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当今中国戏曲历史及理论研究的园地中,廖奔、刘彦君夫妇是一对辛勤耕耘者。近几年来,他们不断地有大作问世,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20世纪将尽的时候,他们合作的《中国戏曲发展史》由山西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本煌煌140万言的四卷本巨著,称得上是中国戏曲史研究的新硕果。从20世纪20年代王国维作《宋元戏曲考》开始,中国戏曲史的研究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从事此道的学者渐成队伍,中国戏曲史渐渐地成了大学讲堂上绚丽的一角。半个多世纪以来,戏曲史研究颇不寂寞,海内海外戏曲史研究的专著和专论不断面世。…  相似文献   

2.
朱浩 《文化遗产》2016,(5):126-135
从人物装扮、戏出年画和造假来源三方面考证来看,《中国戏曲志》"陕西卷"载明正德九年《回荆州》年画以及"甘肃卷"载清顺治二年《董府献杯》等六幅年画,都是将晚清时期同剧名年画稍作手脚之后的伪造品。中国戏曲在十八世纪以来的变化,使得戏曲在中国整个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其扮相、道具等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促使民间艺人将戏曲舞台上的精彩场面制作成年画出售来盈利。戏出年画的绘制时代不会早于清中叶。  相似文献   

3.
刘祯 《文化遗产》2008,(4):35-43
民间小戏是中国戏曲最常态的表演和范式,它的形态价值不仅是形成大戏、本戏的"初级形态",而且具有自己自主、独立的艺术价值,是大戏、本戏和小戏共同构成一部完整的中国戏曲史。承认小戏为戏,承认它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娱乐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就意味着对以往戏曲史的重新审视,包括戏曲形成的时间和标志物,当然更主要的,中国戏曲的内涵内容、形式形态因此而更觉丰富多姿,戏曲史也做到一种真正的回归——对民间的回归和对戏曲作为民间艺术本质的建立。在小戏的保护和生态建设中,视野不能局限于舞台,应该看到小戏生存、发展的民俗文化、宗教祭祀文化链,它是一个超越戏曲和艺术的文化生态系统,看到并重视这种生态链的保护、建设,对小戏的保护和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我国独有、具有悠久历史的舞台艺术,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始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媒体人更应当承担起保存及传播这类艺术形式的责任。2019年在海峡卫视播出的《海峡戏苑》节目向全球推广中国戏曲,高画质保存了精品佳作的舞台原版的同时,很好地展现了戏曲制作团队的创作初衷。如何运用现代的传播方式,把中国传统戏曲更加有效地传播出去?如何运用它们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社会效益,乃至经济效益,让戏曲的录制、传播进入到更加良性的循环轨道中?本文中,笔者将对当下传统戏曲的传播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窥探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黄荣 《新闻世界》2013,(6):286-287
晚清时期,内忧外患,媒体舆论兴盛,作为三方舆论势力的晚清政府、外丈报刊以及民间报刊,形成了晚清舆论平台上的“三足鼎立”之势。读完《晚清报刊与维新舆论建构》之后,笔者从晚清报律发展之“鉴”、新闻专业主义之“界”、南北媒介网络之“合”三个角度分析了当时传媒的一些特点,并结合当代中国传媒业总结了三个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董旸 《现代传播》2001,(5):138-139
广场、剧场、留声机、收音机、电影、电视、网络……戏曲沿着这一路走来感到的是既欣喜又尴尬,欣喜的是文化载体的变迁带给戏曲更多的传播途径和发展空间,尴尬的是发展的步伐需要更多可以摆脱传统惯性的灵性加入才会更矫健.然而这种灵性的产生在今天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仍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而呼之不出,取而代之的却是电视戏曲的类型化、滞钝化和边缘化状态. 一、电视戏曲的类型化 众所周知,自从电视和戏曲联姻后,电视戏曲这个新生事物就顺理成章地被当作传播领域的媒介产物来看待。媒介产物有一个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类型化。 在传播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水浒记》、《蜃中楼》和《琵琶记》这三种日译作品的译文特点和翻译方法出发,考察江户时代的日本人如何了解中国戏曲,如何学习白话文和戏曲知识,为探讨江户时代接受中国戏曲的文化背景,梳理一些头绪。自十七世纪后半期至十八世纪初日本掀起"唐话学习热潮",不少日本学者以小说和戏曲为研究资料,热心学习白话文学。他们几乎没有机会看到中国戏曲的舞台表演,只得阅读文本,但是他们学习中国戏曲,甚至借用净瑠璃和歌舞伎的形式来加以翻译;就江户时代的日本人来说,中国戏曲作品也是值得阅读的叙事文学。  相似文献   

