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滑步推铅球最佳推力角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滑步推铅球与原地推铅球是有差别的,滑步推铅球的出手速度和出手角是由预先速度、推球速度和推力角共同决定的、本文根据速度合成和斜抛物体运动规律计算表明,滑步推铅球的最佳推力角约为45°,运动员要以45°的角度猛力推球才能获得最佳投掷  相似文献   

2.
最后用力是推铅球的技术的关键环节。因为此阶段对成绩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约占85%左右)。那么,如何提高最后用力的效果和获得最大的出手速度呢?为了说明问题,首先从(没有滑步的)原地推铅球的最后出手速度分析起。一、对原地推铅球的出手速度的讨论1.公式的推导为了简单起见,设运动员在作原地推铅球时,身体各环节加给铅球的力为F,铅球  相似文献   

3.
1.100米跑、2.立定跳远、3.原地推铅球、4.五米三向折回跑其中100米跑、立定跳远两项的考测办法要求和去年相同。而去年考测的后抛铅球改为原地推铅球;五米三向折回跑为新项目。考测细则如下: 原地推铅球:(男5公斤,女4公斤) 动作规格:考生站立在投掷圈内,采用原地侧向或背向均可,但不得做滑步或旋转动作。推铅球时,应将铅球置予锁骨窝处,用单手由臂上推出,不得将铅球移至臂下或臂后抛掷。球推出后脚不得踏出投掷圈或踏在抵趾板上。身体各部分不得接触投掷圈前半部圈外地面。球出手后必  相似文献   

4.
正原地推铅球是高考体育专业素质考试项目之一,同时也是课堂教学中侧向或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基础动作。由于背向推铅球技术难度较大,一般在中学教学与训练中以侧向推铅球为主。虽然高中体育教学背负着"低层次重复"技术劝作教学的嫌疑,实践中还是不难发现许多同学甚至高考学生的原地侧向推铅球技术仍普遍存在缺陷和不足。原地侧向推铅球分为握球与持球、准备姿势、最后用力、铅球出手后维持身体平衡等部分。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原地侧向推铅球的要领"口诀",与其他现有的推铅球"口诀"相比,简约、明了、且压韵。原地侧向推铅球的要领:  相似文献   

5.
<正>原地推铅球是历年来体育高考必考身体素质项目之一,是检测考生是否具备良好爆发力、协调能力的测试项目。原地推铅球投掷的远度主要取决于器械出手的初速度和出手角度。当今原地推铅球技术正朝着加快动作速度的方向发展。投掷成绩取决于器械的做功距  相似文献   

6.
推铅球的左侧支撑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知道,推铅球是属于斜抛运动,铅球飞进的距离遵循斜抛运动的规律,可用公式来表示,即S=V_0Sin2α/g,(其中S表示抛射距离,g表示重力加速度,V_0表示抛射初速度,α表示抛射角。)根据推铅球的技术原理,我们知道:决定推铅球远度(成绩)的因素有①出手初速度,②出手角度和③出手高度。在以上三  相似文献   

7.
运用力学原理,经分析和数理推导,提出因助跑速度和最后用力使铅球所产生的速度方向不同,滑步推铅球的出手初速度是随出手角改变而变化的变量,原理论“最佳出手角”是以出手初速度为定量的基础上推算出来的,仅适用于原地推铅球,并推导出随出手角变化,出手初速度和射程的计算公式,分析助跑速度和出手角变化对出手初速度和射程的影响.提出新的最佳出手角。  相似文献   

8.
正原地推铅球是瞬间完成动作的项目,检测学生的爆发力和协调能力,学生除了应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外,还应该掌握合理的技术。只有正确掌握原地推铅球的技术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经过多年的带队训练,发现学生推铅球存在多种多样的错误动作。铅球最后出手的问题可反映出问题所在。如:铅球的最后用力溜球,提前出手,无拨球动作,出手角度过低等等:①头部过早左转。②肘关节下垂顶球不紧。③用力顺序不正确,发力没有从蹬地开始,上体过早直立,完成不了左脚的支撑。④左侧臂不制动,左臂过于向左后方摆动,左  相似文献   

9.
正原地推铅球是体育专业考生必须要掌握的重点测试项目之一,其训练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目的性,在训练中及时的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是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比较关键的一个部分。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文将从持球到出手整个过程中就高考原地侧向推铅球各个环节失误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有针对性地探讨原地正确的侧向推铅球技术动作要领(以右手为例)。  相似文献   

