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指导学生构建图式 所谓构建图式就是将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框架之中,使新旧知识建立起联系,便于学生记忆和提取。简言之,构建图式就是围绕“学生已有的知识框架”做文章。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已掌握的词汇、语法、句法以及篇章等语文知识范围较大,而学生所面对的阅读问题都是先给材料后提问题。要想使学生做阅读题有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3.
4.
语与生活同在。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语学习资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化语学习环境,拓宽语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用语,丰富语知识,提高语能力,获得基本的语素养。因此,我们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把他们带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相似文献   

5.
齐艳  李晓峰 《教书育人》2007,(11):84-85
图式(schema)理论原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术语,最早由康德于1781年提出,但其使用和发展却要归功于英国经验主义心理学家Barlett。Barlett认为,图式是指“过去反应或过去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这种组织必然对具有良好适应性的机体反应产生影响”。他还认为,图式具有积极主动加工的特征,它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主动地把新信息和图式表征的旧信息加以联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语感生成:认知图式的心理学描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亮  许士荣 《学科教育》2002,(12):26-29,33
语感之谜,犹如语文教育中的“哥德巴赫猜想”,命名人总觉得“心底有”,却又“口中无”,谜底至今尚未完全揭开。人们的理解往往受制于语文教育本身,停留在狭隘的字面意义上--一般感受的表层描述,这样的描述使得语感的生成更加扑朔迷离,难于操作。本文将借鉴认知发展心理学的图式理论,对语感生成的奥妙进行心理学层面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图式结构与隐喻投射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范畴,它们相辅相成,对人们概念的形成与拓展起着不可缺失的作用。图式与隐喻投射理论可以运用于外语教学,提升其教学效果。隐喻是语用功能极强的话语,它能激活图式,诱发推理想象。理解相关文化图式的隐喻投射假说有助于学习者挖掘文本话语的潜在意义,深化理解,从而拓展他们先存的相关概念与图式。认知图式结构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图式提取与隐喻投射的运用往往是自发的、潜意识的;但理解这一心智活动过程,有助人们在教学中更有效地运用它。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图式认知心理,引导学生的心理同化、顺应.图式认知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模糊走向清晰、从单一走向丰富、从抽象走向直观.作为教师,要唤醒、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图式,建构新的认知图式,并且要促进学生新旧认知图式的不断整合.只有借助于认知心理图式的建构、丰富和完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才能变得有意义、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图式是长期记忆中信息储存的一种方式,是围绕一个共同题目或主题组织起来的信息结构。图式学习是建立在这种信息结构基础上的一种学习形式,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式过程,形成系统的图式认知结构,它是"看得见"的学习,注重学习方式的建构和思维方式的培育,是帮助儿童学会学习、积累信息的方法引导,因而是更适合儿童的学习策略。图式教学不是图片教学。图,意味着结构与联系,无论是字体结构,新旧字之间的联系,抑或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汉字的渊源、读音、形状、含义进行讲授分析,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使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型结构,并与已知字建立联系,纳入现有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0.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为现代教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特别是教育资源的正确运用,已经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热点.提升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主要是要运用信息资源积极进行备课、运用图片资料做好辅助教学、运用相关资源组织好学科活动以及运用信息媒体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盛文高 《文教资料》2016,(4):188-189
文章从导入环节作用的角度,举例说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富有趣味性的导入方式:过渡导入、故事导入、生活导入、直观导入及游戏导入等,阐述导入环节教学资源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现在是信息化、数字化时代,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被有效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之中,这样能够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方式更加直观形象,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还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运用直观形象的艺术手段,培养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数字化资源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学习不再是被动的,可以主动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还可以利用网络,做到学习资源共享,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个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统编版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单元编排方式,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作为组织和呈现单元教学内容的两条主要线索,由此构成了一种极具特色的单元化结构,而这种单元化结构为大单元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文章以统编版中高段教材内容为例,探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从“审视教材,关联课标”“精炼主题,重组内容”和“创设情境,巧引任务”三个主要层面,形成“准备—建构—实施”的大单元教学体系,从而促进学习任务群和大单元教学的融合,凸显学习任务群和大单元教学的统整价值,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可以体现出语文,在课堂上,老师们一定要促进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语文,进而提高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利用电脑网络、实践活动和课外诗词名著等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小语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形象、直观、趣味性强,又富有启迪性,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教学中如能重视这些插图,充分挖掘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既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又能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相似文献   

16.
昌静 《科幻画报》2023,(4):182-183
学习任务群作为目前最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既能提高学生合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特别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必须完成总体学习目标。教师要结合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环境,积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小学语文自身具有较强的文化自信,在语言和语句应用方面需要一定技巧,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方式分析教学内容,构建健全的知识体系,培养自身核心学科素养。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法,全面分析在学习任务群背景下开展小学思辨性教学的意义,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基于学习任务群视角的小学思辨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任务群设计合理性不足、阅读教学资源开发不完全、思辨性阅读过程缺乏自主性等,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助力加强学生思辨能力,促进其实现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了“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笔者尝试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理念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确定明确的任务主题,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组织多样的实践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整合丰富的学习资源,呈现丰硕的活动成果,围绕特定学习主题设计学习项目,推动学习进程,进而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18.
游庆华 《考试周刊》2023,(44):34-39
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拥有远见卓识的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来达到深层次的学习。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合理且高效地使用各种学习任务,引导他们在明确目标的同时掌握新的知识和技巧,使他们的思考更加清晰,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核心能力。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中,教师从深层次的学习视角出发,精心规划各项学习任务,并依照特定的规划目标,协助学生利用深层次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小学阶段开展的阅读教学是对语文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的过程。它使语文教学在形式上更加丰富,促使语文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对语文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面对复杂的文本内容时难以把握重点,因此就需要教师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整理并加以整合。其中学习任务群和整本书阅读是时下流行的两种理念。学习任务群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最大特点是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实现对文本的理解。笔者发现,二者关系密切,以学习任务群为背景,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它不仅能为传统教学开辟一条新路,也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真正推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基于此,本文基于学习任务群提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认知负荷与认知技能的图式获得的关系及其教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技能和图式获得是学习的两个重要方面,而且它们都与认知负荷有密切关系。本文首先介绍了由斯威勒提出的认知负荷理论,然后讨论了认知负荷与图式和技能获得的关系。在明确了认知负荷对学生的影响后,进一步分析了认知负荷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