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遗产资源推动旅游空间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空间作为象征性空间是生活空间在精神文化层面的延伸。文化符号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是生成文本意义的标示。由文化遗产资源形成的旅游符号是社会化过程的产物,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之间互动的结果,旅游者在对旅游符号的"阅读"中生成旅游、生活和生命的意义。本文试以云南文化遗产资源为例,从文化景观、文化线路和文化空间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对旅游第三空间的生成进行探索性研究,以促推文旅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旅游开发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空间和空间生产场域。根据列斐伏尔提出的物质空间、社会空间、精神空间理论架构,旅游空间生产活动可从旅游物质景观空间、旅游社会-经济空间、旅游文化符号空间三重维度进行辩证分析,其中物质景观空间是物质性承载基础,文化符号空间是核心旅游吸引物文化意义的生产,社会-经济空间是人与旅游空间交互形成的社会关系和制度结构。湖南江永勾蓝瑶寨主推聚落古建筑与田园景观、"洗泥篝火"民俗文化表演晚会,并以村寨自建旅游公司和村民合作社进行运营,在营造文化景观的基础上,促进了以农事节日洗泥节衍生出的以"洗泥"为核心的歌舞、武术、杂技、曲艺等瑶族传统文化的复兴、整合与再造。探讨"三维一体"的旅游空间生产,不仅是从整体观的角度看待旅游新业态,揭示传统村落的空间更新与价值重塑方式的有益尝试,亦将拓展对空间本身的多重属性和空间之"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社会科学的"空间转向",使得学者对于城市历史和时间、社会关系和结构的关注转移到空间上来,开始关注城市的空间性、社会诸过程与空间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建立社会—空间辩证法的多种可能性的问题,这引发对城市传播研究的空间进路的思考。空间进路引入城市传播研究的前提是把学者普遍忽视的城市实体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对城市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这三个层面传播关系和互动关系生成的城市传播影响力进行重新考量,有助于建立城市传播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4.
<正>东北地处塞外,沃野千里,物产丰富,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东北特殊的历史文化,仅从清朝建立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东北地区就经历了三次汉族人迁居于此的高潮,迁居东北的汉人以山东人居多。两种地域的人生活在一起,语言和文化发生碰撞,"山东棒子"和"臭糜子"这两个词语就产生了。一、"山东棒子"与"臭糜子"的缘由关于这两个称呼的由来,众说纷纭,笔者着意在网上查找了一下,关于"山东棒子",  相似文献   

5.
任正霞 《兰台世界》2015,(6):108-109
黔北仡佬族聚居地处武陵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其形成独特的民俗宗教与文化——"冲傩戏",分析其内涵发现黔北仡佬傩属于湘中梅山文化圈,它们有着共同的宗教信仰、神祗崇拜,在傩仪中都展演"和梅山"仪式,为信人祈福纳吉。  相似文献   

6.
作为第三空间的公共图书馆社会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第三空间的公共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发展和构建社会交流平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图书馆内外环境建设以及向社会提供创新舞台等方面,尝试分析如何营造公共图书馆的"第三空间"。  相似文献   

7.
"知青"这个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烙印的群体,在媒介影像中的形象建构和叙事策略,体现了特定时代的历史记忆和社会价值。从历史记忆中的"知青"到媒介影像中的"知青",经历了从现实叙述到创造模仿,再到符合当下社会媒介文化接受意愿的源自叙事力度的取向,展示着时代与观念的变迁。本文旨在分析"知青"题材的影视剧从反映时代风貌、呼唤集体记忆、构建价值观念三个层次来建构"知青"形象,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知青"影像中,那一代人所留下的毅力、激扬、友善、向上的精神风貌,也给我们提供了开阔的形象构建空间。  相似文献   

8.
肖瑶  吴耀辉  王之纲 《传媒》2021,(17):87-90
身体观念的返场与技术意向性的提出,是新媒介时代下重新定义传播主体与强调技术中介化于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本文的研究路径基于伊徳技术意向图式中"(人-技术)-世界"的具身关系图式,提出具身交互情境中"(身体-具身关系)-交互场所"的认知图式.本文的研究结论在于实践维度下,技术意向具有指向主体沉浸状态的能动性,并中介化于以主体身份认同为目标、从物理空间到心理空间映射、从文化认同到情感吸纳的具身交互过程.正确理解参与者、技术意向与叙事空间之间的建构关系,才能正视技术媒介的传播效果与意涵建构中可能存在的文化折扣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从字面上理解实则包含了三层范畴:文化、产业、园区(空间).现有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层面,运用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价值、解释集聚现象以及区位选择等等,但缺少从文化以及空间的视角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行解读及分析. 空间一直以来都被看成是时间的附属,没有得到社会学者的重视.诚如福柯所言:"空间以往被当作是僵死的、刻板的、非辩证的和静止的东西."(福柯,引自夏铸九、王志弘编译:《空间的文化形式与社会理论读本》,台湾明文书局2002年版,P392)而1974年列斐伏尔出版专著《空间的生产》,则被视为西方思想"空间转向"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在回顾档案学领域公共文化空间理论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诠释了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概念及其三个构成要素,进一步明确了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对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未来发展的策略进行了展望:从人的维度提出了更新意识观念、拓展参与范围和提高档案从业人员综合素养的策略;从公共空间维度探讨了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建设的策略;从文化活动维度阐述了注重互动体验和知识分享、贴近百姓生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9,(3):62-69
《向往的生活》等乡村题材生活纪实型真人秀节目,将原本被边缘被忽视的"不可见的"小山村呈现在电视上,不同于都市空间也有异于真实乡村的媒介化乡村空间出现。它是地理空间加戏剧化想象的"异质性"空间,是被统治也反抗统治的空间。随着城市的扩张,"异质性"空间的开放性、边缘性和他者性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着都市文化霸权。但被资本裹挟的电视媒介,利用空间的意象生产、乡村空间商品化以及构建乡村空间城市符号展演场等手段,开启都市文化对乡村的收编。事实上,文化霸权通过"异质性"的媒介化乡村空间在具有共时性的社会空间中完成生产、利用和收编、融合的所有过程。最终,传统的农村空间结构、秩序、观念等被彻底改变,并纳入都市文化体系,成为受文化霸权支配的社会秩序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罗文 《新闻传播》2022,(3):20-22
婚姻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起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对婚姻的家庭功能和社会意义高度重视.运用玛格丽特·米德的三喻文化范式对两代中国人婚姻观的代际传播路径进行研究,会发现成长于前喻文化环境的70后父母秉持着前喻习得式传统婚姻观念"催婚",希望子女可以在规训中继承长辈的生命历程时间轴.而成长于并喻文化环境的90后子女却在同代人...  相似文献   

