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迪 《民生周刊》2021,(7):35-37
唱石头古寨戏,打乡村文旅牌。把文化变为产业,已经成为前王庄村乡村振兴的一条可靠路径。坚硬的石头,会唱戏吗?答案是:会!有600年历史的山东巨野前王庄村石头寨,依托乡村特色文化资源,走上了文旅兴村之路。双双巧手绣传统工艺品3月巨野,冬小麦拔节出土,大地一片新绿。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北京市在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在郊区的一些乡村,陆续发现了一百多年前北京诞生的一个地方剧种——北京蹦蹦戏。早已在京城舞台上绝响多年的北京蹦蹦戏,在这些乡村却有序的传承着,原汁原味地演出着,成为一个古老剧种的活化石。各郊区县都非常重视这一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工作,使北京蹦蹦戏又重现当年的风采。门头沟区雁翅镇淤白村蹦蹦戏班"义和班",已经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淤白村的蹦蹦戏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本来有真相,“戏精”多了,就没有真相了——这是后真相时代人们对嘈杂舆论场的无奈感慨.“戏精”是自媒体时代公共事件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他们把舆论场当成了自我表演操纵大众情绪的剧场,深谙吃瓜群众的弱点和劣根性,知道“看热闹不嫌事大”是媒体天性,无视事实和真相,站在自己的立场在事实之外编戏、演戏、加戏,控制和带动舆论的节奏.他们知道,通过自媒体获得话语权的草根大众对于昔日掌握话语权的传统精英有一种强烈的逆反情绪,反抗自己被代表、被表达、被形塑.“戏精”们便利用这种心理,把自己塑造成新的舆论主角.  相似文献   

4.
今年6月12日,中央电视台和四套节目播放《曲苑杂坛(37)》,节目主持人把最后一出由侯宝林、郭启儒的原声配戏,说成是“压轴戏”,这是说错了。最后一出戏应该是“大轴戏”或称“大轴子”。“压轴以”则指一台折子戏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节目。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压轴戏与大轴戏都是一台戏中精彩的折子,都由名角儿挑大梁。笔者幼时在农村乡镇看戏,一开始出台的演员,不  相似文献   

5.
清代官方对演戏酬神一般采取例所不禁的管理政策,但禁戏政策却没有顾及到演戏酬神与搬演夜戏、喜演情色戏、妇女观剧、偏好地方戏等习俗同生共长、难以剥离,造成了习俗抵消禁令、禁令难以执行的局面。集体性酬神演戏常裹挟着组织者、观演者乃至监管者酬神、娱乐、商业、声誉、聚赌、陋规等多种利益诉求,一起对抗禁戏法令,造成法难责众的态势。酬神演戏习俗及其裹挟的诸多利益诉求是造成清代戏剧屡禁不止、愈禁愈演现象的重要原因。演戏酬神对清代禁戏政策的消解启示我们:立法和执法应注意习俗与法治的互补与矛盾,国家法治应如此,文艺管理的立法与执法亦应如此。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始,戏曲主持人节目为广播戏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这种颇为贴近听众的广播戏曲主持人节目,以最快速度通过其相关栏目,对当地戏曲之演出,做出绘声绘色的专题报道,这当中,主持人对“戏外戏”的报道,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2012年10月,黄梅戏《徽州往事》舞台剧在安徽安庆上演,此时距离黄梅戏的诞生已经过去了80年。与五、六十年代的万人空巷相比,如今的黄梅戏稍显落寞,虽然上映后在业内《徽州往事》获得了一致好评,但也仅仅限于业内,特别是在新媒体为主的媒介环境下,其关注度看起来更为荒凉。此次,我们以《徽州往事》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困境及现状进行分析,对比借鉴其他的成功案例,以期能发现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肯尼迪为了改变对美国统治阶级日益不利的形势,在宣传上想出了新花样。这就是被人们叫做“肯尼迪街头戏”的玩意。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这种“街头戏”首先在芝加哥演出,然后在田纳西州的纳许维尔和其它十二个城市继续上演《泰晤士报》说,这种“街头戏”的正式名称叫“白宫的地区会议”,由肯尼迪指派他的内阁阁员和高级官员分头到  相似文献   

9.
嘉庆以前宫廷尚未发现皮黄戏,道光时期演出中只有零星的两出皮黄剧目。嘉、道时期"乱弹"和"侉戏"都不含括皮黄。咸丰末年从民间招进的艺人中有近六成以上属皮黄,极大丰富了宫廷皮黄剧目,皮黄戏通过"花唱"演出形式征服了清宫帝后。同治时期,民籍演员虽然被裁撤,但延续了咸丰朝的发展势头,档案出现"西皮""二簧"等称谓,"乱弹"亦专指皮黄。光绪朝大量皮黄名角和戏班进宫,使得皮黄戏成为宫廷演剧的主流,宣统时期皮黄剧目则完全占领了演出地盘,进入全盛时期。宫廷与民间的皮黄戏演出,共同促进了京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陈君 《湖北档案》2022,(10):19-20
<正>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的“黄梅戏”一栏中,湖北省黄梅县和安徽省安庆市均榜上有名。一个剧种为什么会涉及两个地方呢?这两个地方与黄梅戏的渊源是怎么回事呢?大型电视连续剧《邢绣娘传奇》2012年在央视戏曲频道播出,黄梅戏宗师邢绣娘的故事也逐渐在戏曲爱好者心中流传。历史发展到今天,黄梅戏是如何传承与发展呢?  相似文献   

