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在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劳动态度等方面培养最主要的途径还是依赖于语文的教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职业院校在语文教学中还要不断地优化工匠精神在教材内容中的融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从而为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研究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之中。分析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当代价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提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重塑社会价值导向、企业主导现代师徒制、重拾工匠精神的学校培养、打造专兼结合的名师名匠团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打造匠心品质。  相似文献   

3.
“工匠精神”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核心精神品质,建设技能型社会必然要强化工匠精神的培育。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既是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更是使命担当。当前,职业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面临积极观念缺失、体系不完善和有效培育实践缺乏等困境与挑战。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原则与策略为职业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提供了新视角。从“知情意行”等四个维度入手,通过意识植入、体系深化和实践拓展等三维驱动,让学生做到“知其意、通其情、攻其难、坚其行”,最终育成具有“匠心、匠情、匠志、匠术”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高质量人才育成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面临着向高端制造业迈进的发展要求,"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将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形成迫切需求。工科高校应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积极探索与创新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同时,高校应多方面思考与探索技能型人才创新培养的教育体系。在教学管理方面,积极推进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在产学研融合方面,发扬校企合作优势,切实发挥校外导师的带教作用;在文化环境方面,努力营造渗透"工匠精神"的校园氛围,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品质与自觉意识的培养与渗透。促进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的创新培养体系的形成,为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5.
要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在制造业领域需要有"工匠精神".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文章系统分析了影响"工匠精神"培养的四个因素,提出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首先校企双方应该重视"工匠"的作用与地位,然后在专业课程教学、工匠型师资队伍的构建、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给出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陈菊兰 《亚太教育》2022,(23):143-145
工匠精神也可以理解为职业精神,主要体现了个人的职业道德和能力,代表个人在自身工作岗位中的专注、求精和创新精神。中职学校属于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人才培养过程应当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提升学生毕业后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中职思想政治课不仅有利于学生高尚思想品质的培养,还可以成为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相关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有效的工匠精神培养策略。中职思想政治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有注重新型工匠精神的开发、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思政课程学业评价方式的优化、注重工匠精神育人渠道的拓宽、良好育人环境的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的强化等。  相似文献   

7.
工匠精神是技能型人才的魂,一名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应该具备对工匠精神的深刻认识和正确态度。作为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应该了解其对于该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导向作用。在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高职院校应加强工匠精神的价值激励,加强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定位认识,实现特色专业的长久发展,在发扬工匠精神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技能的养成,对人才培养质量严格把关。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已经逐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因此,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具有工匠精神的综合型人才,这对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政府工作报告》中曾经多次指出,要全面弘扬工匠精神,要全方位树立职业道德,培育更多的中国品牌。应用型院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平台,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前线助力的作用,因此,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应用型院校必须将工匠精神作为人才培养的一大目标,积极调整人才培育模式,摸索适应“中国制造2025”需求的人才培养方式,提升人才培育质量,为制造强国这一目标助力。立足于我国当前应用型院校的教学与发展情况,针对“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现实诉求进行了探究,旨在寻找到更为合适的学生工匠培育路径,以便于进行交流和分享。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承担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不能与时代脱节。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手段,通过深刻把握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探讨技能大赛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系,就新时期下行业类高职院校培育具有工匠精神技术技能人才的实践途径,文章进行剖析研究,对行业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思文 《中国培训》2022,(11):104-105
<正>一、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了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可见从国家层面迫切需要更多技能高超的工匠托起中国制造的未来。作为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也必然要在培育工匠精神中承担重任。  相似文献   

11.
<正>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时代诉求,也是高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的使命担当。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二十大报告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遵循,为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确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自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每年职业院校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阵地,源源不断地为国家经济的发展输送各类技能人才,因此要把"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实习实训的课程中,这样才能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3.
高职生是助力国家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主力军,培养其工匠精神对时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心流理论为工匠精神培养提供了研究新视角,其独有的自激励机制有利于高职生匠技的自觉磨砺和创新灵感的持续激发,有利于工匠品质的有效养成和职业情感的深度厚植。因此,高职院校可结合心流理论相关内容,通过优化教学情境因素来提高匠技学习热情、通过塑造“自得其乐”的自我来促进高尚匠德的形成、通过增强专注水平来循环驱动工匠精神培养,进一步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破解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难题,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跃迁,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来引领。加强对理工科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将成为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要务。文章从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外在要求探究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从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探究工匠精神培育的特征;从理工科院校的教育理念、教学实践、校园文化等方面探索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从理工科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对提升大学生职业精神、自身素质以及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研究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精神理念与工作品质。弘扬工匠精神能够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促进建设创新型国家、形成尊崇匠人的社会风尚。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职业价值观塑造,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建设、融入第二课堂、融入学生技能培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重拾"工匠精神"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工匠精神",将工匠卓越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态度贯穿技能型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及其职业道德建设,创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将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耦合起来,以更好地提高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背景下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职业精神。当前高职院校在培育工匠精神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情感认同度不高、学校对工匠精神的培育重视度不足、企业对工匠精神的需求融入度不深等问题。中高职“3+3”分段培养项目融入工匠精神能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助力高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有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应构建学习融合圈、营造文化渗透圈和搭建实践锤炼圈,把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刘小勇 《职教通讯》2017,(23):36-38
"中国制造2025"是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业振兴的战略规划,是中国制造业进入强国行列的行动纲领。在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下如何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适应"中国制造2025"技术技能人才,已然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课题,其重点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面临困境,以"技能本位"为培养目标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需要大力培育现代工匠,现代工匠的培育,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加强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改革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高职教育要积极打造以工匠精神为特色的育人体系,着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0.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离不开工匠精神,重振工匠精神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担负着职前人才培养重任的职业院校应把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提上日程。本文从社会、职业院校、企业以及高职学生等多个角度探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认为只有全社会凝心聚力,才能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