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源 《中小学管理》2023,(11):25-27
以特色课程建设撬动学校特色发展,是学校走向高质量发展的一条可行路径。中央美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基于“大美育教育观念”,探索构建十二年一贯制艺术育人环境,形成兼具基础性和专业性、“五育并举,以美育人”的“尚美”课程体系;同时立足学生发展,推动包括基础课程群、拓展实践课程群和美育特色课程群的课程体系科学实施,构筑起小初高一体化贯通培养的特色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五育融合”是学校教育整体价值的实现,是文化、课程、学科与制度育人的整体体现。新时代学校美育也应注入新的内涵,即生活性、人文性和创造性,其价值体现在它是德育的基础,能促进社会和谐。当前学校美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一是树立跨学科融合理念,构建学校“大美育”格局;二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美育课程与课程美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与教育融合不断深入,以“互联网+”赋能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变革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促进城乡美育教学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当前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存在美育观念相对落后,师资、教学条件不足,课程开设和评价方式单一等现实问题亟待解决。研究从互联网空间的特性深入剖析了“互联网+”赋能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变革的内在机理,认为“互联网+”可以拓展农村学校美育课程教学场域、补充农村学校美育教学资源短板、细化农村学校美育教学评价结果、推动农村学校美育教学群智协同、构建农村学校美育新型师生关系和促进农村学校美育联动有机发展。基于此,研究进一步从夯实基础设施、优化技术手段、落实发展任务、完善课程建设和健全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互联网+”赋能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变革的实践路向,以期助力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工作者正确认识与践行“互联网+”赋能农村学校美育教学。  相似文献   

4.
课程美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浸润式”课程美育的实践过程是一个积极调和、面向人人的五育并举的过程,展现“知情意”的统一性,追求“真善美”的一体化。设计美的课程场景,强化美育课程实践,创新美育实施途径等方式,构建“浸润式”课程美育新样态,有助于实现美育导向下人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5.
2020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作为全面深化美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建设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开齐、开足和上好美育课”保证了学校美育由无到有、由有到多、由多到好的课程建设要求,体现了学校美育从普及化到多元化再到优质化的渐进过程。为了促进中小学美育发展,应该依据政策要求加强学校美育治理,建设高质量美育课程体系,同时依据“各美其美”的逻辑,形成美育课程和课程美育双轨发展模式,坚持“五育并举”,形成学校美育、社会美育、家庭美育相结合的立体美育空间,实现家校社“美美与共”的格局,推动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荟姝 《师道》2021,(4):37-38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校园空间文化设计是学校美育的一个缩影,做好校园空间文化设计,是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一面。深圳市龙华区玉龙学校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致力于校园空间文化设计,链接生活,并构建特色课程,着力打造空间为课程服务、课程为学生所用的一体化且具有特色的文化空间。校园空间文化设计跟随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从平面到空间、从空间到课程,从课程到心灵的成长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7.
美育是对生活的主动体验和自觉感悟,然后慢慢发酵,形成美感的过程。体验是美育的本质特征。在大美育观引领下,学校建构体验式美育文化,致力体验式美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提升美育素养,将学校发展为一个以美育心、以美化人的教育“场”。  相似文献   

8.
郑少斌 《新教师》2022,(5):21-22
<正>福建省厦门市莲花小学创办于1991年,是厦门市文明学校,厦门市花园式学校。学校办学初期,就秉承美育的教育理念,先后开展了“学科中的美育”“素质教育中的美育”“多样化美育校本课程研究”等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2019年,学校在继承办学传统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更具独特文化识别性的办学理念体系,致力于“至美教育”办学理念的探索与践行,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国家将学校美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南京市成贤街小学以“京韵悠悠”戏曲课程为载体,积极构建浸润式环境课程、融合式艺术课程、跨界式学科课程、拓展性活动课程、网络化数字课程、国际化研学课程等六大主题式的立体课程体系,以此深化小学美育课程改革,改进学校美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新形势下,五育融合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变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福州第四中学“惠泽大美育”课程正是基于“五育融合”发展目标而逐步探索出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它秉承“适性发展,成人致美”的办学理念,从优化全育课程架构、制定学科大美育课程实施策略、开发大美育课程校本教材、拓展大美育系列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维度、探索多元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建设,实现五育融合共通,“五位一体”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校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特殊文化,为全校师生的未来发展奠基,促进学校内每一个人的发展。学校文化只有融入学校的课程中,才能焕发生命力,衍生出学校的特色课程,濡化成学校的一个个行走的文化符号。凤鸣山小学理清学校一画文化、凤鸣文化,自上而下,顶层设计美育课程,为师生的凤鸣人生助力。  相似文献   

