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陕西民歌作为地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土作家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密不可分.贾平凹小说创作中具有鲜明的民歌意识.这种意识不仅表现在民歌无形间影响着贾平凹文学观念(民间立场和"真情"文学观)的形成,而且作家自觉地将民歌栽入小说文本之中,构建出一幅幅民歌版"清明上河图",并赋予新的意义和内涵,即用民歌表达民间立场,借民歌弘扬民间价值观念,以民歌书写地域风情.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作家对部分民歌进行了再创造.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贾平凹是一个具有自觉艺术意识并不断通过创作来丰富和充实自己艺术表现手段的作家.和新时期先锋作家们不同的是,贾平凹注重从中国传统的审美因素中,寻找自己的创作切入点,在传统审美基础上,去发掘新的表现.贾平凹小说艺术意识中重整体、重精神、重意象的观念是对中国传统审美理论的传承.  相似文献   

3.
作家的美学追求是其作品生命力之所在。作家的审美意识,决定着其作品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贾平凹作为当代中国富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散文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表现出鲜明的归真意识。  相似文献   

4.
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美的形式和吉祥的内容融为一体,用质朴、自然的形式展现了吉祥、乐观的生活理想.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审美理念、造型手法、艺术功能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将民间美术融入高校设计教学有助于民间艺术的传承和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因此,应通过多种方式强化民间艺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龙灯是深受民众欢迎的民间艺术形式。湘西高山村落的独舞纸扎龙灯 ,颇具中国民间“龙舞”艺术的雏形 ,较好地保留了民间的永恒性主题 ,保留了古老民间艺术的功利性特征和独特的审美个性  相似文献   

6.
民俗与贾平凹的散文创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 ,文学艺术对民俗关注的历史源远流长。对民俗内涵的描摹与开掘 ,是贾平凹探讨民族文化与心态、表现创作的“民族的味”的一种尝试。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 ,有着几千年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由此孕育出来的民俗 ,在贾平凹散文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在这里 ,作者探寻地理环境、民情风俗与民间艺术 (如秦腔 )相互渗透的现象 ,感悟民俗文化 (民间艺术 )中蕴涵的生命意义与生命意识。贾平凹在散文中通过对“民间”民俗的表现来实践自己倡导的“大散文”理论 ,表达自己的“文化关怀”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被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陕西文学有源远流长的秦岭叙事传统,贾平凹是当代秦岭叙事的重要作家,其小说创作展现了秦岭的风土人情。贾平凹小说的秦岭叙事经历了由日常生活到革命历史的题材转变,秦岭在小说中也由背景成为主角。贾平凹的秦岭叙事小说构建起独特的秦岭世界和秦岭形象,展现了秦岭的生态文化、传统文化、革命历史等文化内涵,表现出质朴、原始、包容、革命的秦岭精神,构建了以自然生态为其核心形象,以民间质朴野性的生命力量为精神内核,兼有宗教、革命历史等文化要素的秦岭形象。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的乡土书写具有精神自传色彩,也是他文化人格的自我型构过程。商州成全了贾平凹作为一个作家的存在。从《浮躁》到《秦腔》,作家以自我写作的身份和姿态来书写乡土,饱含着赤子贾平凹对乡土和农民的大爱与大恨,交织着作家自救与他救的双向文化人格。三十余年的乡土写作生涯正是贾平凹文化人格的型构过程,农民作家的写作身份承担着拯救自我与告慰那行将被遗忘的乡土以及承受着被撕裂的人生伤痛的人们的责任使命,具有人情与文情相一致的品格。  相似文献   

9.
《柳州师专学报》2019,(6):41-44
贾平凹的小说《极花》,以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为圆心,以一次拐卖事件为主线,用独特的叙事方式,述说了一个在城市边缘漂泊的农村姑娘蝴蝶被拐卖到偏远山村圪梁村的故事。在这部小说中,贾平凹通过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深切关注,对现实乡土的真实描摹以及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作家真正为人民书写、为人民代言的另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10.
《商洛学院学报》2018,(2):32-36
贾平凹是当代文坛极具特色的作家,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其散文更富有审美魅力。人物类散文是贾平凹散文作品中篇幅较多的一类,有着鲜明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之美、主人公独特的性格之美以及作家深刻的思想和人生态度之美。这是贾平凹立足家乡,追求审美与哲思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剪纸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历史积淀的结晶,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她古朴典雅,造型简洁大方,手法或写实或夸张,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大众的审美理念和思维方式,是最具民族地域特征文化形态之一。一、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剪纸、木板年画、面塑、皮影等其他民间艺术都是我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  相似文献   

12.
贾平凹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不仅他的小说享誉海内外,其散文创作也是成绩斐然。其散文数量颇多、角度广泛、内容丰富、意蕴深刻、感情真挚。本文从审美特征的角度分析贾平凹散文中的阴性审美意象,并从心理学、文化根源角度近一步分析贾平凹散文的阴性审美意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贾平凹是一位变异性极强、贯穿整个新时期文坛的风云作家。文章对贾平凹审美追求的变迁轨迹进行了梳理和评析,认为贾平凹在审美追求方面的诸多变迁之所以能够出现,主要缘于时代的变化以及在时代变化影响下个人认识的变化。除了时代推衍这个关键因素外,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宁夏回族作家石舒清以其诗性表达方式,书写了西海固民间日常生活的二重性,表现出精神维度上的崇高美学追求。在当代人文精神失落、庸俗欲望泛滥、信仰危机弥漫的文化语境中,这种审美取向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钟阿城、何立伟、贾平凹等一大批钟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家在八十年代创作的中短篇散文化寻根小说,深刻地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和审美精神——尤其是道家天人合一的超脱的审美化艺术人生,体现了道家“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文学风格和审美特征的角度指出了贾平凹散文的一系列阴性气质,如贾平凹散文中的“月亮”、“土地”、“石头”等审美意象和对女性的描写。并从作家生长的故土、家庭背景,成长历程、所接受的艺术观念、文化传统等角度,深入分析了贾平凹散文中的阴性气质形成的美学理念、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以来的历史和时代语境,漂泊流徙成为作家的现实生命处境,由此衍生出广义的"流散书写"。广西的三位女性作家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流散特征,她们用各自的文学书写展现了与"原初联系"的内在关联。对她们来说,写作意味着精神的回乡之旅。林白的书写反映了边缘文化独异的审美体验,黄咏梅用抒情的笔书写与故乡有关的世间百态,纪尘的人生经历引发了对小说本体的思考。三位女性作家的书写,从不同角度丰富了文学桂军的生态构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文学风格和审美特征的角度论述了贾平凹散文的阴性气质,并从作家生长的故土、家庭背景、成长历程、艺术观念、文化传统等角度,深入分析了形成贾平凹散文阴性气质的美学理念、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国民间艺术的“吉祥符”为例,论述了中国民间的哲学审美思想,它是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追求现代文化精神的同时,应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根,强化民族意识,提倡加强民间美术教育而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间美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形艺术现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试图从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目的、风格和题材、文化观念、造物法则及与其他艺术的联系来研究民间美术作品形象符号的文化内涵,让读者进一步了解民间艺术的文化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