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不同于唐诗的独特风貌。在我国诗歌史上,只有宋诗才能和诗歌创作的高峰唐诗并提,宋诗对后代诗歌史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宋三百一十九年间,产生了众多诗人和大量诗篇,流派之多,也为前代所少有,是一宗丰富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重订宋诗正体》四卷,内夹《明诗正体》两叶,都是半叶九行,行十九字,大黑口,宽帘纹竹纸印,写刻本.知是同时刊本,两叶明诗为最初装册时误入的.书本古旧,首尾无序跋,又无牌记,也不见选家姓名,因疑前后有脱叶,或为旧时书估夺去,冒充元椠以索取善价亦未可知.此书见嘉靖时人高儒《百川书志》著录,并介绍选家意旨称:"新喻符观以《宋诗略萃》、《文鉴》散载各集,撮其三体(笔者按指五七言律诗及七言绝句三体)精要,以举世宗唐尚元,语人曰'吾为宋人立赤帜矣'."由知符氏别有《唐诗正体》七卷、《元诗  相似文献   

3.
宋诗题材广泛,反映了相对广阔的社会生活。在抒情达意之外,宋代文人还在诗歌中以一种史诗的笔调描述了当时的气候、动植物、自然灾害等生态状况。因而宋诗对我们考察宋代生态环境状况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可与史籍互相参证。  相似文献   

4.
清厉鹗《宋诗纪事》诗人小传,多則一、二百字,少则仅数字(事迹无考者阙如),扼要介绍了传主的姓氏、籍贯与主要仕履,文句通顺。但对其断句标点时,如不加注意,亦会出现差错,特别是涉及到制度、时间、地理、事件等。笔者在翻阅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标点本《宋诗纪事》时,发现其对诗人小传标点亦偶有欠妥之处,而对下列小传由于标点不当,违反文意,背离史实,应予订正。  相似文献   

5.
漫话宋人药名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许学夷在《诗源辩体》后集《纂要》卷1中,对宋诗的总体走向作了这样的描述:“宋主变,不主正,古诗、歌行,滑稽、议论,是其所长。其变幻无穷,凌跨一代,正在于此。或欲以论唐诗者论宋,正犹求中庸之言于释、老,未可与语释、老也。”如若多读宋诗,定会认同这一论点,尤其是“滑稽、议论,是其所长”一语,直击内容特征,准确地勾画了宋诗的面貌。  相似文献   

6.
宋人注宋诗的注者常参与原集的编纂。任渊的《后山诗注》与胡穉的《增广笺注简斋诗集》在别集的最初版本已失传的情况下,成为现存最早的版本。任渊的《山谷内集诗注》、史容的《山谷外集诗注》将原集由分体改为更佳的编年排列方式。这些注本都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任渊的《山谷内集诗注》、施宿的《注东坡先生诗》题下注、李壁《王荆公诗注》所作校勘,用以参校的材料可信度高,且慎于改动原文。李壁《王荆公诗注》还进行了辨伪。宋人注宋诗所引佚书,亦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7.
《宋诗鉴赏辞典》全书以“论宋诗(代序)”为纲领,以二百五十三位诗人及其作品一千二百五十三首的鉴赏为主要内容,配有“诗人小传”、“诗人年表”、“宋诗书目”、“名句索引”等附录,洋洋一百八十九万言,纲举目张,点面结合,可说是一部知识丰富,赏析精详,具  相似文献   

8.
清人王令<古雪堂文集>中收有数则唐诗、宋诗、宋词和<水经注>的补遗,今提示出来,供学界考实.  相似文献   

9.
明许学夷在《诗源辩体》后集《纂要》卷1中,对宋诗的总体走向作了这样的描述:“宋主变,不主正,古诗、歌行,滑稽、议论,是其所长。其变幻无穷,凌跨一代,正在于此。或欲以论唐诗者论宋,正犹求中庸之言于释、老,未可与语释、老也。”如若多读宋诗,定会认同这一论点,尤其是“滑稽、议论,是其所长”一语,直击内容特征,准确地勾画了宋诗的面貌。 由于求“变”,所以宋人不拘于诗教观念,更不满足传统题材及其表达方式,而热衷于发掘前人偶尔为之的变体,诸如集句、药名、建除等等,使之超常发展,在诗歌主潮之外,形成若干色彩斑…  相似文献   

10.
赵鼎臣是北宋后期的一位文学家,著有《竹隐畸士集》二十卷传世。其当世即有文名,后世却寥落无闻。现存史料对其仕履行实的描述很是模糊,且对于赵鼎臣任职邓州守一事,《四库全书总目》及《宋诗纪事》均言之有误。本文从赵鼎臣诗文中搜寻信息,并佐以其它相关资料,对赵鼎臣一生的仕履行实作一勾勒,以补充史料记载之不足,兼订正《四库全书总目》及《宋诗纪事》所载之误。  相似文献   

11.
古诗编辑张景星张景星编辑了《宋诗别裁集》和《元诗别裁集》,后人将这两个诗集与沈德潜编辑的《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合称为《五朝诗别裁》,这几个诗集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了唐以后的诗歌发展状况。所以,张景星编的这两个诗集,在我国诗歌史上是有一定地位的。张景星的生平不详,只知道他是江西奉新人,生活在乾隆时代。他是宋代理学家的信徒,很尊崇周敦颐、朱熹,在《宋诗别裁集》中,不仅选了他们许多诗作,提到他们时还称“周子”、“朱子”。一生中,没有作过什么大官,主要是讲学、教书,曾于乾隆十年(1745)举进士,做过河南鲁山县的知县,后来不做官了,便寄居在河南南阳,在衍畴书院集门徒讲学。他编辑的两本诗集,也是在去官之后,在讲学期间进行的。《宋诗别裁集》原名《宋诗百一钞》,选入了  相似文献   

