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进行舆论监督时,我们要善于摸准“三点”选好题材,即选择那些能够体现事物发展规律和本质,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作为舆论监督的重点,特别是要将促进问题的解决、实现政府和群众上下“两头”满意作为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将党委、政府正设法解决的问题、当前工作的着力点作为舆论监督的着力点,力求使舆论监督取得好的监督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于全国各省市电视台的外宣记者来说.由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主办。各地方电视台承办的全国异地采访活动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而走过了十五个春秋的全国电视异地采访也因其良好的宣传效果和广泛的影响成为中国电视界最有活力和凝聚力的大型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3.
4.
如何运作大型活动,是近几年来各地地市报面临的普遍难题.一方面,不运作,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地市报的新闻影响力越来越弱;另一方面,如何寻找地市报与重大题材的结合,寻找读者群,都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近年来,日照日报社先后进行了“鲁南行”、“江苏行”、“环渤海港口行”、“重走长征路”等大型异地采访活动,均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今年,日照日报社又开展了“记者万里走陆桥”活动,派出5个采访组,各由一名副总编带队,前往省内和江苏、安徽、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9个省区38个沿桥城市采访,总行程大约2万多公里,历时两个月.  相似文献   

5.
6.
尹协康 《视听界》2002,(6):20-20
笔者在10年间,直播操作或组织参与了三次异地采访,感慨良多,取其点滴,求教同行。一、围饶当前中心工作确定异地采访的大主题。围绕本地中心工作,通过异地采访,用“他山之石”作为宣传上的一种补充,也不失为一种取经之道。这就需要我们紧紧抓住当前中心工作的内容和发展趋势,准确把握领导意图,来组织异地采访,做到有的放矢。今年初,我们拟定异地采访计划时,曾把发展个私经济作为主题。因  相似文献   

7.
8.
对于地市报记者而言,基层素材虽多,但身处一地,受地域限制,很难写出有全国影响的文章.但受限制并不表示没有机会,并不意味着地市报记者不能写出有全国影响的文章来.地市报记者应该在以下7个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9.
张蕾 《新闻窗》2005,(1):59-59
网络新闻一般是指从网上下载后刊登在纸质媒体上的新闻,内容涵盖时政、经济、文化、体育等等。面对浩如烟海的网上稿件,如何最有效地利用好有限的版面,充分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政治、经济政策和传播各种重要信息,是对编辑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考验。  相似文献   

10.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与中央、省级报纸评论点击重大题材、论述高屋建瓴相比,地市报的评论可谓“人微言轻”,充其量也就算是些“蚂蚱炮”。  相似文献   

11.
如何适应新的形势,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发挥党报宣传主阵地的作用,是地市党报必须认真回答的重大课题。我们枣庄日报社近年来的改革实践说明,只有实行改革,大胆探索创新,才是党报快速发展的直接动力,才是党报的必然选择。深化改革,解放新闻生产力枣庄日报是山东省创刊较早、较有影响的地市党报之一。由于建社时间长、人员多、负担重,多年甩不掉经营亏损的帽子。同时,原有的管理体制存在诸多弊端,不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报纸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县市报停办以后,县市报的舆论宣传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地市党报驻县市记者站记者如何顺应新的形势发展,以变应变,在新的操作平台上扮演新角色,成为新时期记者站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地市报采访部主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岗位,上可以影响社长、总编辑,甚至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密切联系一线记者,以及广大市民,同时,还要协调记者与编辑部、记者与采访对象等诸多关系。地市报普遍存在人员不足的情况,采访部主任几乎都是不“脱产”的,每个月还要完成发稿考核任务,不仅自己采访、同时还要安排记者采访是寻常之事。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市报走向市场已成必然趋势。目前,已有一批地市报被财政“断奶”,多数地市报虽然还维持着财政差额拨款,但这种“维持”时间也不会很长。因此,报纸的广告收益已成为报社的主要经济来源,成  相似文献   

16.
17.
黄冈日报社印刷厂创建于1958年,原是一个吃财政饭的新闻事业单位,改制时有职工324人,其中,在职职工236人,退休职工88人。2004年12月,正式启动报社印刷厂民营化改革,到2006年3月,历时1年3个月,顺利实现了国有资产整体退出转为民营、职工退出国有事业身份的改革目标,完成了一次艰巨而又成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地市报特刊,是媒体在特别的时间、对某一特别的事件,采取特别的报道方式办的一期特别的刊物。  相似文献   

19.
庄电一 《今传媒》2006,(4X):50-51
当记20年,我有过多次异地采访的经历。作为《光明日报》常驻宁夏的记,我珍惜每一次异地采访的机会。每次出去,我都如饥似渴地捕捉新闻。因此,几乎每次异地采访,我都有大量收获。当事后检阅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我都会高兴地在心中感叹一句:不虚此行!而采访中的艰难困苦,都不值一提了。  相似文献   

20.
拼抢新闻愈来愈难,尤其在面临重大、突发事件和重要人物时——这是很多记的共同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