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要转变观念,变教学为导学,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语文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语文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依据新课程理念,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应由重知识传授转向重学生发展,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由统一规格教育转向差异性教育,从而直面社会,回归生活,弘扬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当代语文教学的课堂应是学生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因。  相似文献   

7.
8.
关爱是人与人之间不变的话题。《老王》一文所在单元的课文均以"爱"为主旋律。学生少不经事很容易对身边的弱者产生同情式关怀,却难以上升到人道主义精神这一大的层面。此次教学设计主要通过圈点字词夯基础、对照分析赏人物、知人论世探主题三部分进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知人论世的方法。旨在感受作者带来的人道主义精神,唤起学生心中的平等关爱意识,涵养善良的品格。  相似文献   

9.
王晓诗 《学子》2014,(5):78-79
现代诗歌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总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区别于传统记叙文、散文的诗歌,存在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呢?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加强对合作学习的调控,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更有效,从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增强合作精神,提高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自主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构建性的学习过程,学生首先为自己设定学习目标,然后调节他们的认知、动机和行为。这个过程既由学生的目标和学习情境的特征引起,又受到目标和情境特征的限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与之交往的成人给予的引导、监督和启发越多,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就越多,就能更明确地意识、指导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创设情境、确定学习内容、提供支撑信息和学习策略、提供教学反馈、给予教导帮助等。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在中学语教学中尤其应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的重要内容,强调综合性、实践性。项目化学习以驱动性问题为引导,具有综合性、活动性。因此,教师可基于项目化学习开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创设指向核心知识的真实情境,依据教材和学情设计活动项目,事先设计评价量表并将之贯穿学习探究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达成“教—学—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同化、顺应和平衡.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揭示了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本文给出一个在物理教学设计中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详例,体现如何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进行物理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5.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的博大,体察善的魅力,陶冶美的情操。 2.把握老王人物形象的刻画。 3.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以善良回报善良。  相似文献   

16.
夏维尚 《考试周刊》2012,(10):23-25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本文重点探讨了中学语文学习习惯,研究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特点及意义,总结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习惯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并针对问题,剖析了原因,摸索了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作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易经》借助丰富的动植物隐喻阐述了人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隐喻翻译也成为《易经》外译的难点。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人类思想映射的认知过程。汪榕培先生的《英译易经》对隐喻的翻译传神达意,有效再现了《易经》的智慧和文化。翻译是一种具有社会现象的实践活动,译者自身主观因素和社会客观因素均影响译者的翻译行为。该研究旨在通过布迪厄惯习理论分析《易经》汪译本中动植物隐喻翻译策略和方法,探讨汪榕培翻译惯习形成的动因。  相似文献   

18.
如何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要求落到实处,这是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教学中,要根据学段要求、课文特点准确确立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品读词句、拓展练习等环节落实字词教学,扎实进行听说读写各项语文能力的实践。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9.
吴宜涛 《鸡西大学学报》2012,(9):109-111,119
"社会翻译学"作为翻译学与社会学之间交叉形成的一门学科,近几年已引起翻译界的关注。试借助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的"惯习"这一概念,以杨必经典译作《名利场》为例,通过重构当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翻译规范和译者惯习来分析译者惯习对翻译规范的调节作用,以期展示并解释翻译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对进一步推动"社会翻译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教什么”和“怎么教”是教师备课时的必然思考,但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首先,部分教师重视“怎么教”忽视“教什么”,致使课堂形式新颖但内容庞杂零碎,语文知识与能力并没有在学生的心田中扎下根来;其次,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部分教师把握不好“教多少”和“怎么教”,该讲的不敢讲,该问的不敢问,致使学生对应当掌握的语文知识和方法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