8.
编辑絮语     
1971年的一个秋日,在从伦敦开往普利茅斯的一列头等车厢里,面对面坐着一位商人和一位绅士。绅士问商人:“您是日本人吗?”商人说:“我是中国人,说准确一点,是香港的中国人。”绅士眼睛一亮:“那么您是做什么的?”“搞搞航运。”“哦,您有多少船?”“有一点点,具体数记不清了。”  相似文献   

9.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戏曲网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钰 《东南传播》2011,(5):40-42
网络媒介的出现,为中国传统戏曲提供了重要的传播方式,传统的戏曲艺术资源广泛地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中国戏曲网站是我国最专业的综合性戏曲网站之一,本文运用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分析法对中国戏曲网站的传播内容进行类型分析和内容分析。中国戏曲网站的传播内容以戏曲表演资料为主,侧重于京剧、越剧等剧种的相关信息传播。网站在对戏曲信息进行传播时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特性,丰富信息内容,优化信息传播形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上半叶戏曲史编纂评价标准分为戏曲历史事实还原标准和演进途径设计标准两类。其中历史还原标准又分为史料选用标准和史料解读标准。"具""确"和客观分别是史料选用与解读的标准,而"适当"是演进设计的标准。20世纪上半叶戏曲史纂在史料运用上存在比较突出的四大问题:放弃价值较高的直接史料的蒐罗,使用间接史料代替;戏曲文物使用率极其低下;戏曲文本类史料未能获得全面考察;除剧本、文人笔记和清宫档案外,其余种类的文字类史料未能普遍开发。而演进设计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其一,用以指导设计的戏曲观偏颇,戏曲史被简化。其二,具体史述时围绕历史主体展开的流变梳理不全面。当然,不同模式史著从一个专门视角回望也呈现了各种戏曲史"像"。  相似文献   

11.
据文献记载,元末的上海地区已经有零星的戏曲演出活动;历经明清.到了近代,上海的戏曲演出始放异彩。开埠不到半个世纪,上海就有“戏园之盛,甲于天下”的称誉。与此同时,上海戏曲也经历了从传统到近代的植变。推动上海戏曲文化变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因有开埠之后工商百业的发达,为戏曲的演出和繁荣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经济基础;市民阶层兴起之后的戏曲娱乐需求;还有上海这个近代中国最典型的移民城市所具有的文化粘合特质。除此之外,租界的存在、中西交汇的格局对晚清上海戏曲变革的推动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晚清上海戏曲的变革与整个…  相似文献   

12.
吕进 《声屏世界》2002,(10):33-34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广播戏曲节目在七八十年代以前拥有广泛的听众群体,老百姓总爱把收音机称为“戏匣子”。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文艺和卡拉OK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的兴起,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多彩,使戏曲艺术逐渐失去了独领风骚的地位,广播戏曲节目的庞大听众群体也日渐分流。如何使广播戏曲节目更好的发挥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这是我们广播戏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广播戏曲的现状来看,最近几年,在多数电台播出节目表上可以看出,戏曲节目的播出时间段明显减少,有些电台只是在综艺节目中播放几段戏曲。以河南电台戏曲节目为例,80年代最多时占整个文艺节目播出时间的  相似文献   