12.
厉鹗《宋诗记事》卷四十八从《南岳倡酬集》中录下《路出上背仰见上封寺遂登绝顶联句》和《自上封登祝融峰绝顶联句》两诗,系之朱熹名下。其实,这两首诗并非朱熹、张栻、林用中三人的联句。前一首诗是张栻所作,在张栻《南轩集》卷二中题目上无联句二字。从该诗所云"竹舆不留行,及此秋容霁"、"昔游冰雪中,未尽登临意"来看,此诗显然写在朱、张、林乾道三年(1167年)十一月共游衡岳之后的一个秋天。后一首诗是朱熹所作,  相似文献   

13.
在古典文学文献中,有一类名曰诗、文、词、曲“纪事”的著作,迄今已有如下若干种: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八十一卷,清厉鹗《宋诗纪事》一百卷,清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一百卷及《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四卷,又有宣古愚、罗以智、屈弹山等的《宋诗纪事》“补遗”、“拾遗”,今人孔凡礼《宋诗纪事续补》三十卷。近人陈衍《辽诗纪事》十二卷、《金诗纪事》十六卷、《元诗纪事》二十四卷。陈田《明诗纪事》一百八十七卷(原有甲——癸共十集,仅刊前八集)。今人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八卷以及钱仲联主编的《清诗纪事》。清陈鸿墀《全唐文纪事》一百二十二卷。清张宗(木肃)《词林纪事》二十二卷。今人唐圭璋《宋词纪事》。王文才《元曲纪事》。  相似文献   

14.
前人在整理唐诗时,对异文采取了比较审慎的态度。清编《全唐诗》亦复如是,基本上保留了所见的异文。一些有名的唐诗注家对异文也多取"述而不作"的态度,不定其是非,更不擅自删削。这为我们研究唐诗的本来面目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近年来,随着唐诗整理工作的深入,对异文的考订颇为学界所重视。在唐诗异文中,既存在讹字,也存在讹句,这无疑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唐诗中的问题。能够将异文的错讹甄辨出来,还唐诗以本来的面目,对唐诗的进一步研究肯定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一次,重读清朝文论家叶燮的《原诗》,有这样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总之,后人无前人,何以有其端绪;前人无后人,何以竞其引申乎?譬诸地之生木然:《三百篇》则其根;苏李诗,则其萌芽由蘖;建安诗,则生长至于拱把;六朝诗,则有枝叶;唐诗,则枝叶垂荫;宋诗,则能开花,而木之能事方毕。”这是用树木生长过程来比喻中国诗歌发展历程,觉得颇为新鲜。后来,加以留心,发现在古代中国浩如烟海的文论著述中,散见着许多与此相似的话语,以植物来比喻有关的文艺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诗歌史上,继唐诗的“黄金时代”之后,宋诗又以其独特的个性和丰厚的数量再度辉煌,这其中包含着许多女性诗人的歌唱。正在编纂并陆续出版中的《全宋诗》,目前收集到的诗人已逾万,其中女性作者约二百余人,她们中的许多人没有留下名字,典籍上记载的作者常常是“某氏”、“某某妻”或“某某女”,反映了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女子的从属地位,大部分作者也仅存留诗一两首或断章残句,这绝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的文风是指新闻评论在语言表现上所具有的风格特征。这种风格特征是在与其他各种文章体裁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而不仅是指某一个作者或者某个媒体评论的语言风格。要解决好新闻评论的文风问题,要注意处理大众化与个性化的关系、严密的逻辑性与生动的形象性的关系、鲜明的态度与深刻的分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元明清曲》序康金声1997年12月,天地出版社推出一套独具特色的《诗词精品·名家编注》丛书,计有《先秦两汉诗》、《魏晋南北朝诗》、《唐诗》、《唐五代词》、《宋诗》、《宋词》、《元明清诗》、《元明清词》、《元明清曲》、《近现代诗词》10部专书。该丛书...  相似文献   

19.
在明清以选诗而著称的诗论家之中,沈德潜是值得关注的一位,其对唐诗的编选尤为后人重视。一则其唐诗选本修订多次,时间跨度达四十馀年,堪称用力最深;二则其《唐诗别裁集》重订本被视为取材较宽、品评精当的佳作,盛行不衰。更为难得的是,不管是早年的稿本还是之后的几次修订本,经历近三百年  相似文献   

20.
正金性尧(1916—2007),笔名文载道,别号星屋等,作家、著名古典文史学者和资深出版人。青年时代曾主编《鲁迅风》《萧萧》《文史》等杂志。同时,一生笔耕不辍,编著兼能。散文作品有《星屋小文》《风土小记》《文钞》等。文史著作有《伸脚录》《土中录》《饮河录》《不殇录》等。晚年倾力编注《唐诗三百首新注》《宋诗三百首》《明诗三百首》。本文针对青年金性尧与著名的小报《社会日报》社的交游关系,并探讨其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