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需要呼唤创造型教育,而创造性教育,既看重学生的自然属性,又看重学生的社会属性。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气氛和信任、支持、合作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出新一代的创新人才。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抓住中学教育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乃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当前,舞蹈教育在我省高校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高校舞蹈教育要根据社会现实需求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随着时代发展对教师传统观念和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不断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舞蹈教育与社会合拍、与时代同步。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育理论是苏霍姆林斯基全画和谐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劳动和劳动教育问题上有许多贡献和创新,“创造性劳动”问题是其中最大的创新和贡献。 “创造性劳动”这一词语的含义,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理解的呢?他认为,人类社会已进入创造性劳动时代,“体力劳动在社会现阶段更加隶属于智力创造活动,体力劳动越来越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具有本源性价值、过程性价值和时间性价值等三个价值维度。在全媒体时代,劳动教育面临“劳动谋生”价值缺位、劳动过程弱化和劳动情感遭受网络文化侵蚀等困境,导致劳动教育偏离劳动自然性、主体创造性思维及劳动人格弱化等一系列问题。在全媒体时代,学校劳动教育要融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闲暇教育,坚持劳动教育的自然生态伦理,强化劳动教育的本源性和过程性价值,以此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和创造性思维及能力。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基本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一种课程形态。它强调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设置这门课程,其主旨就在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它的产生既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追求课程综合化的现实需要,可谓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的  相似文献   

6.
<正>据有关调研显示,中小学生在花草树木种植、烹饪、手工等简单劳动教育中参与度高,而在略显复杂、技术含量高的创造性劳动教育课程中参与偏少,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设计、发明创造、科技实践、工艺制作”等内容,仍未完全纳入劳动教育课程的范畴[1]。彰显“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2],在传承传统劳动教育的基础上,向新时代劳动教育转向,成为当前劳动教育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7.
创造性劳动教育意在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造的劳动精神,能在劳动中发现并运用智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产生创新性的劳动成果。STEM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将STEM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劳动教育,开辟了创造性劳动教育的新渠道。结合创造性劳动教育的本质及其与STEM教育的关系,创造性劳动实践以发现与分析劳动问题、设计与优化创造方案、创制与改进实物作品为实践路径,以劳动手册、劳动成果为评价手段,引领学生亲历创造性劳动的全过程,提升创造性劳动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8.
论教育的创造性与创造性教育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中国的现代化呼唤创造型人才,教育需要创造性,这是时代的客观要求。探索教育的创造性规律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规律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最基本、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一、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创造活动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要根据社会的要求和人的发展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把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科学知识、思维方法、劳动技能、审美情趣、人生信仰等传递给学生,创造性地提高其素质,开发其潜能,发展其个性,并使他们逐渐成为社会的、文化的、个性的主体。教育既具有继承性,又具有创造性。尤其是现代社会,教育是整个社会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9.
二期课改把教育目标定位在:既适应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教育应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空间。本人根据小学《生活与劳动》课题材广泛,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都很强,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好场所的  相似文献   

10.
劳动技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是对小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途径。开设劳动技术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有利于他们将来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同时促进了他们特长的发挥和发展。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强化动手操作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利用这一特点,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劳动与技术课程强调每个学习者都应通过现实的亲自操作过程获得直接经验,获得操作体验。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是以操作为基础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建立在操作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能力的综合学习。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废旧的彩色的打包带和纤维带可以做环保袋花篮、吊兰等。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使用所料管、塑料丝、软所料袋等做什么呢?这时可以分组讨论,自由想象,有创造性的实践操作。在制作过程中,及时利用一些优秀作品激发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设计方案。如此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自我实践操作中不断地变化,深入。这样行之有效的实践操作训练,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最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小学“科技+”劳动课程是以科学技术学习和科学实践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科技素养和创造性劳动能力为目标的劳动课程,具有科学性、基础性、阶梯性、实践性、社会性等特点。在这样的课程中,学生在劳动任务中体验和磨炼,在科学探究中思考和创新,能发展劳动情感、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劳动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2.
如何整体构建系统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如何充分发挥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合力作用,探索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路径?这是当下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开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小学自1998年开展劳动教育以来,基于“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小学生”的育人目标,不断完善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劳动中丰富情感、明白事理、养成习惯,逐步提高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养,从而为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创造性学习习惯,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发展创新思维,为将来从事创造性劳动,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为此,高等院校必须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建立以实施创新教育为核心的课程和教学体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4.
二期课改把教育目标定位在:既适应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教育应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空间.本人根据小学<生活与劳动>课题材广泛,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都很强,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好场所的特点,开展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小学劳动技术教学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与技术意识有重要意义。《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核心,学生的劳动与技术课程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性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6.
劳动教育课程既能满足学习者个体成长的需求,又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是劳动教育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课程倡导"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素养的培育,而这需要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中得以落实.基于生活体验视角的劳动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其时代追求体现在基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劳动教育课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第三次全教会强调,教育要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改变课程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教育发展的这种新形势,如何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便成为我校应用题教学研究的重点。一、应用题教学现状的剖析1.教材中某些陈旧的应用题素材脱离了新时期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课本上的应用题素材,同现代社会生…  相似文献   

18.
在学校教育中,要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但在时代的发展中,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学生们的智力教学,缺乏对劳动课程的重视,违背了我国的教育目标.基于此,本文结合九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劳动教育的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在德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其目的是学生养成创造性学习习惯,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发展创新思维,为将来从事创造性劳动,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为此,高等院校必须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建立以实施创新教育为核心的课程和教学体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雇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思维品质教育,激发、保护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潜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既发展学生的智力,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