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遥县梁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堡寨聚落风貌、众多庙宇分布和晋商豪宅遗存构成梁村独特的信仰空间和文化景观。村中的神宫戏院与一般神庙剧场布局不同,不附属于哪一座神庙,在保持演戏酬神观念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更加突出剧场功能,形成了特有的地方演剧习俗。神宫戏院创造性的建设,从古代剧场发展史看,可视为走向独立剧场的一种过渡形式,也是神棚剧场的一个典型标本。  相似文献   

2.
露台为戏曲提供了演艺之"台"的基本形态和功能属性。宋代乡村神庙始建舞楼、献楼等建筑,被认为是在露台之上加设顶盖而成。受经济因素制约,富足则兴工改造,窘迫则维持原貌,故露台与舞楼等长期并行存在。相较于舞楼等研究,建筑学及戏曲学者对露台给予关注不多,尚没有对露台定义、形制及其功能做深入探究。田野调查表明,众多神庙之中仍有露台建筑遗存,结合历代碑刻及相关文献,为露台的形制探析与价值判定提供依据,表明金元时露台建造工艺成熟,并未在全国意义上衰落。露台渊源于古代方坛,世俗生活突出其宴飨娱乐,神庙露台也借鉴世俗生活,兼祭礼和演艺并重。素方形与须弥式是露台两种基本形制,演艺类型多样,亦有雅俗之别。戏曲演艺自露台析出可以视为戏曲不断成熟的标志之一,但并不意味着露台就此衰落。露台"理想型"的提出可尊重民间露台的多样性,寻求较开放的剧场判定思维。  相似文献   

3.
商丘碑刻文化遗产极其丰富,碑刻的管理、保护和利用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也面临许多问题。文章简述了商丘碑刻文化遗产的存世情况,分析了商丘碑刻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政策、文化联盟、监督、激励和考核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一系列保障机制,保障商丘碑刻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雁北历史悠久,戏曲碑刻内容丰富,涉及了剧场修建、祭祀演剧、活动组织等多个方面,颇具地方特色,是了解和研究雁北古代剧场与戏曲发展状况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5.
歌舞伎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表演艺术瑰宝之一。歌舞伎经过优秀表演艺术家四百多年来在艺术上的不断潜心研究与创造,深受广大民众喜爱。从剧场舞台装置的革新到演艺的精进,日本的传统艺术的创新能力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与多个领域的合力支持有密切关系,包括了日本艺术文化振兴会、国立剧场、商业机构松竹、民间团体松尾塾等。此外,其发展得到了学术界与文学界的长期关注。本文从歌舞伎发展过程中不断寻求发展的理念、官方机构和民间力量的汇集以及构成歌舞伎文化产业成功发展的模式,探索其成功的因素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陶维平  胡晶 《湖北档案》2014,(11):16-18
1994年12月,武当山古建筑群以其独特、具有天才创造力的规划和建筑杰作,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武当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历史的车轮中,东西南北文化相互繁衍、交融、积淀,孕育了深厚、丰富、独特的武当文化。其中武当山碑刻就是武当文化遗产中的一支奇葩。武当山现存各类碑刻、摩崖共1300通,包括圣旨碑、记事碑、功德碑、墓志碑、画像碑、书法碑等。在这些遗存的碑刻中,不仅富蕴着明王朝的宫廷文化,同时也吸纳了诸多民间文化的精髓,记录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沧桑历史、逸闻趣事。  相似文献   

7.
刘静 《中国档案》2012,(10):78-79
2012年6月,北京市天桥演艺区蓝图出炉。未来8年内,天桥地区即将建成北京最大的剧场群,走过近六十年风雨的天桥剧场包含其中。1953年,为承办国家大型文化活动,中央政府投资在北京中轴线前门大街南端建成了天桥剧场。次年苏联十月革命节前夕,北京市进行了天桥剧场的扩建工作。北京市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为我们讲述了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英雄的山。太行人民,英雄的人民。我们人民日报太行纪行组一行从踏上太行起,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太行革命历史浓抹重彩的英雄画卷:华北革命烈士陵园、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一二九师司令部、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十字岭左权将军纪念亭、西柏坡纪念馆……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太行老区大地时,眼前又涌现出带领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共同致富的新一代英雄群体,他们中有西戍村党支部书记刘金鱼、郝家村党支部书记郝泉水、无坊村党支部书记韩二秃、下口村党支部书记阎惠生、西水碾村党支部书记郄德培……在涉县西安居村,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动人的景象:在红旗招展的水利工地上,男女村民们肩扛手抬,兴修蓄水池和水渠。70多岁的老大娘坐在池边,  相似文献   

