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院调解结案率在2000年前后出现了剧烈波动,从起初的逐年下滑转而不断向上攀升,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当事人的诉讼观念转变及法院案件压力增大等因素均成为导致法院调解结案率下滑的主要原因。而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对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反思也引起了司法政策的转变,又使得法院调解制度重新受到重视,法院调解制度成为民事司法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出台,对我国法院审理涉外代理案件在法律适用上统一了标准。然而由于我国司法实践的匮乏,加之我国实体法中又无有关代理单行法对之概念加之明确,民法与合同法对代理的界定也不一致,这必然导致我国法院对涉外代理案件适用的困顿或导致出现司法惰怠。为保证我国关于涉外代理法律制度的有效、准确实施,我国有必要借鉴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代理法律适用公约》中有关条款的规定,或以单行法的形式,或以司法解释的方式,明确界定《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关于代理法律制度规定的适用范围,对代理采用明确定义、穷尽列举及排除性条款相结合的方法,对代理的适用范围进行规范。以突破立法界定缺陷导致的司法困境.完善我国的代理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3.
多数学者对公告送达制度定义都大同小异,笔者更为赞同柴发邦教授的观点,即公告送达制度是指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采用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以及邮寄送达等送达方式无法送达时所采取的一种特殊送达方式。公告送达制度作为一种拟制送达的诉讼行为,是对其他送达制度送达不能的必要补充。在司法实践中,必然也折射出公告送达制度的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公告送达制度的大量使用、错误适用,公告信息不规范刊登以及缺乏特定化等问题。笔者通过阅读文献,对比多位学者观点之后对公告送达制度进行探析,针对分析出来的问题也提出了相应建议。其中,最为新颖的是希望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作为公告送达信息的载体,扩大公告信息的传播。但是,利用这些媒体刊载公告信息可能会相应地产生影响司法肃穆和严谨性等弊端。  相似文献   

4.
涉外文书送达一直是司法审判活动中的一大难题。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法院开始尝试电子文书送达,虽然涉外案件的送达与国内案件送达不同,但依然可以通过相关技术的提高、国家间的合作协商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等来解决涉外文书送达周期长、程序烦琐、送达成功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刑事和解制度以恢复性司法理论为基础,通过责令加害人对被害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表明其人身危险性的降低,进而获得法律的从宽处罚。刑事和解制度兼顾了被害人、加害人和国家利益的维护,与"私了"和"花钱买刑"存在本质区别。在司法实践中,必须严格按照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和适用程序执行。  相似文献   

