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合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就光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改进人教版教材原有探究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利用传感器和光谱仪精确地测定了光波长和光合速率之间的线性关系,将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绿萝叶片的光合速率随光波长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又减小,蓝光(446 nm)和红光(640 nm)处光合速率最大,绿光(516 nm)处光合速率最小。  相似文献   

3.
可见光大致划分为:红光(650~760nm)、橙光(600~650nm)、黄光(560~600nm)、绿光(500~560nm)、青光(470~500nm)、蓝光(430~470nm)、紫光(390~430nm)。植物对光的吸收不是全波段的而是有选择性的,但不同绿色植物对光的吸收谱基本相同,就红(橙)、黄、绿、蓝(紫)4种波长的光而言,叶片对其的吸收能力为蓝(紫)>红(橙)>黄>绿。日光中强度最大的恰  相似文献   

4.
5.
开展“探究不同光质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教学,将WiFi传感器与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改变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实验过程可实时精确检测、操作简单便捷、智能互联多屏,有利于学生快速得到数据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光质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以模式生物果蝇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了红、蓝、绿三种单色光对果蝇各发育阶段和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蓝、绿光对果蝇的三龄幼虫、蛹、快羽化的蛹、成虫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红光的影响最显著,绿光的影响最弱;从性比与变异的角度来看,绿光显著诱导了果蝇变异,其他色光作用不明显。因此,作者认为特定颜色的单色光照可以在不影响子代品质的前提下提高果蝇的繁殖量,这为研究经济昆虫的增产技术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多种材料的实验比较,认为紫甘蓝是花青素变色反应实验的最好的材料.介绍了实验的操作过程,在实验中可观察到花青素遇酸变红和遇碱变蓝的典型现象和花青素扩散现象.  相似文献   

8.
以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研究对象,探讨芝芪菌质对中华绒螯蟹肌肉和性腺中肌苷酸含量的影响.将中华绒螯蟹随机分成4组,每组2个平行.第1组为对照组,常规投喂;另3组为试验组,在基础饲料中按0.25%、0.5%、1%的添加剂量加入芝芪菌质,饲养90 d后,采用HPLC法测定其肌肉和性腺中肌苷酸的含量.试验表明,中华绒螯蟹在食用芝芪菌质后,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雄性螃蟹肌肉中的肌苷酸含量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41.30%、11.59%和36.96%,差异显著(P〈0.05);雌性螃蟹肉中的肌苷酸含量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1.92%、15.79%和10.53%,差异显著(P〈0.05).但试验组的中华绒螯蟹性腺中的肌苷酸含量影响不大,显示芝芪菌质对芝芪菌质对中华绒螯蟹肌肉风味起到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商洛学院学报》2018,(2):58-62
采用密闭直接吸收法研究了3种农药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和农用链霉素对桔梗种植土壤微生物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农药作用下,土壤的微生物呼吸功能都受到了抑制,并随药剂浓度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随时间延长3种农药对土壤呼吸功能的抑制情况也表现出不同特点。其中甲基硫菌灵的抑制作用持续时间较长,施药46 d后才开始向对照恢复。多菌灵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功能的抑制幅度在施药第35 d最为明显,第7 d后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各剂量处理开始趋于向对照恢复。链霉素对土壤呼吸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各剂量处理整个过程和对照基本保持同样的变化趋势。另外,在施药前几天低剂量的甲基硫菌灵和链霉素都表现出对土壤呼吸功能有刺激和促进作用,整个过程3种农药的高剂量处理和对照之间差异显著,但各高剂量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教学》2008,(12):71-71
据东方网2008年5月6日援引中国新闻网消息,台湾“农委会”农业试验所利用选氮化钠诱变水稻”台农67号“建立了突变库,成功获得了紫黑色、深褐色、橘色及淡褐色等大米突变体,其中紫褐米所含的花青素最高,具很高的利用价值。实验显示,每克紫黑米米糠有9115.6微克的矢车菊(花青素的前体物)、805.1微克的芍药素(也是花青素的前体物);  相似文献   

11.
洋桔梗组培苗的伸长及生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茹 《考试周刊》2010,(10):176-178
本文作者以洋桔梗的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其茎节伸长和生根的一系列措施,设计了13种实验方案。结果表明.洋桔梗茎节伸长必须添加赤霉素,其浓度在0.5mg/L较佳。生根培养基可为1/2MS+NAA0.6mg/L+BR1×10^-5×10^-5。  相似文献   

12.
对生普洱与熟普洱茶中原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条件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并建立了原花青素的光谱分析方法.方法的回收率为96.7%~10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06%.生普洱茶中原花青素的含量为56.34 mg/g,熟普洱茶中未检出原花青素.  相似文献   

