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进入电子时代以后,报业该走向哪里?广电的崛起给报纸带来了挑战。在美国家庭,电视机每天平均开7小时,实际收看3个半小时,而人们读报的时间每天平均只有24分钟。对此,一些悲观的未来学家预言:“总有一天人们了解天下大事不再依靠报纸。” 然而,悲观者毕竟是少数,一种全新的报纸已开始出现,那就是电子报纸。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不少美国人担忧电视的影响日深,读报的人将越来越少,美国人的知识水平、文字水平江河日下。这种担心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其实美国的报业一直在竞争中发展。随着美国人教育水平的提高,读报的人不仅没有因电视的发展而减少,反而出于获取时事知识、生活指导、娱乐等多方面的需要而增多。据美国报业发行人协会统计,10个美国成年人当中,至少有9人经常读报,有7人天天读。美国的报纸可分为早报、晚报和星期日报。早报  相似文献   

3.
蒋蕾  吴凡 《新闻知识》2005,(9):57-58
作为报人,首先要养成读报习惯,而且不要只看热闹,要看出点门道来,那么,究竟该怎样看呢?笔认为以下几个读报方法比较可行。  相似文献   

4.
一杯咖啡,一份报纸,闲适的街头,慵懒的午后.这是美国影片中经常出现的镜头.哪怕是在炽热沙滩上享受日光浴时,人们也往往拿着书报顶着烈日阅读.2010年1月,美国退休人员协会 (America Association of Retired Persons (AARP))通过电话调查了1040位成年人,其中29%的人每天读报,18%的人一周读报两到三次,17%的只在周末读报①.在周末会阅读报纸的人共占46%,接近样本半数.可见,美国周末读报人群极为庞大.也正因为美国人拥有这样的周末读报习惯,反哺着美国繁荣的周末报业市场.  相似文献   

5.
一项覆盖中国60个主要城市的报纸读者调查显示,在各城市日报平均阅读率排名前3位报纸的几乎都是当地报纸。进行此次调查的北京面视调查咨询中心专家认为,这表明地方性报纸在各地的报纸市场中已占据主导地位,而全国性报纸的影响正在削弱。以北京为例,主要日报平均阅读率居前三位的报纸分别为《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和《北京青年报》,而全国性大报的阅读率则相对偏低。调查还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对读报的兴趣差别较大。60个城市中最爱读报的是杭州市民;平均每人每天读报2.23份;读报最少的是福州市民,平均每天每人读报0.…  相似文献   

6.
在电视里“看”报纸新闻的联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新闻实践》2009,(2):69-70
在媒体激烈竞争的态势下,新老媒体的交流与融合不可避免.电视读报节目的开设,便是相互融合的生动体现.近年来,杭州本地电视媒体相继出现了电视读报类节目,如浙江卫视的<新闻早点>、杭州华数(数字)电视的<天天时报>和最近杭州电视台一套推出的<读报论股>等.读报节目的频频推出,一方面反映了传媒激烈竞争下的电视媒体不断创新的势头,同时也体现了多种媒体的融合与优势互补.电视读报类节目整合诸多媒体的信息资源,为纸质媒体电视化传播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7.
王翦枫 《河北广播》2005,(5):98-98,100
说不清从哪一天起,电视荧屏上异军突起了一批读报类的节目,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马斌读报》等,都以不同风格的电视读报形式,迅速抢抓住观众的眼球。一时间,各地电视台争相效仿,读报成风。虽然各档读报节目风格不一、褒贬不一、收视率不一,但笔者以为,电视读报这种新样式的出现,是在媒体激烈竞争的态势下,电视工作者巧妙地将电视媒体与报纸媒体有机融合,增强综合竞争力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8.
报纸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有多大?大学生喜欢看哪类新闻?如何让更多的大学生购买报纸?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读报情况,最近,我们对大学生读报现状作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选取了在杭州就读的大学生100个样本,男女性别、经济状况、学科专业都进行了适当的分层抽样。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查研究,为报纸在大学校园推介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一、大学生读报现状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报纸版面设计是一门艺术,报纸出来的产品必须以读者为本,既要好看,又要好读。现在是厚报时代,彩报时代,对办报人来说,提高报纸的有效信息量,同时降低读者获得这些信息所付出的成本,是吸引读者的关键。而读者读报的成本,既包括购买报纸的经济支出和购买的方便性,也包括读者阅读报纸的时间支出和阅读的轻松愉悦性。因此,从版面编排着手,尽量帮助读者减少读报时间而得到信息与精神的满足,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伟人毛泽东,是博览群书的学者,是读报办报的行家.他的光辉一生都与图书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1.
我在资料室工作,经常读报,尤其爱读报纸的补白,也十分乐意为报纸写一些补白文章。纵观全国各地的报纸,新民晚报的补白最多,内容也比较丰富,古今中外、名人轶事、文体艺术、生活趣闻、情操礼仪等,无所不包,似可称为“报纸补白之首”。所谓“补白”,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即:“报刊上填补空白的短文”。为什么报纸需要补白,办报人乐于用它来调剂版面?我想,首先是报纸配上与新闻有关的补白,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新闻的来龙去脉,扩大读者的视野;其次,补白能使读者在读报困乏时,换换“口味”,调剂精神。一篇集  相似文献   

