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骢抛鞚去如飞。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梢意气归。——王昌龄《观猎》王昌龄(698?—757)字少伯,京兆(今西安)人,年轻时曾游历泾州、萧关、临眺等边地,对戍边、战守生活有所了解。三十岁中进士,后中博学宏詞科,为秘书省校书郎,旋即出任汜水尉、江宁尉,左迁龙标(今湖南黔阳)尉。他六十岁时被  相似文献   

2.
《尉缭子》曾被误认为是一部伪书,人们对它的研究相对滞后。本文考察了《尉缭子》的语法构成情况。  相似文献   

3.
《黄山学院学报》2006,8(4):82-82
朱熹的父亲朱松是婺源人,曾就学于州学,为诸生,娶歙县祝氏女为妻。宋政和八年(1118年)同上舍出身,以迪功郎调福建建州政和县尉。朱熹的祖父朱森随同朱松一起来到福建。朱森去世时,适逢方腊起义,灵柩不能还乡,便葬在了政和县。朱松为了为父亲守丧方便,便入了建州籍。守丧期满,再  相似文献   

4.
关于《尉缭子》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学界多有讨论。战国古本《尉缭》成书之后,在秦汉以及后世的流传中经过增益、补充,以及宋代元丰年间编印时为了保留和突出兵家内容而进行的挑选与删减,形成了现在所见的《尉缭子》。今本《尉缭子》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与尉缭所提出的建议也不是秦王政时期秦国的情况,未能反映出秦始皇时期鲜明的时代特色,故而作者当非秦始皇时期的尉缭。通过对全书进行综合分析考察,认为今本《尉缭子》是梁惠王(魏惠王)时的尉缭所著。  相似文献   

5.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温庭筠(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大中初(850年左右)应进士,不第。黜为方城(今属河南)尉,改隋县(今属湖北)尉,后为国子助教。卒于咸通八年左右。词有《握兰集》、《金荃集》,今不传。惟《花间  相似文献   

6.
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王建(约766-830)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大历十年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等职,晚年为陕州司马。擅  相似文献   

7.
兵家《尉缭》与杂家《尉缭》的关系,学界多有探讨,但是观点仍值得商榷。本文认为,《汉志》著录的杂家《尉缭》与兵家《尉缭》同源于战国古本兵家《尉缭》,战国古本兵家《尉缭》成书之后,在秦汉的流传中,经过增益补充,形成了杂家与兵家两种本子,这两种本子的共同之处就是保留了战国古本兵家《尉缭》的基本内容。在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多年中,兵家《尉缭》亡失,杂家《尉缭》存世,这就是《隋志》、《唐志》著录的杂家《尉缭子》五卷、六卷。宋神宗元丰年间《武经七书》本《尉缭》删去了杂家的内容,保留和突出了兵家内容,此后之目录著作均把《尉缭》著录在兵家类,今本《尉缭》由此定型。  相似文献   

8.
林剑鸣先生所著《秦史稿》一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版)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论述精辟,读后很受启发.但该书第351页注(14)也有一个小小的失误。注云:“明宋濂《诸子辩》认为:《尉缭子》‘固后人依仿而托之者也’。清姚际《古今伪书考》更举出‘证据’说:流传至今的《尉缭子》系‘伪’书。”此说恰恰误解了宋濂的原意。  相似文献   

9.
先秦古籍《尉缭子》。现存篇数最多的是北宋元丰年间成书的《武经七书》中收入的《尉缭子》五卷本,明、清两代又曾重刻,无论是明、清刊本的《武经七书》,还是《子书百家》等丛书中所收入的《尉缭子》,都是五卷二十四篇。其实今本《尉缭子》中《兵令》分成上、下两篇,并非原貌。在《群书治要》所节录的《尉缭子》中,原只是《兵令》一篇;1972年银雀山汉墓中出土的竹书《尉缭子》中,《兵令》也是一篇,不分上、下。又今本《尉缭子》中的《兵教》上、下两篇,情况同《兵令》极为相似,很可能原本也是一篇。这样算来,今本《尉缭子》只有二十二篇。《群书治要》成书于唐代,《尉缭子》竹书写成于汉  相似文献   

10.
<正> 《武经七书》是宋神宗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从我国卷帙浩繁的兵书中选出并颁行于武学的七部必读兵书,它们是:《孙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吴子》、《三略》和《唐李问对》。这七部兵书可以说是北宋以前我国古代军事著作的代表作,是我国冷兵器时代战争指挥者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这些兵书曾哺育了无数的良将精兵,指导  相似文献   

11.
读史一得     
近读中华书局1982年1月出版的《竹简帛书论文集》,发现郑良树先生所著的《<尉缭子>和<孙子>》一文中也谈到:“总结前贤的说法……今本《尉缭子》是后人所依托的。”(郑先生所举的“前贤”,据他自己的注释包括明代宋濂)记得不久前,我在《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12.
《滨州学院学报》2021,(5):19-27
战争观是《尉缭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集中体现了先秦兵家尉缭对战争问题总体的、根本的看法。《尉缭子》中所蕴含的先进民本精神和理念,以及尉缭对战争源起、作用、性质、目的、本质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基本观点,构成了尉缭先进的民本战争观。基于儒家的民本精神,尉缭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并反思了战争与民生政治的关系,试图构建起兵胜在政、民为政本的民本战争观。这种民本战争观是先秦兵家对儒家"孔孟之道"精神的汲取,更是先秦诸子整合性的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3.
忆江南(三首选二) 白居易①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兰。能不忆江南? 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描写了祖国江南的美丽景色。 [注释] ①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人。他是我国中唐时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历任周至县尉、左拾遗、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等职,官至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  相似文献   

