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很痛,但痛我也要活着,我要活得好好的,我还要活出生命的诗意”。这是张海迪对生命的诠释,蕴含了她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的确,生命的含义被张海迪诠释得淋漓尽致。虽然我仅13岁,但对生活这个深奥的话题还略懂一二。生命与生活紧密相连,没有了生命存在,哪来的生活精彩?没有生命的延续,哪有生活的价值?没有对生命的感悟,哪来对生活的热爱?所以,有人形象地把生活和生命比为孪生姐妹。生命的“悲欢离合”影响着生活的“喜怒哀乐”,所以,生命痛苦,生活苦涩。在我看来,生活更似一杯极品咖啡,越苦越能显示生活本色,越品越觉得妙不可言,越喝越会…  相似文献   

2.
余安安 《文教资料》2008,(28):179-180
"生命是文学的本质,文学是生命的反映."文学与生命两者相辅相成,生命是文学不变的主题之一,生命的千姿百态支撑了文学的基本存在,同时,文学又以自己的独特方式诠释着生命,使生命的意义不断地得到充实与丰盈.在诗人海子的诗中,充盈着一种浓烈的生命意识,他主要通过对自然、生死和爱这些意象的营造和诠释,展示了一种充满活力、张力、以及热力的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时代,喜剧以其特有的调侃姿态,解构着苦难以及沉重的生活态度,体现着多元化时代的丰富多彩;喜剧同时又以其对生活的讽喻和喜剧中的小人物的大品格诠释着它独特的深刻,给人带来欢笑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生活和生命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那些女性,成为教材中不可多得的生动内容,她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女性生活的理想,用自己的生命抒写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的不断演变和进步,一个个人物组合成~幅幅社会生活的血肉画卷,演绎着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文化的不屈与历史进程,让我们在这里能够找到一个非理性文化背后所包容的罪恶与理性宽容的思考,同时能够看到新时代对女性沐浴在社会变革的阳光中,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和一个文化的命运,不懈地追求着属于自己人格的尊严。正是她们在启迪我们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辨!  相似文献   

5.
方方的创作一直立足于武汉地域文化和市民生活 ,作品中流露出浓厚的市民气息和文化风味。她善于把握普通市民的生存困境与生活状态 ,并对此作着日臻成熟的思考 ,特别是在其小说集《过程》中 ,这种思考已上升到一定的哲学高度 ,她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生存状态的思考 ,对生命作出了自己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自然是生命的逻辑起点,一切关乎生命活动的意义,答案都在其中。而作为诠释和记载人之生活,传承和发扬人之智慧的语文,它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符号都印刻着自然深深的烙印。在走进自然中升华语文的情感,在走进自然中感悟语文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十八年的教师生活、八年的校长生涯,每天都给我醇厚的记忆,我可以如数家珍地将这些记忆一一列出。在翻检这些记忆的同时,更是在翻检自己生命成长的轨迹。审视自己的教育生活,总有一个词鲜明地跳入我的脑海:阳光!就是"阳光"这个词,囊括和映射着我深深浅浅的教育人生足迹,浓缩了我对教育生命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繁琐的小事常常包含着引人深思的哲理。唯美主义者永不允许出现失误,那怕只是一点点瑕疵,可是人们永不会想到去宽容去换位思考,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将生命诠释到最高境界,诠释到最完善的地步。  相似文献   

9.
方方的创作一直立足于武汉化和市民生活,作品中流露出浓厚的市民气息和化风味。她善于把握普通市民的生存困境与生活状态,并对此作着日致成熟的思考,特别是在其小说集《过程》中,这种思考已上升到一定的哲学高度,她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生存状态的思考,对生命作出了自己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课程理解是教师依据个人的知识经验对课程进行的个性化解读和意义赋予,具有自我的主体性、精神的建构性和价值性等特征。课程理解直接关系着教师在课程系统中的存在方式,是教师课程领导的能动因素和内在需求。教师课程领导意味着教师不仅要投入个人的实践知识、生活经验乃至整个自我生命来诠释和建构课程,还要在教学经验的分享中、群体的互动中、生命经  相似文献   

