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以来,积极品质的探讨迅速在美国兴起并取得长足发展,这表明心理学从行为心理学进入发展心理学阶段,对个体解读有了更多元的角度。当代国内外学者对于积极品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积极品质的特征与定义、积极品质研究的领域及积极品质培养等方面。这些探讨对中国发展积极心理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统心理育人工作着眼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学生问题,忽略了对全体学生的积极教育引导,存在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工作内容有待丰富、工作载体有待拓展等问题。在心理育人工作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与理念,是提升高校心理育人实效性的重要突破。高校应树立积极心理育人理念、丰富积极心理育人内容、创新积极心理育人载体、推进积极心理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大学生情感教育现状分析,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从个体层面的积极情感体验、人格层面的积极情感构建能力、社会层面的积极情感适应三个层面确立了大学生情感品质的培育目标,并从课程情感目标设定、创设情感场景、情感传播等方面给出了情感品质的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兴起使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从"消极"转向"积极",性格品质是积极心理学家主要的研究领域。价值—行为分类体系和价值—行为特征量表为性格品质的研究提供了系统化和可操作性的分类标准和测量手段。性格品质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培养个体良好的性格品质能够有效提高人的幸福感并且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学校心理学也应开展以性格品质为基础的积极教育,积极教育不仅能够促进青少年的积极发展并形成良好的人格,也起到了积极预防的作用,进而减少了"问题学生"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开创了西方心理学研究的新视角。它提倡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善于发现人自身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并运用这些积极力量使人类生活得更幸福。以育人为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吸取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思想。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努力引导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情绪体验,重视培育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人格,同时善于为大学生营造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并以此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学关注每一个幼儿的成长。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需要在游戏中丰富幼儿的积极情绪体验;挖掘幼儿学习潜能,提供学习支持策略,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7.
小学是个体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体自身利用各种途径,共同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8.
当你走入胶州市第三中学校园,你听到的可能是教室里学生的读书声、操场上学生活动的呐喊声,亦或是琴房里的钢琴声,看到的是学生的笑脸。在当下各个学校思考自己的教育哲学、着眼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探索期,学校重新思考发展定位,提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首要的问题。那建设什么样的学校能达成这个培养目标呢?  相似文献   

9.
学习品质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环节,是衡量学生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重要尺度。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关系到学生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培育。本研究基于301名八年级学生的有效数据,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比较,探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积极、具体、及时、多样化的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品质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课堂评价方式的改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实验组学生学习成绩自评为优的比例在后测中有提高;实验组学生学习品质和课堂评价的后测得分均高于前测得分;实验组学习品质和课堂评价之间的相关程度后测中更高;实验组课堂评价对于学习品质的影响后测时明显提高,且大于对照组。可见,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课堂评价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好奇心、开放思维、热爱学习和洞察力等学习品质,对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发展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剖析法学专业课程育人面临的困境,分析积极心理学与法学课程育人的内在联系,探讨积极心理学应用于法学课程育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提升育人效果的应用路径。积极心理学与法学专业课程育人在目标上具有高度一致性,理念也具有高度契合性,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内容、理念和方法有助于创新法学专业课程育人模式,从而提高课程育人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医学人才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生产力。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人才的身心健康、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实践越来越重要。心理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需要,也是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讨论积极心理学对医学院校心理育人的重要作用,基于心理育人实践经验,凝练“二五六”心理育人新模式,以助力进一步推广和实践,不断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育其形成积极心理品质,使其成为有健全人格、人文情怀的卓越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2.
赵洁 《科教导刊》2024,(5):128-130
资助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中的重点一环,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文章以积极心理学作为切入点,通过阐述相关内涵,指出学生在发展上的差异性,剖析了现今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困境,从精准认定、多方资助、学业帮扶、素质培养、人格塑造和心理疏导等方式,论述了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14.
感戴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本文从唤醒感戴意识、培养感戴情感、激发感戴行为三个层面,对感戴形成的内在心理机制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实施感戴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根源问题是“如何获得幸福”。在班级建设工作中,教师可以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以追求“幸福”为源,激发学生的优秀品格、积极情感和内在潜能,将养成教育、班风学风建设、班集体制度的设立和实施、学生集体责任感的培养融入到学生的“幸福体验”之中,促使学生向心凝聚,和班主任教师一起共创优质班集体。  相似文献   

16.
由于伴随社会发展出现的生命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关怀生命成了学校教育的核心之一。可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的系列活动,推动青少年学生的人格素养形成和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汤晓芳 《英语教师》2022,(10):21-23+35
基于对语言与育人融合的理解及积极心理学在英语教育领域的研究,提出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从主观层面的积极情感体验、个体层面的积极性格特质、集体层面的积极机构环境三方面,探讨高校英语教育语言与育人融合的路径,即丰富积极体验,增强积极情感;关注积极特质,发展性格优势;创设积极环境,助力积极情感和美德的培养等,为拓展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实践提供思路,为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等人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解释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要求教师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注重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能量载体作用,建立开放性的教学评价机制,建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20.
经过一定专业培训的朋辈辅导者,应持有人可以积极改变和助人自助的理念.在朋辈辅导过程中,朋辈辅导者主动与被帮助者建立起助益性的朋辈关系,以促进被帮助者的积极改变和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