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高考,全国将有12套语文试题出现,自然也将产生12道作文话题。在特别的背景下,笔者特以"特别"为话题,借以"特别"提醒广大考生。[文题] 有一句关于"酒"的广告词可谓意味深长: "因为特别,所以好喝。"据此,我们可以进行各种拓展,比如:因为特别,所以好听;因为特别, 所以好美;因为特别,所以难忘;因为特别,所以欣喜若狂;因为特别,所以泪满衣裳;因为特别, 所以痴痴向往;因为特别,所以生活充满阳光  相似文献   

2.
晚上,我处理完一天的工作,看看手机,已是11点了。窗外月光像水银一般泻在地上,凉爽的微风拂进窗户,惬意极了,这不由地勾  相似文献   

3.
《读书》杂志 1 999年第五期上 ,金克木先生在《两大帝国的统一场》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于是道有了三种。一是孔子的……偏于肯定现世。一是老子的……对现世兼有肯定和否定。一是释迦的 ,说是要修行达到寂灭 ,不生也不死 ,但在达到以前还要救人救世 ,所以没有完全脱离世道 ,言语上否定 ,行为上肯定。”这里的“释迦”从上下文看应该是指释迦牟尼 ,不会是释迦部族等。联系文中对释迦之道的几句说明 ,似乎“释迦”一词换作“佛教”较为适当。泛泛而言 ,经常可以将儒、释、道三者并称 ,以释指代佛教。但具体就《两》一文而言 ,佛教与释…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章培恒<中国古代散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不符合这种特性的东西归根结柢是无法被人接受的."此句中的"归根结柢",<现代成语小词典>写成"归根结蒂(底)",解释为"归结到根本性的问题上",<新华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写成"归根结底",释为归结到根本上,底,也有写作蒂、柢的.  相似文献   

5.
公开课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研讨形式,为保持它的生命力,公开课应该呈现崭新的"公众形象"求真务实,目标明确,富有新意和活力,立足师生发展,还要淡化评优,注重研讨.  相似文献   

6.
净恩 《职业技术》2005,(7):30-32
每次采访前,我都有为采访对象"画像"的习惯.当然,这只是根据事先掌握的一些基本情况,在脑子里来一番不用纸笔的创作.每回"画"完像,待见到采访对象之后,我又习惯性地在心中暗自进行比较.有些时候,我"画"得挺准,便觉得采访也顺利、容易了许多.有些时候,则会沮丧地发现"画中人"与现实差得很远,每逢这时,难免就要调整采访计划了.采访莫言迟(化名)这一次,我就又把像"画"错了.  相似文献   

7.
朱学勤 《科技文萃》2005,(2):100-101
大陆境内的下一场思想纷争,很可能会把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牵扯进来.法国人所言<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正在某些圈子里流行:西方应该一分为二,莱茵河模式对立美国模式,前者最好的代表不是法国,而是德国,德国有"社会市场经济".如此提法,正好切中左翼知识分子心理饥渴:中国前20年改革走了一条美国化道路,从现在起咱们改邪归正,应该向莱茵河模式靠拢了!  相似文献   

8.
这几天,我时时留意班上的每一位同学,谁要轻微咳嗽两声,我就盘根究底,直到查清确没感冒没发热才罢……这节骨眼上,我却得外出!谁放心得下呢?  相似文献   

9.
梭子蟹的蟹壳形状左右两端突出,像个两头尖尖的梭子。它靠步定在海底游泳和爬行,最喜欢吃海螺和小虾。梭子蟹性情凶猛好斗,它常常潜伏在沙子里,只把眼睛露在外面,伺机捕捉食物。  相似文献   

10.
今天是星期一,早读课是我领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我听着他们整齐的读书声,很是满意."哇噻!"不知谁带头叫了一声,接着全班都乱成一片,我气得眼睛瞪得跟灯泡似的.  相似文献   

11.
在践行新课程标准的进程中,有很多的实验需要我们去创设,作为实验教师的李钢在思考中创新,在践行中收获成功,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吕建新 《陕西教育》2002,(12):37-37
争议,必然发生于不同观点之间,必然引起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探求不同观点的充分依据,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去独立思考、求异创新.争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它有助于学生灵活地运用学习方法:有助于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摆脱思维的僵化、呆滞;有助于克服思维的定势,拓展思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开篇的"前言"部分,对语文学科性质作了这样定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既说明了语文的交际功能,也展示了语文的文化功能;篇中"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部分又进一步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等等;篇末又以长长的70首古诗文(1~6年级)背诵推荐篇目作为"底线",更是让"文化"的气息荡气回肠,充满整个《标准》.  相似文献   

14.
"有夏"的"有"     
"有"的用法很多,其中有一个用法很特殊,即用在朝代、诸侯国、少数民族及一些姓氏名词前,如有周、有狄、有熊氏。有人认为它是词头,有人认为当训为"国",甚至有人认为是动词。如果从其语音、语义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探讨,其用法会有更明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启发式"教学的"中外"与"古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发式教学源自孔子和苏格拉底,并且现代教学论亦将其视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或原则。然而,启发式教学的“古今”与“中外”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分野。这种分野的实质其实是哲学教育、道德教育和科学教育之不同取向所致。当今要恢复古典时期的启发式教学,就必须抛弃工具主义理性。把启发式教学中所不可或缺的对话视作师生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老"缀新议--兼论"老鹰"的"老"不同于"老虎"的"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慧媛 《现代语文》2006,(2):121-122
"老"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词缀.目前大家较为一致的认识是,词缀"老"来源于形容词"老".<说文解字>这样为"老"释义:"老,考也,七十曰老."可见,"老"的本义与"胡"、"考"类似,是指"年纪大,高寿".当然,随着后来词义的扩大,"老"已不限于指"七十"而泛指"年长".  相似文献   

17.
在一节思想品德课上,有学生向上课的老师A报告说自己的50元钱被人偷了。老师A大为光火,他绷紧了脸,锐利的目光像一把匕首,威严地扫视着全班学生,最后停留在那位坐在丢钱学生后面的男孩身上。那  相似文献   

18.
一直教初二,初三年级的我,出于学校工作安排的需要,第一次教初一年级,心里有些不适应倒是真的。没想到,新学期伊始,可对所代的班级印象好极了。通过观察发现这个班的班主任吴老师,在管理班级,教育学生上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我在班  相似文献   

19.
一、am,is,are称为be动词,它与不同的人称代词搭配时,随主语人称的变化而变化,即:“你”变“我”也变。“我”用am,“你”用are, is紧跟他、她、它;  相似文献   

20.
198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后,清朝政府同日本国签订<马关条约>,台湾从此沦为日本殖民地长达50年之久.期间,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和"同化"政策,妄图割断台湾人民同中国大陆的历史文化联系,将台湾人民同化为日本的"忠良臣民",将台湾变成他们永久的殖民地.然而60年的今天,李登辉和陈水扁当局步日本殖民者的后尘,大搞"台独"的"去中国化"活动,以实现他们搞"两国论"的迷梦.历史将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