13.
城市与电视,都是重要的社会空间。通过这种空间属性的交互,城市社会学可以拓展电视研究的空间视野。对于城市现象与城市过程理解不同的四个流派(古典城市理论、人文主义城市理论、城市政治经济学理论、全球化城市理论),在研究态度、生态观念、生活方式、人文思考、时空观念、知识生产以及从社会功能等维度,对于电视研究的空间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14.
"包容性增长"视野下的新闻舆论环境是一种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注重人与自然的齐头并进以及允许理性争辩的新闻舆论环境。这种舆论环境所关涉的对象实际上是这样三个层面:人与人的世界、人与物的世界以及人的观念的世界。要在这样三个层面上构建一种基于"包容性增长"理念的新闻舆论环境,我们应努力实现如下三个转变:实现新闻舆论环境主旋律由注重效率向注重公平、正义转变;实现新闻舆论环境主旋律由注重人的物质成就向注重人与自然的齐头并进转变;实现新闻舆论环境主旋律由注重不争论向允许理性争辩转变。  相似文献   

15.
"受众"实际上是一个被人们建构出来,存在于人们观念中的概念,而并非指向一个活生生存在于物理空间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群体。在长达一个世纪左右的受众研究中,主要形成了三种受众观:以世界大战为背景形成的学术研究与政治实务相扣的宣传式受众观;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市场导向的批判式受众观念;以文化研究学派为代表的行动式受众观。然而这三种各具阐释力度的受众观念在当代却不能解释许多社会传播现象。这让受众问题越来越像一团迷雾,愈发让人琢磨不透,我们真的理解受众吗?所以首先我们必须先明晰这三种各具阐释力的受众观内容,赋予各个时期不同受众内涵形成背后的历史层面观照,其次通过观察受众内涵的阐释变化探究这三种受众观形成背后的社会语境与阐释失效处,最后在此基础上,得到一个关于受众问题的阐发,从而促进、引导受众观念在新时代的更新变革。  相似文献   

16.
文章回顾了学者在"媒介塑造时空"议题上的基础理论成果,包括:网络时间的新形态和新特征、"媒介时间"和"网络空间(cyberspace)"、空间观念、时空关系等。同时也梳理了外展性的应用研究资料,包括:时空观念及其关系的塑造给个人及其交往的影响研究,时空转化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研究。文章认为,这些理论成果和应用性研究有助于我们管窥媒介与时空研究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以及理解媒介和时空转化所带来的现实影响。但是现有研究多为对前人观点的梳理和阐释,且多为思辨性的理论分析,今后的研究需要结合当下媒介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进行的实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新闻媒体作为辅助社会文化建设、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阵地,如何实现新闻价值、商业利益以及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笔者将从三个角度阐释商业利益驱使下,新闻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特征,并分析造成这种"缺失"的原因;然后从人文关怀、公平竞争以及真实性原则三个方面阐释新闻媒体工作者如何追寻"平衡"之道。望此研究能帮助当前某些处于激烈竞争以及社会责任矛盾之中的新闻工作者探索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进而推动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实现发展与和谐共生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何睿 《新闻世界》2014,(12):97-99
卡斯特认为网络社会将重构新的时间和空间,而流动的空间以及无时间性的时间是网络社会新的时空类型,同时也是网络社会主导的空间和时间,具有任何以往社会都没有的特点。本文试图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分别对卡斯特的时间空间观念进行评介,并将其放在历史的角度上与以往的空间和时间观念进行对比,以期正确评价其社会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现代的博物馆文化经历了几个世纪发展,其不只是"物"的档案馆。本文从媒介学视角出发,认为博物馆不只是承载信息的中介,还具有社会传递的作用。文章以黑龙江省密山市的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为例,分析纪念馆本体以及展品陈列的散播空间叙事,以此探究博物馆作为一种媒介隐喻出的观念是如何嵌入到人们的思维活动和行为实践中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论述档案文化传播空间的构建和拓展,社会的进步促使档案文化传播的政策法规空间、文化服务空间和传播交流空间不断延伸,档案文化传播越来越凸显社会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