11.
儒学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生命伦理资源,为解决现代生命伦理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诸多有益启示。但由于其严重的理论断层,未能应对生命伦理难题等现代文明的挑战,因而对当代社会的影响非常有限。只有营造良好的儒学回归软环境,积极对其进行现代性诠释和理论构建,其生命伦理才有可能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2.
卢静 《文教资料》2010,(23):18-19
席慕容早期的诗歌诠释了女性世界中纯美的境界,这种纯美带着淡淡的忧伤。有的诗歌在诉说一份完美遭遇破碎之美,有的诗歌诠释着对人生种种别离之际不舍与无奈的悲情之美,有的诗歌里席慕容在不断地怀念,细说着追忆之美,有的诗歌体现着席慕容采撷灵感揭示生命本质的哲思之美。这些不同角度的美的揭示构成了其诗歌中独特的审美视角。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人一生中最基本的生活方式.离开了阅读,人的生活就会黯然失色.有人说,文字与内心是画等号的,文字反映一个人的内心.同样,文字也可以无声的方式温润人的内心.即温存人心,开启智慧,是阅读的真义所在.有不少中外名家在谈自己的治学与人生时都曾谈到四个字——"阅读人生".他们认为治学的过程就是阅读的过程,治学生活就是阅读生活.阅读生活是最为美丽的,阅读着就意味着生活的乐趣,阅读着就意味着对生命的体验,阅读着就意味着对人生的诠释.治学的要义在于培养自己的阅读情感,开发自己的阅读智慧.具有了丰富的阅读情感和阅读智慧,就会生成自己的治学智慧、生活智慧、生命智慧和人生智慧.应该说,这是对阅读与治学、阅读与生活、阅读与智慧、阅读与人生的一种深层性的意义诠释,揭示了阅读的本质性价值.  相似文献   

14.
壮哉,千秋     
汶川大地震中,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在教学楼坍塌时,张开双臂护卫4个学生,用自己的生命换回学生的生命。有人在华筵笙歌中挥霍着生命;有人在凡尘俗世中追名逐利。而你——位平凡的教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生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15.
社会形态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在改革开放以后,各种思潮涌入中国的社会和家庭,无孔不入地冲击着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在人类的情感方面,传统的婚姻观和家庭观正在慢慢解构,渐渐被一种新的情感观念所替代。相当一部分当代青年,他们更注重生命过程,注重精神生活享受,游戏人生。而这种新的情感观念在电视剧《血色浪漫》中则给予了一定的诠释。  相似文献   

16.
教科书文本的权威性诠释使教师和学生都沦为客体。消解了其生命活力和创造性;教科书文本的主体性诠释克服了权威性诠释的弊病,但是理论上的缺陷使其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问题。教科书文本诠释的“解释学循环”,从本体的层次上重视每一个个体的经验及其对文本的理解以及不同个体之间的对话.促进了每个个体的解放与和谐的共同体的建立,从而超越了权威性诠释和主体性诠释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教科书文本的权威性诠释使教师和学生都沦为客体。消解了其生命活力和创造性;教科书文本的主体性诠释克服了权威性诠释的弊病,但是理论上的缺陷使其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问题。教科书文本诠释的“解释学循环”,从本体的层次上重视每一个个体的经验及其对文本的理解以及不同个体之间的对话.促进了每个个体的解放与和谐的共同体的建立,从而超越了权威性诠释和主体性诠释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与“教育”是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一对辩证范畴,对于二者内涵与外延的探讨,是教育哲学界的一个永恒课题。笔者在对生活与教育作哲学思考的基础上,对二者含义进行了诠释:生活是意义生命的存在、更新与延续历程,教育是对生命意义的引导,而对积极生命意义的追寻是本真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人生活在世界上,在生活中展开自己的生命活动,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活力。儿童作为"存在着",在生活世界中体验着自己"生命之流"的流动,在生活的体验中实现自身的生成,进而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成人扭曲了儿童的真实体验,应还给儿童在生活世界中的体验。  相似文献   

20.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初中思想品德课要为学生树立热爱生活、认识自我、尊重生命、端正思想的意识,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公民生活、自我生活等置于重要的位置。生命教育是针对学生自我发展所实施的教育,是对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诠释。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开展生命教育是本课程开设的应有之义,也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