13.
张勇风 《文化遗产》2010,(4):44-53,91
作为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戏曲活跃于各神庙剧场和家族红白喜事中,与广大民众的生活休戚相关。家族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家族禁忌是维系家族利益、增强家族凝聚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戏曲家族禁忌是戏曲与家族禁忌相碰撞必然出现的结果。家族文化业已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戏曲家族禁忌则很少有人论及,本文从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州城禁演《铡美案》谈起,通过对这一个案出现的原因、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在对中国戏曲家族禁忌这一民俗现象所存在的社会基础及其与国家权力相结合所出现的结果进行梳理和思考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这一民俗现象对中国戏曲发展的影响,以期对中国戏曲民间处境和禁忌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林艳 《东南传播》2013,(3):58-60
千百年来,中国戏曲以精湛的表演和独特的演剧体系屹立世界戏剧之林。然而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剥夺了戏曲必须慢嚼细品的审美过程,如何利用现代传媒拓展戏曲的传播空间已成为时代性课题。与台湾一衣带水的福建,担负着大陆与台湾戏曲文化交流的重任,如何把握时代契机,借助现代传媒优势,让戏曲寻找到与时尚节奏相同的步调,在让古老戏曲散发出年轻气息的同时,把戏曲这首古老的歌唱到海峡东岸?本文旨在分享《梨园百花春.嘻笑看戏曲》节目开播近六年以来的一些经验的同时,向大家展示一群年轻的编导,怎样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挖掘戏曲精华,通过现代媒体——电视,把更多的戏曲表演形式带到台湾观众面前,构筑传统戏曲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5.
学界     
香港,中国的“明珠”;上海,中国的“东方明珠”,谁能成为新世纪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很多香港人担心香港在过去一直扮演的“对华贸易中转站”的独特角色将很快被上海取代。上海能否凭借自己的地理优势而一举超过香港成为新的商业、金融中心,并登上中国最大城市的宝座? 英国《经济学家》近期发表文章,分析了香港和上海两个城市各自的竞争优势与劣势。文章说,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0年IT业经济泡沫的破  相似文献   

16.
黄蕾 《视听界》2015,(1):102-104
近年来,越来越多时尚文艺节目出现,对传统戏曲造成较大冲击。电视人如何扭转电视戏曲的困境?笔者从电视戏曲节目的现状出发,探寻其发展方向和改革路径。半个多世纪以来,电视戏曲由最初的实况转播到专场录像、戏曲晚会、戏曲艺术片、综合戏曲栏目、竞赛类戏曲节目,直至今天的专业戏曲频道,走过了一个不断进取的发展历程。央视的《九外戏苑》、河南卫视的《梨园春》、洛阳电视台的《河洛戏苑》,  相似文献   

17.
400余幅历史照片全面反映晚清民初百年沧桑本刊讯9月1日,由著名美籍华人摄影家刘香成编著的大型历史画册《壹玖壹壹:从鸦片战争到军阀混战的百年影像史》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发布。据悉,本书将面向全球读者同步推出中文简体版、中文繁体版(分为香港版与台湾版)、英文版(分为面向中国大陆市场及面向全球市场的两个版本)。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晚清”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涉足晚清文学,但尚未出现过《中国晚清文学革命史》(马春林著)这种明确肯定晚清文学 “革命”性质的论著。 视角宏阔,是该书的一个显著特点。它采取“世界文学”和“20世纪中国文学”的宏观视角,将晚清文学革命置于世界性文学交流的大系统和20世纪中国文学新旧嬗替的整体进程中审视和考察,从而获得不同于以往文学史研究的新认识:晚清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由封闭的本土文学走向开放的世界文学的辉煌起点。它标志着中国人“世界文学”意识的觉醒;它是中…  相似文献   

19.
刘海荣 《兰台世界》2012,(30):43-44
李鸿章作为晚清外交舞台上的灵魂人物,其外交思想对晚清政府和中国的对外交往产生了主导性影响.本文将结合历史背景,对李鸿章“外须和戎,内须变法”、“以夷制夷”外交思想进行概述、分析,从而阐明笔者的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辞典》已由湖北辞书出版社出版。该书融知识与学术于一体,收录了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方面的各种名词术语约1500余条,词目按戏曲表演的“行当”、“形体部位”、“跳转”、“毯子功”、“服饰”、“盔帽翎发”、“髯口”、“道具”、“把子功”、“舞台调度”、“排演”等进行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