6.
刑事和解制度具有程序分流功能,适用刑事和解的阶段越早就越有利于提高刑事司法的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刑事和解制度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诉讼中的具体体现,它具有彻底地解决纠纷、化解矛盾与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因此,刑事和解制度应被允许适用于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以及执刑的各个刑事诉讼阶段。刑事和解制度应当和刑事诉讼程序形成密切衔接、协调配合的机制。但是,在不同的诉讼阶段运用刑事和解制度应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替代性修复是我国环境司法领域生态修复责任方式的创新,区别于直接修复的手段,以实现受损生态环境及其服务功能总量恢复与动态平衡为目的。作为全面修复理念的制度延展与革新,替代性修复在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适用范围不清、适用方式不明、适用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厘清替代性修复的适用逻辑,规范其体系定位,对指导我国司法适用实践,完善生态修复责任体系的系统性建构具有关键性意义。须廓清替代性修复的适用范围以纾解适用争议,厘定适用方式以明确具体适用规则,加快完善适用保障机制,以推动我国环境司法事业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法院审判中如何认定电子数据已成为目前诉讼实践面临的一大难题.互联网法院审判中电子数据的界定和厘清电子数据表现形式,对互联网法院案件审判具有重要的影响.互联网法院审判中电子数据认定面临着真实性认定、关联性认定及合法性认定三方面的挑战,必须通过提高电子数据真实性认定水平、加强认定电子数据之间关联性和改进电子数据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将改判和发回重审的两种措施杂糅一处,以及将事实认定错误和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两种情况一律定为发回重审的做法,既不便于实践中的操作,也有违现代司法理念。但客观地讲,发回重审制度也有其自身的合理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分析其利弊的基础上,合理界定其适用范围。一审诉讼程序违法或者存在瑕疵、二审中出现了符合证据法要求的“新证据”、应由法院调取的证据材料而一审法院未依法调取等情况则可以适用发回重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法院调解制度作为法院结案方式的一种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利弊和改革也是学者们广泛争论的问题之一.应从法院调解制度为何存在入手,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司法能力建设是法院提高公信度的关键,以司法公信赢得司法权威是我们各级法院工作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科学发展观与审判实际有机结合,推动和谐社会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2.
民事习惯在我国民法中的法源地位尚未被确立,导致其在司法适用中的尴尬境地.基于此,在考察民事习惯在法院司法判决中具体适用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民事习惯在民法中的法源地位状况,指出了民事习惯在司法判决中的适用条件和方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法治发展的不断深入,人民陪审员制度在不断面临着改革与发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也在积极地推动该制度有关立法、司法以及实践层面的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陷,完善该制度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在司法审判中的作用,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4.
诉讼调解权是法院的一项司法权力,秩序是法的重要价值之一,法作用于社会,其最终目的在于维系和谐而稳定的社会秩序。不同时期,秩序的维系力量是不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契约自由精神的弘扬与民众对权力的排斥,是诉讼调解存在的社会基础。但当前,在“政治---司法”逻辑下,司法承担着“维稳”的政治压力,法院及法官为了“政治业绩”而盲目追求调解率,导致诉讼调解的异化。制度层面,司法政策是法院顺应政治潮流的制度“出口”,是规范诉讼调解的主要渊源,这将造成司法政策事实上“绑架”了民事诉讼法,并“左右”着整个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5.
法院体制行政化已成为影响我国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的核心因素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法院机关地位的行政化 ;法官制度的行政化 ;审判业务的行政化 ;审级间的行政化 ;法院机关职能的行政化。法院体制行政化造成了以下弊端 :为行政权干涉司法权提供了可能 ;严重影响了法官的独立审判 ;严重威胁到审级监督体系 ;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应采取下列对策 :实现司法行政和司法审判的分立 ;实行新的司法机关人事制度 ;革新案件审理体制 ,保障法官独立行使职权 ;建立新的司法机关党务领导体系 ;确立新的司法机关后勤财政管理体系 ,消除上下级司法机关的行政性关系 ;加强对司法机关的全面监督  相似文献   

16.
不方便法院原则是英美法系国家法律适用中一项重要制度。在国际私法领域,不方便法院原则既是解决国际民商事管辖权冲突的重要手段,同时与其他相邻国际私法及国内法律问题,如法律规避、公共秩序保留、平行管辖、长臂管辖等存在着内在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这种关系既完善了不方便法院原则适用基础,同时也为相邻法律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使中国与东盟各国民商事司法文书的送达更为便捷高效,充分保障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文章针对中国与东盟各国民商事司法文书送达主要存在送达程序复杂繁琐、法律基础不完善以及实践中各送达方式的实际效用等问题,提出采取适当简化送达程序、统一并完善送达方式以及协商签订民商事司法协助多边条约等对策,旨在促进和保障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司法合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技术调查官制度在知识产权案件中对涉案技术事实的审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基于此,2022年12月《民事诉讼法》第五次修改草案正式将技术调查官纳入民事诉讼中,以更好地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技术事实查明体系。司法实践中,技术调查官在任职模式、选任资质上还存在不足,与相关技术事实查明制度的衔接也存在矛盾,并且存在潜在的审判权让渡风险。为了回应扩大技术调查官制度适用范围的现实需求,有必要通过立法细化其管理与选任的规则,确定技术调查官的身份定位为“独立的审判辅助人员”,对案涉技术事实的争议焦点提出建议,并在多元化技术事实查明机制中明确技术调查官制度的适用顺序,重构技术调查官参诉的组合和数量,明确技术调查意见的性质与公开方式,从而优化技术调查意见的采信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以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为切入点,联系基层法院的现状和特点,论证审前程序的适用得当将缓解目前基层法院繁重的工作压力,提高审判的质量。审前程序的核心是法官助理制度的建立,法官助理制度是与主审法官制度紧密联系的,面对法官助理制度改革的困境,探讨、分析原因、解决的可能方法,实际上是为实现法官职业化、精英化改革的从审前程序改革的角度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20.
法院信访工作,既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又是“亲民爱民”的主要工作,实现和谐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努力探索信访工作的规律,从而树立司法为民的形象,将科学发展观与审判实际有机结合,不断完善法院信访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