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潮州木偶戏俗称“皮猴戏”,又称纸影戏,因为它是由台面蒙上白纸的皮影戏演变面来,潮州木偶戏的偶像木质身,泥塑头,潮绣服装,身上安铁枝,这些“演员”又称“皮猴人仔”,体高为8市寸至一市尺半。最大的增至1.8市尺。  相似文献   

2.
《中国博物馆》2009,(3):121-121
6月13日是“文化遗产日”,为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2009年6月10日至6月24日,中国美术馆特别策划“古风遗韵——中国美术馆藏面具木偶艺术精品展”,精心遴选约60件馆藏面具、木偶艺术珍品,作为对这个特别日子的献礼。  相似文献   

3.
沈毅玲 《东南传播》2011,(5):122-125
木偶是我国古老的艺术形态之一,在当下的时尚与现代元素的冲击下,木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巨大的困境。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木偶艺术等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也需要吸纳新的理念以提升自身文化创造力,适应新的社会文化需求。本文以漳州布袋木偶为例,着力分析当前木偶文化传播中的障碍性因素,并试图融入体验经营理念,从体验经济的视角探讨木偶文化传播的新策略,进而提高木偶艺术的认知度,促进木偶的产业化发展,使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广佛地区古戏台向称较少,但其实不然。就迄今看到的文献史料而论,广佛地区寺庙戏台密集,北方那种“村村有庙,庙庙有台”的情况在广佛地区也存在。此外,广州的衙署戏台、广佛两地的会馆戏台,成为这一地区古戏台的两个亮点。其中,作为古戏台一个类别的衙署戏台以往被忽略,而道光时期佛山的“班馆”因市场需求而产生,近似于现代剧场,迄今尚未受到关注。而西方人笔下、镜头下的广州戏台资料,对于剧场史的研究也足资参考。  相似文献   

5.
2018年2月6日上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匠心传承-徐竹初,徐强父子木偶艺术展“开幕。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漳州木偶头雕刻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中极富特色的艺术瑰宝,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徐竹初、徐强父子是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6.
关于山西省芮城县永乐宫龙虎殿(亦称无极门)戏台,多数学者认为其是一座元代宫门兼戏台的建筑,更有甚者,认为其是山门戏台之"鼻祖"。但随着笔者对中国古戏台的大量实地考察与深入研究,认为永乐宫龙虎殿兼做山门式搭板戏台并非元时既有,当为后期改造所为。此外,在对全国道教宫观创设戏台调查统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考证,可知中国道教宫观专门创设戏台兴起于清康熙年间,但就全国道教宫观而言,专设戏台建筑的道教宫观所占比例甚小。  相似文献   

7.
记得孩提时代,我常和伙伴去老家那个“露天剧场”(说是“露天剧场”,其实是临时搭起来的戏台)看皮影戏《猪八戒背媳妇》、《三打白骨精》。那时候,电影、电视还不普及,人们的主要娱乐活动就是看皮影戏或是听秦腔了。以后,随着我外出上学、工作,离陇东越来越远了。不知何时,皮影也从我的视线里消失了,严格地讲,是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曾几何时,皮影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几乎成为隐藏在百科全书中的一个词条。近日,我偶然从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环县道情皮影这项保留在陇东地区的古老民间艺术仍然保持着旺盛的活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8.
正传承人简介:刘华,1943年出生,汉族,陕西省华县大明镇吕塬村人,著名皮影戏表演艺术家。15岁考入陕西省戏剧学院学习秦腔、迷糊、碗碗腔剧种,并学习板胡、月琴、二胡等乐器演奏。师承皮影戏碗碗腔大师潘京乐,以板胡见长,同时司职签手。1975年在北京参加全国木偶皮影戏调演,获得集体二等奖; 1976年在华县成立专业皮影剧团,任团长; 1987年在唐山参加全国皮影戏调演,获得集体二等奖,次年拍过电影《含  相似文献   

9.
临高县位于海南岛两北部沿海,是与高山岭、文澜江相伴的海滨小县城。虽然临高县面积仅1317平方公里,人口仅四十万,但这个小县城却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临高县历史悠久,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有人偶戏、临剧、琼剧山歌、渔歌“哩哩美”等,尤其是人偶戏更被称誉为“世界少有,中国一绝。”临高人偶戏从古至今。自成一派,是我国木偶艺术园地里稀有而珍贵的剧种。  相似文献   

10.
农余彬 《大观周刊》2012,(25):37-37,77
音乐是剧目的灵魂,本人参与创作的《小美人鱼》,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木偶芭蕾舞剧,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结合创作实践.总结了该剧的音乐创作心得,以期促进我国儿童音乐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登村魁阁戏台坐落于剑川沙溪镇段家登村前,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台顶梁上题"清光绪癸卯年大吕月下浣毂旦重修",既光绪二十九年(1903)。魁阁为三层重檐歇山顶建筑,戏台设于二层,平面呈凸字形。戏台由四根木柱支撑,台口两根外柱立于一对造型生动的石狮上,木柱上书楹联:"水秀山青何处得琼楼  相似文献   

