世纪各个历史阶段对于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研究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同时关注到戏曲文物文献研究方面,认为几乎每一次的戏曲文物文献的新发现,都大力地推动了对戏曲史的研究。论文试图描述20世纪戏曲思潮与20世纪文化思潮的内在联系,指出20世纪的戏曲改良运动是20世纪文化改良(或文化革命)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时代思潮对于20世纪的中国古代戏曲研究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封建社会问题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发生的社会史论战中反复争论的焦点.何干之是中国学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社会史论战进行系统总结和评述的第一人,和同时代的其他马克思主义学者一道,既从学理上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反帝反封建性,又从内容上拓展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术研究视野,助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长,为中国马...  相似文献   

6.
赵国材 《集宁师专学报》2005,27(2):36-39,46
20世纪20年代,国际帝国主义对华压迫日甚一日,封建军阀混战愈演愈烈,中国自辛亥革命以来的分裂局面进一步明朗化。在苏俄影响下,外蒙古先中国革命而胜利。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实现国家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提出民主革命纲领的同时,提出了中华联邦共和国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是有着内在的、必然的逻辑联系。首先,这场社会史论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其次,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期,这场论战与作为毛泽东思想主要组成部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论战中学者们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与中国革命性质、革命的任务、领导权等进行了广泛地探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20世纪,是一个大变动、大分化的世纪.是一个革命的世纪。在这风云激荡的100年中,中国的政治发展、文化选择和现代化模式.曾经出现过多种多样的改革方案。其结果,马克思主义最终在各方面取得了支配地位、中国的历史命运与马克思主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亟需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有两个:1.什么是中国民主革命?在中国如何进行民主革命?2.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关系到20世纪中国历史命运的两个关键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面临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集中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两个问题的正确解决与否,不仅关系到中国的历史命运,也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老学 ,是中国古代老学的继续发展。但受近代西方科学理论和方法影响 ,《老子》研究出现新面貌。二三十年代形成局面 ,既有分科研究 ,也有新注释。50年代大陆地区 ,展开过唯物与唯心的讨论。最后 2 0年 ,随着传统的文化热兴起 ,加上新资料出土 ,老学蓬勃发展 ,研究的队伍大 ,新成果多。  相似文献   

10.
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 ,2 0世纪都是人类有史以来变化最大的一个世纪。当 2 0世纪尘埃落定之时 ,不同的人们都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着刚刚过去的一百年中所发生的事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0 0 0年 12月出版的程玉海和曹强胜所著《2 0世纪的世界革命》,从政治革命或曰社会革命的角度 ,以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为指导 ,真实再现了 2 0世纪世界革命的历史进程 ,高屋建瓴地总结了每一个阶段革命的特点及成就 ,条分缕析了各种性质革命的经验教训 ,为我们展示了 2 0世纪世界革命的壮美画卷。从宏观角度讲 ,本书建构了 2 0世纪世界革命历史与理论的宏观框…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革命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这个理论形态的创造包括三个维度的内容:一是研究以十月革命为中心的世界革命,确立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观,这是世界革命的维度;二是研究和吸收第二国际的唯物史观的思想成果,建构中国的革命史观,这是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时代维度;三是以唯物史观分析中国的历史与现状,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研究范式,这是中国史观变革的维度。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正是在这三个维度的张力中创造了中国革命的唯物史观,进而推进了中国20世纪20至30年代的史学革命,为辩证唯物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末期,既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系统传播期和发展成熟期,又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期。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的"社会生活"、"意识形态"、"继承革新"、"形象"、"典型"、"创作方法"、"文学语言"、"文学体裁"、"文学风格"等概念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范畴系统;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典型性成果: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文学本质论、创作论、构成论、接受论,确立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思想体系;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建构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蔡仪的《新艺术论》是中国现代第一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在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上都有重要创新,对20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文学理论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对《20世纪的世界革命》一书所作的介绍和评价。文章首先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然后对该书的理论贡献和写作特点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20世纪的世界革命》一书是我国学术界对20世纪世界革命进行首次全方位的研究,既理清了历史的发展脉络,又对其进行了理论总结。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茅盾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文艺理论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坚守革命理想,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活动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茅盾坚持以发荣滋长为先导、爱国爱党为主线、躬行实践为准则,初步生成革命精神。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中,茅盾开展理论建设、推动文化抗日、注重文艺队伍建设,以实践彰显革命精神。茅盾革命精神对于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助推新民主主义革命、促进中国文学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末马克思主义的公正观、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剩余价值论在中国面临着挑战。审时度势,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挑战可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公正观是从总体视角来把握的,非一两个阶段而言;我国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论仍是科学严密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教材建设中,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形成充分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形成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骨干队伍。为此,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和研究;编写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教材,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是新中国国家意识形态构建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学习》杂志为例,解读这支队伍的构成,分析其蕴含的群体性特征:一般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长期工作在党的意识形态领域,具有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坚力量。这支队伍在国家意识形态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权威解读者,国家意识形态构建工程中的"指导员",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与灌输的大众教员。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及其著作先后在日本和中国传播开来。马克思主义在日本传播的中,日本逐渐正确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唯物史观的指导准则,展开了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而日本对马克思主义及其著作的介绍、研究、翻译,则深刻影响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日本成为中国引介马克思主义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论20世纪中国散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散研究的演变线索为:1915到1934年为产生发展期,思想与文学批评为其主线;1935到1984年为曲折停滞期,社会政治批评为其主要特征;1985年为探索新变期,文体和文化研究最具特色。散文研究的主要特点是感悟式文学批评。新世纪中国散文研究的真正突破应注意如下问题:解放思想想以克服观念上的误区和盲点;建立一整套散文研究的理论话语以保证散文研究的科学性和独特性;散文文体研究的继续深入;大胆借鉴新的研究方法;学科研究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