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人民”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人民”一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高频次使用,既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历史进步的推动者以及社会主义中国的真正主人身份的认同与重视,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权力、人民利益、人民幸福等问题的高度关注。整体地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一词主要有三个维度的含义:首先,作为主体的“人民”,“人民”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绝对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还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人。其次,“人民”既是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成员,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员。最后,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中,“人民”的身份、地位与作用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人民”概念的这三个维度并非各不相干,而是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它们既充分遵循了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发展思想,又从人民观的维度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应遵循的原则、目标、任务与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2.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揭示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从理论之维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创新了马列经典作家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境界;从历史之维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强大精神武器;从实践之维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当下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应对世界意识形态风险挑战的动力源泉,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引领,构建起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指南,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3.
张星  熊乃柱 《贵州教育》2023,(Z2):7-18+6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素养的高度概括,为新时代教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教师的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魂脉及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的根脉,是中国历史上教育家群体精神特质的真实写照,具有中国教育家的独特性,同时也反映了教育本质和教师成长的规律,具有世界各国教育家的共同性。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标识性概念,为世界教育学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也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等伟大胜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队课命题2023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总书记强调:“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请认真阅读习近平总书记这段重要讲话精神,自选角度,自拟活动题目,面向中年级队员,上一节微队课。  相似文献   

7.
奋斗精神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就主体论而言,中国共产党是坚持舍己为民的奉献型政党、是勇于搏击的团结型政党、是善于主动求变的创新型政党,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奋斗精神是党的内在品质;就认识论而言,奋斗精神是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是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就实践论而言,新时代承扬中国共产党奋斗精神,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人民立场的奋斗基石、凝聚民族复兴的奋斗力量、锤炼实干担当的奋斗品格.  相似文献   

8.
伟大建党精神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精神标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行稳致远,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整体遵循,系统勘察伟大建党精神与伟大民族精神的耦合共生关系。深刻认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根植于伟大梦想精神,引领伟大梦想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根植于伟大创造精神,引领伟大创造精神;“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根植于伟大奋斗精神,引领伟大奋斗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根植于伟大团结精神,引领伟大团结精神。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阐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党百年奋斗的主题,为中国梦教育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例,要结合讲话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回顾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展现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不懈努力,对学生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期望,增进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点赞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赋予中华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我们应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时代内涵及现实意义,大力弘扬四种伟大精神,并将其转化为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大精神支撑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价值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需要的实践逻辑。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基因,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境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表现,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保障,是加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3.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本文首先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学校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其次,阐述融入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学习任务,并提出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中小学美术教学和评价策略;最后,进行汇集各方力量开展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学校美术教育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体系应当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总书记的论述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明了必胜之路,为新时代党带领团结中国人民砥砺奋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光明前景。“五个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提炼,准确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胜的根本命脉、正确道路选择、破难取胜科学指南、聚力取胜奥秘、化险取胜良方,科学而深刻指明了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伟大事业的定力、方向、力量、谋略、保证五大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精神赋予新的内涵,提出了四个伟大精神,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四个伟大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彰显四个伟大精神,需要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把握其深刻内涵,使伟大创造精神造就人间奇迹、伟大奋斗精神创造美好生活、伟大团结精神凝聚磅礴力量、伟大梦想精神引领光明未来。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伦理重要论述,这一系列论述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必须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伦理意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蕴含着人民至上的政治伦理价值、公平正义的政治伦理规范以及严于律己的政治伦理美德。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在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发挥着举旗定向的精神航标作用。纵观近代以来百余年的中国发展史,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奋斗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伟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形成、发展并日益展现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就是因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铸就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赓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汲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的厚植、与中国人民美好生活期盼的对接,以及对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繁荣发展诉求的回应是其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开启新的伟大征程的背景下,系统解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密钥,对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中国人民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认同、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有着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也深刻反映出中国人民对于梦想的执着和美好生活的向往。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只有经历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着深切的渴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伟大斗争”。在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先驱,李大钊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幸福生活而不懈斗争,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表率”。李大钊的斗争精神体现在国家前途与命运之斗争、思想文化领域之斗争以及信仰与主义之斗争等方面。在伟大斗争视域下,大钊精神对弘扬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促进思想文化建设、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