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思政”融入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有助于实现医学院校的育人目标。本研究以某医学院校2020级160名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为例,阐述了“课程思政”融入《全新版大学高阶英语听说教程4》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该课程基于“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机地将“医学院校的专业性”“大学英语的人文性”和“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三个维度进行协调统一,从而实现了大学英语课程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2.
《集宁师专学报》2022,(1):21-23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大学生基本英语学习技能,也承担着浸润大学生思想理念的使命,是践行“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不容忽视的教育领地。本文以“三全育人”为理论框架,拟从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方面展开研究,探讨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新模式,以实现语言技能培养和思政育人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新时代艺术院校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将英语的“工具性”与艺术专业的“人文性与思辨性”有机融合,以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目的。本文以广西艺术学院大学英语一堂示范课程为例,展示艺术专业学生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沉浸式”教学设计的过程及效果,以期为我国艺术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郭琳 《英语广场》2023,(14):71-76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思维和新模式,各高校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推行课程思政,通过课程思政完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模式,在育人方面形成更有效的措施。本文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实践,提出英语教师可将人文关怀、哲学思辨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现大学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功能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作为高校的必修课,“大学英语”课程课时多、历时长、覆盖面广,其人文性和工具性决定了它能够发挥良好的思想教育作用,在帮助学生提升语言技能的同时,传递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德育功能,高校英语教师应提升自身政治素养,改进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将“大学英语”与“课程思政”相融合,以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并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6.
大学英语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有助于融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为一体。本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视听说教程4》(思政智慧版)第一单元How We Behave Is Who We Are为课例,基于POA和ZPD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究课程思政视阈下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一体两翼”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习者语言能力,充分发挥语言教学立德树人的作用,促进语言教学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7.
各高校都在研究和实践课程思政。大学英语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数形,在"金课"建设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有着自身的课程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达成大学英语新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胡志红 《英语广场》2020,(30):58-60
课程思政理念揭示立德树人,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它融入所有的课程之中,是所有课程的最终目标。大学英语作为一门主要的公共基础课,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和思辨性,它既是语言学习、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本文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Living Green为例,探究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堂。  相似文献   

9.
在中医药国际传播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日语与医学交叉融合过程中,中医类院校大学公共日语课程思政要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核心地位,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大学公共日语课程思政改革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教师应积极提高个人政治觉悟,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努力拓展医学人文教育的渗透作用,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过程性评价等教学环节实现中医类院校大学公共日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大学英语课程学生众多、学分学时较重、教学内容特殊,必然成为课程思政的主阵地。当前大学英语课程在文化内容方面引进来多于走出去,对国家传统文化、当代核心价值观和时代实践关注不够。本文以大学英语国际班“雅思写作”课程设计为例,阐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路径和方法,展示如何将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思政性统一起来,为课程思政改革守好渠种好田。  相似文献   

11.
新医科建设对医文结合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是医科院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其课程思政建设具有迫切性与必要性。文章以文秋芳教授提出的POA(Prodution-Oriented Approach,产出导向法)为理论及实践依据,以山西医科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为例,通过“驱动-促成-评价”3项核心环节构建医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策略并论证其可行性,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为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学人才贡献应有之力。  相似文献   

12.
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能够充分体现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同时也能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构建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通过分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发展现状,提出构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结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和评价办法,为更好地解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国凤 《海外英语》2023,(7):135-136+139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一门重要的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公共基础课程,在“课程思政”的教育政策及《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的指引和指导下,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对外传播的重要教学实践阵地。该文对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背景进行了分析,从大学英语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重组、增强教师队伍跨文化交际意识四个方面,在“课程思政”理念下研究如何进行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突破口在于依托ELF理念,聚焦“国际性”价值中真实语境的多元取向,祛魅“工具性”中标准英语的单一导向,贯彻“人文性”中纵横中外的全球视野。以ELF意识为载体,ELF理念在机理上契合课程思政内隐的主流意识形态,既有利于创设“三联动”目标效应与“三合奏”内容体系,也有助于化解评价机制不完善的堵点和难点。该隐性路径在实践中首先需要在教师队伍中推行用中国智慧培养适度语言态度的表率,继而在课堂教学中推动态度转变与价值引领互促于课程知识与能力提升的知行共显体系,实现思政教育与课程建设“化合为一”之境。  相似文献   

15.
大学英语教学应自觉承担起价值引领重任,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需体现医学教育的育人理念,其特色内涵可界定为“语言+思政+医学人文”。围绕这一特色内涵,提炼现行教材中可挖掘、可融入的思政元素,为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素材和参考。在教学设计方面,以“产出导向”为架构,以“叙事医学”为路径,融合语言学习、思政育人、专业素养三个目标,切实提高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行业英语课程集工具性、人文性于一体,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其中环保行业英语课程以语言为载体传播生态环保理念,形成了以生态教育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绿色教育思政资源和模式。但是,如何在环保行业英语课程中进一步运用这些独特的思政资源,促进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迁移,仍是当前环保行业英语课程的重点难点。为此,引入学习迁移理论为环保行业英语课程建构一种以绿色教育为目标的五维思政机制架构,在双向挖掘、社会适应性、价值延扩性和文化价值四个原则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建设潜力和思政育人元素,凝练“学语言提素养,学语言践初心;学语言强自信,学语言爱祖国;学语言知不足,学语言知奋发”三大思政主题,并利用三大课堂和多元评价多维度融入思政育人元素,促进绿色教育育人目标达成,对提升行业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甘容辉 《海外英语》2023,(2):122-124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是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通识类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具有课程门类多、受众面广、课时多等特点。推进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十分必要,事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成败。其融合路径在于: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教学能力,要把握好不同拓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点,挖掘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推送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革新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分析"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解释"文化自信"和"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进一步阐述"课程思政""文化自信"及"大学英语"之间的关系。大学英语课程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性,其人文性特征决定了该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国际意识和人文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这与"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要求高度一致,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具有了丰富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是解决大学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一个重要实践。高职院校英语笔译课程不仅具有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应用性,同时以其独特的人文性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依托和灵感。该文以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为例,通过分析目前应用英语笔译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并结合学生需求,旨在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层面探索如何让课程思政更好地融入专业教学,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真正落实“三全三圈十育人”。  相似文献   

20.
宋秀梅 《大学教育》2022,(12):119-122+131
目前,各高校普遍设立的人文通识课程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种全人教育与课程思政存在高度的契合性。文章在通识教育与课程思政结合的可行性基础之上,以人文通识课程俄罗斯历史与文化为例,从培养教师的课程思政理念与能力、挖掘人文通识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设计人文通识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环节、创新融合课程思政的人文通识课程教学模式、构建课程思政过程性评价体系几个方面论述人文通识课程如何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