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度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根本上把握文本核心,并通过对文本进行深入探讨、解析而锻炼自身语文学科思维品质的一种有效阅读方法.主要从探究性阅读、反思性阅读、结构性阅读、辩证性阅读以及整合性阅读五个方面论述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度阅读的具体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2.
柳国生 《成才之路》2021,(13):106-107
群文阅读是常见的阅读学习方式,运用语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语文学科教学发展的新方向。文章简述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选择议题、结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丰富文本两个方面对运用语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0,(10):53-54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夯实学生语文基础,还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转化迁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语文独特的魅力。在小学语文文本阅读教学中,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有深度的阅读。而进行深入阅读的前提,是使小学生对文本阅读产生兴趣,进而主动进行文本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从阅读中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从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文本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还需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本文对激发小学生语文文本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和影响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激发小学语文文本阅读兴趣的可行性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核心能力。判断学生阅读理解能 力高低的基本标准是对文本理解的准确度,但一些学生往往会 因为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不够,从而影响到对文本的正确判断。为培养深度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养成质疑的习惯就 显得尤为重要。文言文教学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5.
丁丽 《教学月刊》2023,(10):60-63
深度阅读是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高阶思维,完成文本创造性意义建构的深层次阅读形式,倡导深度阅读是语文课程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高考评价对教学具有反拨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高考语文阅读试题考查的能力为导向,探究文言文深度阅读教学的策略:通过基础性阅读、鉴赏性阅读、批判性阅读提升学生的理解与概括能力、分析与比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将群文阅读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建群文阅读课堂,从多角度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纵向思考,横向对比,带领学生阅读文本分析探讨,如此能够提高初中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生态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上,要通过深入解读文本、关注学生体验、张扬学生个性的策略来营造生态阅读氛围、开展"生态阅读"活动、推进"生态阅读"深度,从而引导学生切实感受阅读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8.
郑飞 《家长》2023,(32):165-167
<正>在当今教育体系中,小学语文教育具有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深度思维的关键作用。深度阅读作为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引导学生挖掘文本思想、感受文本情感,培养扎实的语文功底和综合素养。然而,如何更有效地推进小学语文深度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当前语文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聚焦于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深度阅读课程的影响,明确深度阅读的原则和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旨在为语文教学提供更科学的指导。一、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深度阅读课程的影响(一)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教学而言,阅读学习和阅读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最关键的,阅读不是简单地进行词语和生字的理解,也不是单纯的段落大意的总结,更不是浮光掠影地进行简单的阅读,而是运用特定的阅读策略和充沛的情感,开展多样性地探索,能够让学习者多方位来理解整个文本,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阅读。  相似文献   

10.
付亚玲 《考试周刊》2012,(34):36-37
阅读,是进行语文教学的第一步,熟悉文本,读懂文本,是实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每个老师都把文本阅读放在整个教学的首要位置,都要求学生分层次、分角度阅读文本,通过阅读,完成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都是紧紧围绕文本阅  相似文献   

11.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运用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围绕整部经典作品展开的,与作者、文本、教师、同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养成阅读习惯、获得阅读方法、建构阅读经验、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分析阅读需求精选书籍、调查学情制定阅读目标、拓展筹划阅读路径、研读文本提供策略导读、师生共读设计阅读活动、反思审辩提升高级思维的六步策略。  相似文献   

12.
语文素养包括阅读理解、评价鉴赏、书面表达、口语交际等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在阅读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呢?教师可通过聚焦文本词语、语言运用、语文思维、阅读策略、语文实践等途径,激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度对话。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思考,融入文本展开深度体验,享受阅读审美的乐趣,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一种习惯,阅读是提升语文学习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方式。在阅读中感知文本思想,升华精神情感,能促进语言知识的建构与运用,提升语文鉴赏与审美素养,推进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将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教学重点,充分利用文本阅读,拓展学生阅读量,融入多种阅读教学方法,引领学生从"源头活水"阅读中,浸润学生心灵,提升敏锐思辨力,发展言语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群文阅读理念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综合多样化的文本,以较高的效率、简单的切入点,直指核心的问题引发学生阅读思考,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并较为全面地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文章从抓住问题核心、整合相同文体、挖掘单元主题、联系生活实际等方面出发,刍议群文阅读理念指导下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传承文化和思想的主阵地。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要义在于意义建构。传统语文阅读教学长期存在文本选择类型单一、文本密码破译理解单一等问题,使学生深陷文本意义建构碎片化、肢解化的困境,偏离唤醒学生主体经验、增强审美体验、提升语文素养的初衷。群文阅读通过结构化地组织、整合、感悟文本,可为学生建构文本意义提供助益。本文回归阅读的原点,通过阐明群文阅读的价值意涵,以期为语文教学真正落实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任务。然而,目前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可不忽视的问题,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读者反应为教学核心、以阅读思维导图为教学辅助,帮助学生深入文本,和作者、文本以及编者对话,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核心素养培养大力倡导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 应该做出相应的变化,就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阅读教学而 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效落 实,也是语文教师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表现。因此,在语文阅 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科学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促 进学生对阅读文本内容的内在价值和深层含义有所认知和体 会,以此让学生受到文本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情操,使学生感 悟到语文知识的丰富内涵,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实 现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文章将结合当下核心素养培养 教学目标,提出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旨在提高语文阅 读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古诗词教学探究语文深度学习的路径,在古诗词阅读中重现文本作者的人格魅力,发现言语之美;通过整体性的文本互相印证阅读阐释联系的观念;采用言语对话的方式,寻找语言的精神家园;开展研究性学习来培养深度学习的学术思维,扣住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最终体现语文深度学习的整体性、联系性和建构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吴小舟 《考试周刊》2022,(42):50-53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占比最大的部分,也是教学重难点,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随着核心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以及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师也更加强调学生深度阅读能力的培养。当前教师虽然重视深度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受课堂教学时长有限、教学模式相对固化等因素影响,尚未实现深度阅读教学目标。因此,文章通过分析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路径,以立足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标准,结合新时期小学阶段的学生发展需求,探索出深度阅读的指导方法与手段,并发挥深度阅读优势,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学生深度阅读,充分感悟文本内涵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抓住文章关键,提纲挈领,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