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莉 《零陵学院学报》2003,24(6):104-106
伍廷芳以其独特的知识背景和从政资历,得以参与清末修律。他在修律的发起、准备阶段(1902—1906年),将近代商律引入中国,删订旧刑律,尝试订立近代性的诉讼法,显示出促进清律实行近代变革的方向性、并使这种方向得到一定的贯彻,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对他所起的作用也不能过于拔高。  相似文献   

2.
伍廷芳以其独特的知识背景和从政资历,得以参与清末修律.他在修律的发起、准备阶段(1902-1906年),将近代商律引入中国,删订旧刑律,尝试订立近代性的诉讼法,显示出促进清律实行近代变革的方向性,并使这种方向得到一定的贯彻,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对他所起的作用也不能过于拔高.  相似文献   

3.
清末变法修律的历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清末变法修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的法律移植活动。实证表明,清末变法修律虽然是我国法制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它毕竟是一次不成功的法律移植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这对我国法律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伍廷芳是晚清时代系统接受西方现代法学教育并取得律师资格的第一人。同时,他又长期在清廷任职,官至二品大员。在"清末新政"中,他被清廷任命为修律大臣,直接参与了推动中国法律制度走向现代化的"修律运动",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清末修律是传统法制向近代法制转型时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内在动因,也有外在动因。本文对影响当时修律的各种因素予以考察,分析各种力量的作用。同时指出在移植西方的法律制度的时候,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背离是这次修律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劳乃宣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思想和文化冲击中国,劳乃宣在新旧杂陈的多元文化影响下长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表现出传统礼学和新兴西学并存的思想基调。他提出了蒙学教育及推广简字的若干教育主张,并亲身付诸实践。虽然其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筹算从先秦至宋元,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明代起,渐被珠算所取代,本文将晚清劳乃宣等人从事的古筹算复明工作作为一种“现象”加以探讨,认为。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不是简单复古。  相似文献   

8.
修律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政是清末统治者为挽救苟延残喘的政权而采取的应时之策,带有明显的反动性;但同时不可否认,它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修律也是如此,它是为挽救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服务的,具有它的反动性;同时,它对中国传统法律进行了重大变革,引进了一些近代法律思想和原则,推动了中国法制的巨大进步.促进了中国近代法制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劳乃宣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一些教育主张:提倡蒙学教育与女子教育,提倡私家教育,主张普及教育.这些主张有的已摆脱 了传统的束缚,具有近代的色彩.从根本上而言,劳乃宣的教育主张仍然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尤其是为了实行宪政;但其教育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方先进的知识和中国传 统文化的合理教育理念,对今后的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之洞与清末法律近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法律史学术领域与高校教材中,传统观点一直认为张之洞是清末变法修律的反对派。本则提出,是张之洞率先倡导变法修律并举荐修律大臣,其变法修律主张初步体现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时代趋向,其与沈家本之间的争论属于渐进还是激进之争,因此张之洞乃是清末法律近代化的促进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水旱灾害频仍,有识之士在批判传统的发放赈银赈粮以救灾荒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植树防灾的思想。这种思想主张广植树木,改善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以减少水旱灾害的发生。植树防灾思想是近代保护生态环境思想的先声。  相似文献   

12.
清末修律是在外力因素的推动下,以收回领事裁判权和救亡图存为主要目的一个大规模的法律移植过程,标志着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解体。在沈家本的带领下,修订法律馆制定了大量的近代新式法律,但是遭到了礼教派的猛烈攻击,双方的争论焦点是如初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是为“礼法之争”。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生长于一定的文化、经济土壤,它应当是社会中一种比较保守的力量,而不是一种变革的力量。贸然的法律移植因为缺乏风俗习惯的支持而难以实施,从这个角度看,清末修律的失败是必然。我国目前的法制建设应该吸取这一历史教训,立足本国实际,解决现实问题,在实践成熟的基础上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3.
私塾改良是清末自强意识下推动教育改革的一项举措。在各地官方和民间的私塾改良活动中,京师的私塾改良不仅走在全国前列,而且成为官方树立的改良范本。清末京师的私塾改良具有比较独特的历史发展线索与特点:改良步伐“稳中求进”,稳住日常教学,精进教学质量;私塾地位不可替代,数量与影响力远高于小学堂;督学局的改良方针以劝导为主,非强制不催促;采取金钱奖励和身份奖励并行的手段推动改良行动;“劝学浅说”内容平易近人。  相似文献   

14.
劳乃宣是清末民初历史舞台上一个较为重要的人物,重民思想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乃宣的重民思想中“重民”、“爱民”与“镇压党团民乱”的因子并存,而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争取民众素质的提高以取得社会稳定持续的发展,则是他思想的最终目标所在,在当今社会仍有可资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清末书院改制与学堂兴起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改制及学堂的兴起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社会变革是书院改制,学堂兴起的根本动因;清末书院自身积弊太深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其改制的内在依据。书院改制的两次高潮是19世纪末的戊戌书院改制和20世纪初的新政书院改制。书院改制对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颇多借鉴。  相似文献   

16.
安徽是清末留日学生大省之一。其留日学生有姓名可考者共计171人,大多为官费生。安徽留日学生众多的原因,除受全国留日大潮的影响之外,还与周边环境的作用,清末推行新政对大量新式人才的渴求,官绅和早期留日学生的宣传推动等有关。安徽留日学生不仅具有全国留日学生的一般特征,同时还受区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与其他省份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又反过来影响日后安徽的政治改革、文化发展及社会变迁等历程。  相似文献   

17.
清末十年,北京发生了一系列社会变动,原有的治安管理体系日渐废弛.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挽救其统治,清政府做了种种努力,逐渐建立起具有现代社会治安管理职能的警察体系并相继出台了诸多警察管理法规.警察出现在北京市民的生活之中,社会治安在警察与民众的共同作用下出现好转,但其中的问题依然不可忽视.纵观这一时期北京的社会治安管理情况,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历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清末山东高等农业学堂是在山东农业技术落后和清政府推行新政、进行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下,由山东巡抚倡导开办的.山东高等农业学堂的建立,使国外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教学方法和教育制度被吸纳和借鉴,为以后山东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对山东传统农业的改良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清末海防大讨论是清廷一次关于防务的讨论,这次讨论中,清廷的各个大员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对中国的各方面产生了重大地影响,体现了清廷的一种开放的言论姿态,但很遗憾的是里面充满了封建社会固有的权势、派系之争,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在此次讨论中主张放弃新疆等地,趁机对左宗棠为首的湘系进行挤压,清廷对此进行了平息,并随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海军及军事建设。在取得短暂的军事“优势”后,他们关于防务的防俄、防日梦也因固有的权势、派系之争而彻底破碎。  相似文献   

20.
袁世凯作为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及进行的教育活动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推行实业教育和社会教育,后又掀起复古主义教育逆流,向封建传统教育让步、妥协。他以不同方式作用于清末民初的教育,已成为教育转型或波折变动中不可忘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