13.
对铁观音茶和茶茎原花青素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超声提取法,90%乙醇做提取剂,用1%的香草醛-盐酸溶液作为显色剂,对样品中的原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用原花青素标准品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A=8.301 3×C-0.047 3,相关系数R=0.999 6,原花青素的浓度在0.020~0.120 mg/mL范围内,吸光度A与浓度C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5%~101.5%,变异系数为0.01%,该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均较高,可按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紫色马铃薯Bora valley花青素的提取与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马铃薯的全薯、薯皮、薯肉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溶剂浸提(95%乙醇,0.1mol/L盐酸)法、超声波破碎提取法以及液氮-丙酮提取法这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对其花青素进行了提取,并使用分光光度计比色及pH示差法计算了花青素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的提取方法所测得的花青素相对浓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通过溶液浸提法得到的Bora的花青素含量为全薯为0.041mg·g^-1鲜重,薯皮0.109mg·g。鲜重,薯肉为0.030mg·g^-1鲜重.通过超声波破碎提取法得到的花青素的含量为全薯0.055mg·g^-1鲜重,薯皮0.156mg·g^-1鲜重,薯肉为0.038mg·g^-1鲜重.而通过液氮-丙酮提取法得到的花青素的含量为全薯0.028mg·g^-1鲜重,薯皮0.064mg·g^-1鲜重,薯肉为O.028mg·g^-1鲜重.其中,通过超声波破碎法得到的花青素的量较高.实验结果表明,Bora中较高的花青素含量可使其在天然抗氧化剂的提取及制备方面拥有更广阔的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木纳格葡萄籽中原花青素提取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pH值、温度、金属离子及其它食品添加剂对原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原花青素pH=2~6时降解缓慢,热稳定性较好;但在60℃以上温度时原花青素会受到一定影响;Cu2^2+、Pb^2+、Mn^2+对原花青素影响较小,Fe^3+和Sn^2+对原花青素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声波法从不同发酵类型的茶叶中提取原花青素化合物,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并建立了原花青素的光谱分析方法.方法的回收率为99.15%~104.5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27%.结果表明,3种不同发酵类型的茶叶中原花青素的含量情况是:不发酵的绿茶含量最多,其次是半发酵青茶,全发酵红茶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比甘草单煎以及与桔梗共煎后抗炎成分含量的变化探究甘草桔梗的配伍机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甘草提取液以及甘草-桔梗提取液中的抗炎成分主要是甘草酸以及甘草次酸进行定量分析;甘草酸在0.02~2 mg/m L浓度内保持较好的线性关系;甘草次酸在0.02~1 mg/m L浓度内保持较好的线性关系。重复性实验甘草酸RSD为1.30%(n=4),甘草次酸RSD为1.41%(n=4);精密度实验甘草酸RSD为2.00%(n=5),甘草次酸RSD为1.73%(n=5);稳定性实验甘草酸RSD为1.32%(n=4),甘草次酸RSD为0.85%(n=4),供试液中的甘草酸以及甘草次酸能够在9 h内保持稳定;回收率实验中甘草酸回收率等于96.96%(n=3),甘草次酸回收率等于106.41%(n=3)。相比于甘草单煎,加入桔梗后,同数量的甘草通过煎煮,增加了抗炎物质的含量,从而提升了该方剂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野葛花中的总黄酮、花青素和总多酚的含量,为野葛花深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野葛花在花蕾期、盛花期和终花期时总黄酮、花青素和总多酚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在盛花期时均达到最大值,分别是1.61%、2.12%和4.11%.提取野葛花的总黄酮、花青素和总多酚时,适宜在盛花期采收.  相似文献   

19.
介绍和分析光抽运的原理及其对光磁共振实验中扫场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商洛学院学报》2017,(6):42-46
为了研究植物根际促生菌对桔梗的促生效应,并为克服桔梗连作障碍的促生菌剂研发提供优良的菌种资源,以溶磷和解钾能力为筛选指标,从商州区油菜根际土壤中分离了根际促生细菌,通过测定产氨、产IAA和固氮能力等多项指标对促生菌进行了筛选,进一步通过接种菌悬液的种子萌发试验测定了分离的菌株对桔梗幼苗生长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从油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9株同时具有溶磷和解钾能力的功能菌,其中6株菌(N-1、N-3、N-15、N-33、K-25、K-18)具备产氨、产IAA和固氮能力,3株菌(N-1、N-15、K-25)接种后的桔梗种子发芽率和幼苗茎长均明显高于未接菌的对照组,对桔梗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其中K-25菌株的促生效果最强。证明了从一种植物根际能分离到对另一种植物有促生作用的功能菌,促生菌在不同植物根际的分布和作用存在交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