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双减”背景下,充分利用学生减轻作业负担后的课后服务时间,开设“五育并举”多元校本课程,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笔者所在的学校,从顶层上设计“五育并举”多元校本特色课程,构建“五育并举”的多元校本课程体系,以形成“五育并举”课程图谱,推进“五育并举”多元校本课程的实施,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大庆市直属机关第二小学校立足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沃土,紧紧抓住特色发展的核心——课程,坚持融合与创新:小学校办大教育,构建整体推进框架;突出课程内涵,搭建三大校本课程群;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育人。学校基于特色课程育人体系建设,持续探索、总结、优化实现“五育”并举的有效途径,铸魂育人,启智润心,培养具有大庆品格的新时代好少年。  相似文献   

3.
结合“志远课程”体系,在充分考察和研究福建本地特色生物资源的基础上,开设“菌菇培育的奇妙旅程”校本课程,将劳动教育与高中生物学实验校本课程融合,开拓使劳动教育落地的新路径,实现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润美、以劳树德五育并举的高质量育人目标,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落实“五育并举”、促进“五育融合”,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育人目标的时代要求。课程建设是落实“五育融合”的载体和抓手,“五育融合”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方向与路径。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实践导向,通过整体优化学校课程体系、融合构建学校课程群、合理开发特色综合课程三条路径,并在工作机制构建和人才队伍建设两方面为“五育融合”课程建设提供保障,帮助学校实现课程全面育人、整体育人、融合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徐耀光 《甘肃教育》2023,(18):47-50
“七彩教育”是“五项管理”背景下,为落实五育并举基本要求而探索推进的一项校本育人项目。落实“五项管理”为推进“七彩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依据,推进“七彩教育”可以提升学校育人质量,为实现“五项管理”的育人价值提供了质量保障。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一目标追求上,“五项管理”与“七彩教育”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尤其是“七彩教育”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不但成为初中学校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有力支撑,也为“五项管理”落实落细和学校教育减负增效提供了参考。文章结合实践就“五项管理”背景下借助“七彩教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6.
五育并举是促进学校教育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协调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五育并举视域下加强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三全育人”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助于提升体育课程的育人质量,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文章从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涵、现实困境和实施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为高校落实五育并举及其融合理念,构建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办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优质学校,课程建设是关键。学校根植国家课程,丰富校本课程,加强实践课程,已初步形成了多样化、特色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搭建"五育并举"的全面育人体系,凸显"修身·求真"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8.
构建中小学“五育”并举课程体系成为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育人目标的重要策略。中小学在构建“五育”并举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坚持遵循基础性,兼顾开放性;关涉整体性,重视融合性;强调同一性,突出多样性;恪守阶段性,遵守连贯性的基本原则。为确保课程体系构建的系统性,要形成以教育理念为基础、以课程规划为引领、以课程结构为支撑、以课程运行为抓手的中小学“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框架。为贯彻落实中小学“五育”并举课程实施,学校需从畅通中小学“五育”并举课程的实施渠道、规范课程的管理与评价、健全课程的保障机制、打造课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四个方面给予保障。  相似文献   

9.
推进“五育并举”,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是新时期转变小学育人方式的要求,也是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使命担当。为了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转化为师生成长的内在理念与外在行为,本校提出了“立体化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的构想,以课程为抓手,链接管理、教学、评价以及一切可能的要素,通过文化内聚、实践落地,在现实中积极探寻“五育并举”的理想之路。  相似文献   

10.
“五育”融合育人理念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的更深理解和实践细化,一方面彰显了新时代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追寻,另一方面也是对教育活动整体育人功能这一教育本质的回归。然而,“五育”融合育人理念的提出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挑战,“五育”融合教育面临并举之难、融合之难、评价之难。破解“五育”融合之难,就必须建立“五育”融合之序。作为对教育整体育人价值的遵循和追求,“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系统落实涉及多个方面:以课程融合为载体,实现对“五育”融合课程资源的开发;以教育改革为途径,培养“五育”融合思维,实现教育过程的“五育”融合;以评价优化为导向,实现对五育融合的价值引导;以课后服务为补充,实现“五育”融合教育影响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1.
全国教育大会确立“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要求高中物理课堂以五育融合为抓手,以课堂育人为目标,对高中物理课程进行深度变革。通过高中物理知识与“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融合,可以实现五育的相融相通,发挥五育的优势互补作用,体现五育的综合协同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开展高职课程建设是加快“五育融合”教育体系形成的重要基础,通过总结课程建设经验,分析高职课程建设和“五育融合”教育之间的关系,实现高职课程建设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加强课程建设为“五育融合”教育体系的均衡、协调、全面和安全发展奠定基础,进而实现课程建设和“五育融合”教育共同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3.
张俊 《青海教育》2022,(12):27-28
目前,各学校以国家课程为本,以课程标准为纲,大力推进“五育并举”,推进大思政、学科课程、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围绕五育融合开发实施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文据此阐述了依托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开展五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于“五育并举”和“三全育人”、家校社联合的建设原则,结合德育课程的共性和特性、学生的当下需要与长远需求,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指向,新时代培智学校开展“我的10+N”德育校本课程研发,涵盖智障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和职高阶段的德育内容,激发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认同、自我肯定,推动培智学校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和未来人才培养的长远需求出发,提出建立“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教育体系。当前,新时代“五育”并举的格局初步形成,“五育”融合的实践仍需探索。“五育”中的智育重、德育疏、体育弱、美育少、劳动教育缺的短板和弱项依然明显,融合推进实施尚需时日;认识的二元论、知识的箱格化、学科的分离化等问题依然出现在我们的学校和课堂中;“五唯”评价,特别是“唯分数”“唯升学”评价导向制约着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此,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实现全面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利用区域特色文化开发校本课程是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笔者所在学校地处成都龙泉驿区汽车工业园区旁,家长大部分在龙泉汽车城工作。学校将地方特色与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挖掘并发扬学校与地方的独特优势,观照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构建汽车文化课程,丰富学校课程体系,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要求,创新育人途径,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7.
“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政策概念,既是不同的,又是相互关联的。“五育并举”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体系问题”,强调全面性、完整性,而“五育融合”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机制与方法问题”,强调融通性、有机性。从政策逻辑、学术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来看,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有关重大政策的需要,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学校“教育拥挤”“课程拥挤”现实问题的紧迫需要。在实现“五育并举”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五育融合”,要采用系统性思维,转变教育观念,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教师“五育融合”的意识与能力,强化“教育者”与“人生导师”的身份认同;构建引导和指向“五育融合”的学校评价体系;将人格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桥梁和纽带,提升“五育融合”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新时代“五育并举”的内涵与价值意义,分析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代特征,剖析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之间的关系,针对高职院校劳动育人的实际情况,提出劳动育人实践路径的创新策略,以构建“五育并举”背景下的劳动育人体系,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五育融合”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及教育体系,具有开放性、平等性、整体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是“五育融合”生成的社会外部机制,全面发展教育旨归的落实是“五育融合”生成的教育内在机制,课程体系共同目标的推进是“五育融合”生成的学校联动机制。“回应”与“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坚守”与“兼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使命,“协作”与“优化”学校课程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如此才能真正构建起实现人全面发展的“五育融合”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大背景下,实施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和核心举措。然而,现实中由于片面的教育观、工具化的评价观、应试的教育观使得“五育并举”出现一些困境,高校需要制定完整的育人目标,构建校内校外协同育人机制,开设五育融合课程,改革评价方式,探索实施覆盖德智体美劳的增值评价,通过科学的评价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