12.
我校将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将其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整合校内外资源,设置美育职能部门,引进专门师资,积极开展美育教育;积极拓展课程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美育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将美育教育与学校艺术节、工技杯、社团活动、运动会、“文明风采”和“璀璨星光”竞赛活动、住宿生文化活动、校园心理剧展演、健康周等活动载体有效结合,使美育有机地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在坚持先进文化导向、弘扬民族文化、传播高雅艺术的同时,丰富我校艺术教育内涵,构建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良好的社会文化艺术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3.
开发校本课程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几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学校美育特色开发校本课程,构建起特色鲜明的“美育特色校本课程”体系。该体系分作统一性校本课程和选择性校本课程两大类。  相似文献   

14.
我校将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将其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整合校内外资源,设置美育职能部门,引进专门师资,积极开展美育教育;积极拓展课程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美育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将美育教育与学校艺术节、工技杯、社团活动、运动会、“文明风采”和“璀璨星光”竞赛活动、住宿生文化活动、校园心理剧展演、健康周等活动载体有效结合,使美育有机地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在坚持先进文化导向、弘扬民族文化、传播高雅艺术的同时,丰富我校艺术教育内涵,构建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良好的社会文化艺术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5.
<正>普通高中课程高质量建设是基础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必由之路,能够为学校多样化特色办学提供有力支撑,为学生高品质校园生活创造现实可能。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通过“传承书院文化,明晰课程定位”“加强美育引领,优化课程结构”“聚焦审美课堂,创新课程实施”“完善制度保障,规范课程管理”,探索出普通高中课程高质量建设的区域样本。  相似文献   

16.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美育作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事业,被提到了战略高度。为改变学校美育薄弱的状况,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对美育的培育作用,本研究把艺术课程作为推动学生素养增值性发展的关键点,按照纵向连通、横向贯通的一体化思想,对国家艺术课程进行结构化重建和项目化实施,建立指向学生素养增值性发展的“一体两翼”艺术课程群,并以此为主干,形成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立足本土文化,开发适宜的园本课程是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以福建泉州台商投资区湖东实验幼儿园“海丝”文化特色园本美育课程建设为例,探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园本美育课程建设的基本路径。幼儿园应当明确美育课程建设指导思想与突出特色的基本思路,采取“请进来”“活起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地域文化特色园本美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建立健全特色美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上,创新特色美育课程实施方式,进一步优化特色美育课程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学》2021,(4):F0003-F0003
苏州市相城区蠡口中学创办于1958年,秉承“和合”校训以及“教学和融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以“和合”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学校是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学校、江苏省美育课程基地学校、江苏省二星级智慧校园。  相似文献   

19.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所有在校学生都应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要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为引领,开设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在课程中充分体现美育的思想性、民族性、创新性、实践性。我们根据“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施原则,在高中阶段进行了具有创新意义的《礼乐弦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课程设置要体现出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创新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系统基础工程来抓。一是课程设置要体现“创新性”。要设置“创造性”课程,研究活动课程中的创造性,构建创造心理素质的目标体系。二是课程设置要适应“综合化”。中小学要以“整合式综合课程”为主,注重以语、数、外、计算机等四门基础工具学科为核心的综合,使“综合化”课程的设置,能真正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创新发展的教育。三是课程设置要加大美育比重。中小学要加大开设美育课的比例,真正使美育在中小学创新教育中发挥培养中小学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感心理,提高道德品质,增进知识技能和开发智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