10.
<正>推铅球运动属于动作持续时间短、技术性强、以绝对力量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爆发力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由于完成推球动作的时间不超过1秒,最后用力到结束不超过0.5秒,只有较好的技术作为保障,才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取得好成绩。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是影响推铅球成绩的三大因素,针对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的训练则是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1.
刘彩花 《少年体育训练》2006,(4):48-48,F0003
推铅球是一项集技术与力量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对于初学者来讲,握持球的方法与最后用力出手时的手形、角度及正确推拨球的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本人总结了在日常教学与训练中的实际经验,对初学者在开始学习推铅球的过程中易出现的握持球及最后出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手段进行总结,以为广大体育教师和教练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原地推铅球是近些年来黑龙江省体育高考的必考项目。众所周知,推铅球是一个速度力量性项目,是一个以力量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的田径投掷项目。投掷原理表明,铅球出手的初速度、出手角度及出手高度是决定推铅球成绩的三个基本因素。但在日常训练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出手速度不够、铅球出手角度偏低、最后用力过程“掉肘”等较多的错误动作,而且纠正起来比较困难,影响铅球成绩。  相似文献   

13.
田志峰 《体育博览》2011,(7X):174-174
<正>原地推铅球项目是高考体育专业中的一项素质考试项目。它在总分100分中占15分。也就是说,每一个参加高考体育专业的学生不论男女生都必需参加原地推铅球的考试。(男:5kg,女4kg)原地推铅球技术动作传统上用蹬、转、挺、推、拨这五个字概括,所以大家经常在教学中采用的技术动作传授的顺序也是先蹬、转、再挺、推、最后到拨。本人2005年参加工作,现已有六年,一直从事高考体育特长生训练工作,第一届学生我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先完整示范,直接练习完整动作,发现学生出现技术动作错误时再分解示范进行练习,2008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有23人,结果铅球最好成绩为11米,平均成绩为10.1米,成为影响高考总分的主要因素。找其原因,主要是出手时拨不上球,伸臂送肩不够充分,出手角度底。从而成绩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4.
推铅球是属于斜抛运动,铅球飞进的距离遵循斜抛运动的规律,可用公式来表示,即S=V_0Sin2a/g,(其中S表示抛射距离,g表示重力加速度,V_0表示抛射初速度,a表示抛射角。)根据推铅球的技术原理,决定推铅球远度的因素有出手初速度,  相似文献   

15.
投掷     
G824.02 9901734投掷训练中发展专门力量的方法学提示[刊,中,Ⅰ]/张英波,林德华,段庆莉//田径.-1999(1).-29-30(XG)投掷//专项力量//方法学//力量训练//训练法G824.114.6 9901735推铅球最佳出手角的运动学分析=Kinematicalanalysis on best pushing angle of shot-put[刊,中,Ⅰ]/谢永文//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18(4).-63-66表3参4(XG)铅球//出手角//运动学//分析//初速度//高度//出手运用影片分析法对实践中推铅球出手角作了运动学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理论上最佳出手角在实践中应用的局限性,实际最佳出手角应比理论上的最佳出手角小3°~6°。G824.12 9901736推铅球最后用力的教法[刊,中,Ⅰ]/王少川,刘发永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简析了目前几种对推铅球和掷链球的最佳出手角和出手初速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存在着不足之处后,提出了“S、H、αm、Vomin线解图”和“S—Vo曲线”两种新的坐标线解方法,从而为各种级别的推铅球、掷链球运动员选择和确定最佳出手角度和最小初速度,提供了一种只须皮尺而不必其他任何仪器,又能在运动实践中广泛推广应用的坐标线解图。  相似文献   

17.
铅球最佳出手角的计算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力学原理,通过数理推导编采了铅球最佳出手角及其射程表,并根据推铅球的运动生物力学特点,分析了理论上最佳出手角及其在实践应用中的局限性,提出理论上的最佳出手角可作为教学训练的定量指标,但并不是竞赛中的最佳出手角,在教学和训练中应结合实际,采用合理的出手角,以利于改进技术,指导训练,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8.
张红 《体育师友》2008,(2):12-12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原地推铅球技术口诀是:蹬、转、挺、推、拨。其运动原理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通过加速度获得最快出手速度。其运动机制是速度力量,产生的效果是沿身体冠状轴与垂直轴的综合转动。  相似文献   

19.
原地推铅球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体育院校招生考试的必考项目之一。笔者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整理了原地推铅球的“四步训练法”。对提高原地推铅球的运动成绩以及有效预防运动伤害的发生,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抛出点高于落地点的抛射体运动为研究对象。推出射程公式的新形式,据此简捷地推导出最佳角度和最大射程公式;运用这些公式计算出出手角度对铅球(或链球)投掷成绩的影响,并为纠正出手角编制了BASIC语言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