12.
匹诺曹是《木偶奇遇记》里的虚拟人物,这个倒霉蛋每说一次谎话鼻子就会长出来一截,把自己的罪错写在脸上。世界对他不留情面,一个小小的谎言也不能从他嘴里说出,因为他的使命就是真实。  相似文献   

13.
在我十多岁的时候,舟山(定海)的一班布袋木偶戏表演团来村里表演,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木偶戏。我看见精美的木偶在小小的戏台上灵活地舞动,加上叮叮咣咣的配乐、依依呀呀的配唱,气氛热闹极了,顿时就被  相似文献   

14.
<正>刘满仓,1965年生,甘肃省定西市固堆河村村民,刘氏皮影戏第七代传人,从小耳濡目染皮影戏,16岁跟随家族皮影戏班敲碰铃、打甩板、拉胡琴,20岁领班演唱皮影戏,2018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皮影戏(通渭影子腔)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获定西市“陇中工匠”称号。影子腔皮影戏在刘家每一代传人手里,都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历经七代,凝结成地方文化交融的结晶——通渭影子腔皮影戏。连续七代传承;演出中影子腔、秦腔和道情兼用;至今仍保持每年五月麦收后至七月中连续四五十天的自然演出;艺人“高台教化、灯下说书”的价值使命感;不“种耳音”就不是原汁原味的传承;传承人向皮影戏内部深挖探索艺术特色;非遗保护政策落实到影子腔皮影戏的情况和反馈,这些都促使我们与刘满仓老师的深入交流((1))。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皮影戏是一种集绘画、雕刻、戏剧、音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古老民间艺术形式,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本光盘具有以下特点: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作品通过“人”“影”“戏”三个模块,全面介绍了中国皮影戏悠久的历史、精美的皮影造型和高超的表演艺术。题材新颖、主题突出、内容翔  相似文献   

16.
汤淑君 《中国博物馆》2002,(4):68-70,67
丰富多彩的游艺活动及特点。拙中寓巧的皮影戏。皮影戏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元代时,皮影剧院戏曾传到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稍后,又传至东南亚。清代乾隆年间,皮影戏传入法国巴黎、马赛和英国伦敦,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在河南农村,  相似文献   

17.
如果按照中国传统概念,以二十年为一代,那么可以说,中国建筑研究已凝聚了一代人的努力,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历史阶段是,一些中国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以一种“中国人研究中国建筑”、“中国建筑教学不能只用外因教材”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自尊感,奋起从事中国建筑研究,振兴民族学术。他们以深厚的国学根基,吸收西方科学方法,深入实地调查研究。从史料的征集、艺匠的寻访到制度的探索、“天书”的“破译”等.都顺藤摸瓜,追根溯源,基本上将中国建筑历史理出了头绪,建立了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体系,成就非常伟大。前辈朱启铃、…  相似文献   

18.
一座距今已有820年历史的金代古戏台在山西省高平市被发现。这个戏台比之前认为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台的山西临汾牛王庙戏台还要早110年。该戏台在高平市西北王报村村北的山岗上,在二郎庙建筑群的最南端。戏台坐南面北,正面台基的青石上刻有化生童子、莲花、缠枝花等图案。图案上方的题记为:时大定二十三年岁次癸卯仲秋十有五日石匠赵显赵志刊。文物专家据此认定,戏台的建造年代为金大定二十三年,即公元1183年。戏台建在一米多高的台基上,平面为正方形。台基略呈长方形,长7.4米,宽5.9米。台基的束腰部分两侧有石雕力士,中间为两个石雕狮子。戏…  相似文献   

19.
罗兰·巴尔特认为,图像很少以脱离某种解说文字的形式单独呈现,我们所应用的语言或者文字削减了图像的多重可能涵义。《男人装》在“8·3男人节”制作的这一期封面上不再有性感挑逗的封面女郎,不再那么赤裸裸的向男性兜售性概念,而换之以相对保守的、肢体略显僵硬的木偶形象,而这一木偶形象真的可以成为男人节的“偶像木偶”吗?这一期杂志封面的文本到底暗含了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本文从符号角度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20.
正传承人介绍~(1):薛宏权,生于1968年,陕西省华县人。14岁学习皮影雕刻技艺。现为中国木偶皮影学会理事,国家级非遗项目"华县皮影戏"技艺非遗传承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渭南市民协、皮影协会副主席等。2004年创建"华州宏权影艺文化传承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皮影制作、皮影工艺品的设计开发及销售、皮影戏演出、传承人培训等。公司被先后评为"陕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单位""陕西省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单位""陕西省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单位"等。作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及非遗技艺大赛屡获金奖。因其技艺精湛,被上海戏剧学院聘请为专业课主教老师,西安美术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