11.
宗世龙 《文化遗产》2023,(3):99-107
“禁烟”是晚清民国戏曲的重要题材之一,但长期以来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仍待进一步深入。通过梳理禁烟戏的基础上形成作品名目,归纳禁烟戏的叙事模式,并结合史料探寻禁烟戏的场上搬演以及社会反响,以案头与场上的双重视角审视禁烟戏,可从审美与史学两方面揭示禁烟戏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的成名离不开媒体的宣传与塑造,没有传播就没有影响。天津是曹禺出生、成长、成名的地方,曹禺在天津成名,天津报刊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曹禺在成为一个剧作家之前,有过一段时间的演员经历,曹禺回忆说":一个写戏的人如果会演戏,写起戏来就会知道演过戏的好处。"[1]这段演出实  相似文献   

13.
罗燕 《文化遗产》2010,(4):74-81
清代宫廷承应戏的演出十分频繁,这些承应戏在最初都是为了应合宫廷内的各种民俗节日、朝廷重要庆典等筵宴场合而专门编写的,可统称为"节戏"。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现存清宫承应戏的表演本和清升平署有关演剧的档案,以探讨节戏在演出中所呈现的仪式性特征,以及这些仪式背后所具备的宗教性、习俗性甚至政治性色彩。  相似文献   

14.
粤东地方政府对地方戏曲采用了"以捐为禁"的管理策略,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于粤东各地开始正式征收戏捐。民国年间,粤东戏捐从征收形式上主要分为戏班戏捐、戏院戏捐和乡镇戏捐三种,其征收所得广泛使用于党务建设、军队建设、基础建设与公益事业等方面。粤东戏捐征收与演剧管理相辅相成,对戏班的演出带来了一定的约束,整顿改良了晚清民国时期粤东地区的戏曲生态。  相似文献   

15.
天地大戏场     
旧时的戏台上常挂有一副楹联,道是“天地大戏场,戏场小天地”,用以解说戏剧与社会生活的相关关系,十分形象贴切。京剧名伶程砚秋先生当年说得好:“人生即是演戏,社会即是舞台,人人都是演员。”而所谓伶人,“不过是戏中串戏罢了”。  相似文献   

16.
皇太后、皇帝、皇后万寿、元旦、冬至清朝定为三大节。其制沿袭明朝礼制。自乾隆始,每年皇太后、皇帝、皇后生日期间,按例上演万寿节戏。万寿盛典戏主要演佛道等以某种形式向帝后祝寿之剧。在清朝大型的万寿庆典戏演出一共有五次:乾隆五十五年(1790)八月十三日八旬万寿、乾隆十六年(1751)和乾隆三十六年(1771)十一月二十五日崇庆皇太后(乾隆之母)六旬八旬慈寿;嘉庆二十四年(1819)十月六日六旬万寿;慈禧太后五旬六旬慈寿。  相似文献   

17.
《徽州木雕艺术》、《徽州石雕艺术》和《徽州砖雕艺术》相继问世。当我欣赏这些12开本、约20个印张、各有250多幅照片的“三雕”丛书后,被迷住了,打动了。尊重传统与创造未来怎样看待徽州木、石、砖“三雕”艺术,人们会抱有各自的见解。在艺术的长河中,今天的艺术应该说是昨天艺术的继承和发  相似文献   

18.
陈晓玲 《新闻世界》2012,(9):193-194
黄梅戏是长江流域农业文明的产物。她孳乳于民间祭祀相关的“社”会(祭祀土地的神会)和灯会,经过长期聚戏而形成的戏曲。黄梅戏起源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地区的采茶调。清康乾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水灾频发,采茶调被灾民作为谋生的手段,沿江而下,在以石牌为中心的安庆地区四处传唱,逐渐发展成为黄梅戏。从黄梅戏的地域文化特征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福建"作场戏"又称"阔公戏",乃是向地方神张大阔公祈福祝保的宗族祭祀演剧,目前仅存大田县文江乡朱坂村"丰场"与永安市槐南镇槐南村"人场"仍搬演。作场戏演出时,阔公与田公各司所职,各显神通。阔公神舆及香炉坐镇后棚,作为乡里宗族祭祀仪典中受享香火的主神;而子弟以"肉身"妆扮变身为田都元帅,在祭祀仪典中作为神灵化身"尸",甚或再手捧田公神像,或是与郑二连袂,以"双重"灵威坐镇前棚为场主,发挥戏神的职能神通。而作场戏以"祈丰保民/禳灾祈福"为戏出核心主旨,组合串连为"杂剧群"戏出结构,展示宗教科仪、歌舞、科诨与武术杂技等多元演剧型态,呈现兼融神圣祭仪与世俗娱乐的演剧特点。  相似文献   

20.
辛旭东 《传媒》2023,(8):73-75
<正>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转向全面乡村振兴,它是关系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国家总布局,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和《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数字”和“智慧”两个关键词,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时下,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科技革命蕴含强大的增长潜能与创新活力,正加速产业变革。信息流转加速、传播链条缩短、社交圈层打穿,促使更多社会力量以公益协作的形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扶持事业,如民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