12.
我在资料室工作,经常读报,尤其爱读报纸的补白,也十分乐意为报纸写一些补白文章。纵观全国各地的报纸,新民晚报的补白最多,内容也比较丰富,古今中外、名人轶事、文体艺术、生活趣闻、情操礼仪等,无所不包,似可称为“报纸补白之首”。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伟人毛泽东,是博览群书的学者,是读报办报的先驱.在他一生的戎马生涯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报纸、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为共和国的报刊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我国报刊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欢迎“编后语”几个月以来,当我们读人民日报的时候,经常看到编者在一些重要文章的后面,都写有“编后语”。这些编后语,用简练的文字,将文章的中心思想开门见山地提出来,以明朗的态度指出应提倡什么、发扬什么,学习什么,反对什么,这就有力地帮助了广大读者,尤其是对我们工人读者在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文章的中心等方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人民日报三月九日第一版上刊登的常州市《把所有职工组织到比学赶帮运动中来》的消息,其编后语,就十分精彩,深受读者欢迎。编后语对工人读报组的帮助更大,据工人同志们说:“以往读报读了半天还难抓住中心,现在读人民日报的重要文章,先读编后语,再读正文,返回来再读编后语,可真带劲”。恐怕广大读者都有同感。  相似文献   

15.
读者读报,目的是“欲知其新,欲知其快、欲知其广、欲知其详”……,只有了解读者,才能办好报纸。因此,认真地研究并充分把握读者的心理,对报纸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潘力剑  岳昕 《新闻记者》2004,(12):62-63
从经济属性看,报纸是一种典型的"捆绑销售"的商品。读者购买报纸,往往只因他对某一篇或者某几篇文章感兴趣,而他仔细阅读的也只是报纸的一部分内容。根据2002年北京娱乐信报委托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进行的"北京居民读报情况和读报意愿的大型抽样调查"表明,人们阅读报纸的平均时长为56分钟。按照每分钟300字的速度计算,报纸读者每天能够仔细阅读的报纸内容平均为16800字,大致是对开报纸5~6个整版的内容--大致是目前综合性日报所提供的全部资讯的1/4至1/10。既然是"捆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国内的读报人数逐年呈下降趋势,并且这种趋势近年越来越明显.作为传统媒介,报纸在互联网的不断冲击下生存发展空间连续被挤压.处于互联网时代的纸媒,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拓展生存空间,这是值得报业从业人员深思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融媒体时代,快阅读、知识碎片化是大势所趋,传统的纸媒提高报纸的审美意识刻不容缓。如何让读者有阅读新鲜感,感受读报的愉悦性,报纸的美术编辑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主要探讨美术编辑如何创作报纸版式,如何创新性地把图片和文字完美组合裁剪在一起,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多元化和网络大众化的今天,人们对纸质媒体的阅读时间越来越短,“读报读题”已成为很多人的阅读习惯。可以说,标题直接决定了读者的阅读取舍。标题制作对吸引读者眼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一个吸引读者眼球的标题,首先需要遵循一个基本的前提——准确,这是媒体塑造自身公信力所必备的。那么,标题如何能既准确,又能体现出新意?这里浅...  相似文献   

20.
报纸将不需要印刷出版,而是用一份可以卷起来的可塑性物品,实际上是一个电子屏幕,所有信息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在荧屏上显示出来,今后人们读报将采取这样的方式。不再是印刷的纸质报纸,你能够想象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