9.
《敕存汤王行庙之记》刊刻于宋开宝三年(970),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舞亭碑刻,其"凸"字形的舞亭形制,对于探讨中国早期神庙剧场形制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碑文表明山西阳城的商汤信仰早在唐五代时期即已萌芽,至宋初继续发展并日趋繁盛。碑文中描述了宋初民间祠庙的建筑形制,对于研究当时的民间建筑具有一定的价值。碑刻记载了民间祠庙祭祀用乐为胡部乐,此乐由唐至宋,经由乐户的传承而兴盛。碑刻显示宋初神庙祭祀贡品包括象牙、麒麟等域外宝物,这类物品在宋初民间祭祀仪式上的出现,充分体现了唐宋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记者李雅琴)初秋时节,太行腹地,和顺古邑,满目苍翠。8月21日上午,在山西省和顺县凤台村,在蒙蒙细雨中,本刊参与援建的凤台村农家书屋举行了揭牌仪式。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11.
2012至2017年,广西哲社—桂林散碑石刻项目调查组在广西桂林金山龙泉寺区域,陆续发现寺庙遗址及唐五代时期佛教摩崖造像、纪年造像题记。题记实物文字显示,这是迄今桂林发现唐代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的佛教造像。比桂林西山李实造像早7年,比有争议的《上元造像题记》早4年。五代纪年造像,是桂林迄今发现唯一的南汉纪年造像。报告以田野调查形式,详细记录了该区域内相关遗址面貌、遗迹遗存、墓葬、井泉、寺庙器具和不同时期摩崖造像、碑刻的内容、形制、尺寸比例、保存状况等,对研究考证西山唐代佛教造像的承接关系及岭南佛教传播渊源,深入研究桂林唐宋以来佛教史、摩崖石刻文化及南汉时期历史,提供了新材料。龙泉寺佛教遗迹与古道遗迹,反映了唐代桂州的西南交通状况;碑刻文献则对该地区寺庙规模、变化,及唐代高僧白鹿禅师行迹、明代桂林社会状况,提供了新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2.
一个小渔村早在宋代,濒海的古扶胥港(今黄埔南岗庙头村的菠萝庙)由于泥沙淤积而不适宜海舶停靠,琶洲一带渐成外船停泊之地。港口的兴起,带动了当地村落的发展,黄埔村也初现雏形。黄埔村原来称"凤浦",意为水鸟聚集的泥滩地。后来外国商船常在此汇集,外国人讹读"凤浦"为"黄浦",久而久之又成了"黄埔"。黄埔村北帝庙有8块碑刻,明确记载此庙首建于北宋时期。  相似文献   

13.
张杰 《历史档案》2021,(3):100-106
清代满文碑刻内容丰富,涵盖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军事战争、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其中以人物传记碑、边塞纪功碑及宗教庙宇碑数量最多.清代以武立国,在入关之初及康熙朝,封赠了大量为后金建国及入关后统一过程中立有战功的人员.乾隆朝继续统一西北战争,设立大量边塞纪功碑,以向世人昭示新的疆域观念及大一统思想,强调国家的统一与...  相似文献   

14.
剧场在当代的重要性,正是其实体和象征、符码、媒介、表演、剧场性的变更等多重意义组成的。它在两个方面牵动着我们时代审美图像、景观的变迁:一方面,剧场的内部结构、剧场的观演关系和审美潮流与时俱进,呈现出一种景观变迁;另一方面,在剧场之外,这些剧场隐喻意义的延伸导致社会剧场化,不断生成新的场景。这种本质上属于空间表演的“景观”正在改变我们与生活其间的空间的关系。我们用空间表演为主旨,既可以观察当下城市空间剧场内部的审美流变,也可以观察城市空间(剧场外部)的空间形态和趋势,使得研究“空间表演”和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全球化”步伐产生一种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5.
四廖承志到达太行涉县,行装甫卸,即发电报给跟随党中央、毛主席行动的范长江,要他负责随时向中央请示有关新闻宣传事宜,每周将宣传要点电告太行,同时也请留意太行发出的稿件,随时提出意见。从这时起,承志同志通过范长江的小分队同党中央保持密切的联系,凡是他认为比较重要的事情,都做到向中央事前请示、事后报告。每次社委会会议结束,大都是由他亲自起草给中央的报告。有一次我(因我当时是社委会秘书)代拟电报时,漏掉一项重要内容,受到他严肃的批评。长江同志率领的小分队(代号叫四大队),跟随中央转战陕北。除担负联络太行的任务外,中央发表的重要文件和中央同志写的社  相似文献   

16.
刘竹 《北京档案》2021,(12):46-48
碑刻是镌刻在地面立石上的文字或图画,也被称为"刻在石头上的史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碑刻的内容涉及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将法律法规、讼案事例及契约凭证等刻于碑石亦成为碑刻的重要分类.法律碑刻指经过一定程序,刻载内容具有一定法律效力和约束力的碑刻[1].这些碑刻,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法律的法条、内容、实施及其效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有为数不少的法律碑刻流传至今,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7.
王潞伟  苗田 《文化遗产》2022,(2):108-115
目前,对于木偶皮影戏的固定戏台建筑遗存关注还不很充分,通过对平遥地区原地留存的几座木偶皮影戏台的调查和研究,认为木偶皮影戏成本低、演出频率高、以及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场域是驱使木偶皮影戏固定戏台建筑创建的主要缘由。对木偶皮影戏台的调查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剧场的类型研究,而且为“禁戏”“夜戏”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超 《图书与情报》2023,(3):136-144
上海“孤岛”时期的复社是党领导下创办的出版机构,出版了《西行漫记》《续西行漫记》《鲁迅全集》等一批红色文献和进步文献。近年来在对复社的出版物考证后发现:《中国革命性质及动力》是《续西行漫记》正式面世前推出的单行本,其文献价值在对复社所发行的图书和出版史研究中未曾提及,有可深入研究的空间;复社《鲁迅全集》纪念本的遗存较少,但收藏者既有之前未曾发现的公共机构也有私人藏书家,尚需进一步梳理及挖掘。  相似文献   

19.
在山西日报的十年 1949年4月,上级机关要加强《新华日报》(太行版)的力量,从太行区所属各地委抽调笔杆子,李珊从此踏入新华日报大门。1949年8月,《新华日报》终刊,成建制转到山西,称《山西日报》社,社址就在王羲之飞笔点太原的太原城。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对陕西省户县社火的现代化演变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并对户县社火的传承人、户县宋村村民进行了深度访谈.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市场经济发展、大众媒介入驻、流行文化侵蚀、政府权力入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社火的组织形式、表演形式、表演剧目、精神内核都发生较大改变.随着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供社火表演的共同场域以及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