14.
常建存诗不多,而名篇佳句,流传极广,卓然可与王、孟抗行,是盛唐著名诗人之一。可惜有关他的生平,记载缺略。我们仅知他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曾官盱眙尉。他什么时官盱眙尉呢?辛文房《唐才子传》说是大历年间(766—779)。清编《全唐诗》沿而不改;后人往往辗转照抄。这一明显的错误在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十《常建诗》条得到了纠正;然而余氏认为常建之尉盱眙,当在开元、天宝间,也是臆测之词。我在《唐诗札丛·常建生平考略》(刊载于《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四辑)中据芮挺章《国秀集》称常建为“前进士”,论证他官盱眙尉不可能在天宝三载(744)以前,订正余氏之失;但我据《新唐书·艺文志》四《常建诗》下注“肃代间人”,因而推断常建“至肃、代间犹存,其卒当在大历中”,则是错误的。按殷璠《河岳英灵集》首录常建诗,题云:“高才无贵士,诚哉是言!曩刘桢死于文学,左思终于记室,鲍照卒于参军,今常建亦沦于一尉,悲夫!”《英灵》编于天宝十二载(753),其时常建已谢世,语意极明。宋祁所云“肃、代间人”,盖出  相似文献   

15.
朋友     
尉是我的好朋友。他最落魄的时候,正流浪在厦门街头。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又必须坐两站公共汽车赶去上班,车费2角,但他身无分文,而且已饿了一天肚子。无奈之下,尉只好厚着脸皮再次向一个老同学借钱。他害怕又遭拒绝,这回小心翼翼地报出一个小数目:50元。老同学面无表情地说:“我要上班了!”随后从口袋里掏出1元人民币,几乎是扔给尉的。尉还是接住了。1元,车费用掉2角,吃一个油煎饼2角,还有6角,这么想着,朋友尉松了一口气。曾经挥金如土那只手颤抖着,他必须忍辱求生。尉没有打电话向我告急。因为他曾在我最困难时给我寄过50元,那是我读大学…  相似文献   

16.
《尉缭子》一书包含丰富的国防思想与军队建设思想.在军队建设方面,尉缭认为军事建设应服务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要与经济和政治建设协调发展.在军事训练方面,尉缭设定了具体明确的训练标准,确定了具体的训练内容,有细化的训练方法,规定了严格的训练纪律,体现了尉缭重视实践的思想特色.在军事后勤方面,尉缭认为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军事的后勤能力,因此要量国力而定征战.在军事装备方面,尉缭认为军事装备是军事活动的重要保障,先进的军队应重视发展装备.在军事人才建设方面,尉缭认为要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才,人才的结构配置要合理,并要通过多种渠道选拔人才.在军事制度方面,尉缭认为军制是军队建设的根本,内容务须详明,并要做到令行禁止.在军事管理方面,尉缭认为民生是一切军事活动的最终目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军事活动效果的决定因素,因此,必须重视军队的精神力量.在军事组织编制方面,尉缭认为军队规模要适度,结构要合理.在战场建设方面,尉缭认为战场建设是国家防御的重要依托,要做好动态的战场建设.《尉缭子》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内容涉及军事、政治和经济等诸多方面,思想深邃,内容丰富,是中国历代治国治军、安民兴邦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傅璇琮先生在《唐代诗人丛考》中对李嘉祐和皇甫冉的事迹作了精湛的考证,本文就其中两点作一补证: 1.李嘉祐贬鄱阳、量移江阴令的时间。2.皇甫冉出任无锡尉的时间。傅先生认为:“在乾元元年(758)春刘长卿贬南巴尉之前,李嘉祐即因某事得罪而被贬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先秦时期的兵家著作,是一笔珍贵的军事文化遗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批判地加以继承。先秦兵书代表作之一的《尉缭子》,更是集先秦战争理论之大成,具有非常丰富的军事思想和哲学思想,涉及到战略、战术的各个方面,包括了训练、作战等许多问题。但是,多年来《尉缭子》却被误认为伪书,而不敢利用。直至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里出土了《尉缭子》竹简的残卷,特别是这些残简的释文在《文物》1977年第二、三期上刊  相似文献   

19.
《尉缭子》的著录问题,即杂家、兵家《尉缭》的关系问题,古今学者多有讨论,但是有些观点仍然值得商榷。笔者认为,今本《尉缭子》即《汉志》著录的兵家三十一篇,并且保存了战国古本兵家《尉缭》的主要内容。战国古本兵家《尉缭》成书之后,在秦汉以及后世的流传中,经过增益、补充以及宋代元丰年间编印时为了保留和突出兵家内容的挑选与删减,今本由此定型,形成了现今所见的《尉缭子》兵书。而杂家二十九篇的著者或是秦始皇时的国尉缭,继兵家广泛流传后,杂家《尉缭》由是为世人所忽视,或因北宋末年战乱而至其书亡佚。  相似文献   

20.
郭震入蜀考     
郭震是唐代著名的军事家和诗人,他于唐高宗咸亨四年(673)十八岁中举后入蜀为通泉尉。在蜀中曾铸钱掠财"以济四方",与著名诗人陈子昂交往,作有著名诗歌《宝剑篇》。因而受到武则天的重视,受召于武则天长寿二年(694)或证圣元年(695)离蜀入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