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移动互联环境下,用户的数字阅读行为日益普遍,沉浸式互动体验传播也因此有了新的用武之地.沉浸式体验理论和沉浸式传播理论为沉浸式互动体验传播在数字阅读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沉浸式互动体验传播可以提升读者的阅读审美体验,增大读者对数字阅读产品的接受程度,强化作品的教育引导功能.然而,沉浸式传播技术的更新、传播形态与作品内容的契合、对读者阅读心理的满足才能保障数字阅读产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
参与式文化的理论框架从剖析媒介的消费行为出发,研究受众如何通过自身的情感、认知和价值观,影响媒介及其传播内容.以参与式文化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对互动剧的发展现状进行反思,发现互动剧在模式、形式和价值上并不完美,还只停留在弱互动层面.通过受众和粉丝文化理论挖掘互动剧潜在的深层次互动价值,以增强交互体验为核心,对互动剧加以创新,增强其持久的创作力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贺旖旎 《今传媒》2022,30(2):88-91
互动剧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呈现出媒介发展的“人性化趋势”,改变了传统电视剧的线性叙事和单向传播信息的弊端,革新了观众与影视内容之间的连接方式,具有补偿功能,为影视行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本文在补偿性媒介理论视阈下探讨互动剧表现出的受众赋权、交叉叙事、交互性等新特点,总结了互动剧“补偿”自身发展时所面临的挑战,并针对互动剧的传播策略提出几点建议,为进一步探索研究互动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体验经济时代,消费升级需求突出,文化与科学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了沉浸式文化体验的快速发展。面对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过度依赖技术场景、内容单一、易于复制、延续性不强等现实问题,文章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结合现有文献,明确了“互动”在沉浸式文化体验中的重要作用,并揭示了沉浸式文化体验中互动设计的核心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沉浸式文化体验中,互动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场景设定、情境打造、情感提炼、集体兴奋和意愿强化等五个环节是在沉浸式文化体验中实现互动设计的基础和前提,并分别从活动前准备、活动中升华、活动后延续三个方面提出了沉浸式文化体验中互动设计的实现路径及具体的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若男  孙远哲 《出版科学》2021,29(4):94-103
指出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影视行业在互动性方面进行了数字叙事形式的新尝试.从本体论视角切入,探索互动影视数字叙事系统的构建.在界定叙事对象、行动者、渠道和其他系统要素的基础上,指出相较于受众被动接收信息的传统影视叙事系统,互动影视数字叙事系统因其受众介入叙事的特性而形成了"四次叙事"运作机制;并结合先进数字技术从"完善上帝视角叙事""发展第一视角叙事""创新互动叙事模式"3个维度提出对互动影视数字叙事系统的优化展望.  相似文献   

6.
在文化消费水平快速提高的信息化时代,媒介技术融合使传媒业的边界日渐模糊。人们对信息和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媒介的使用性价值也趋于多元化。"新媒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再次证明:媒介不仅仅是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播的桥梁,更是一种现代性的"工具集合",是联结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的纽带。影视产业作为与人们娱乐休闲方式交叉和融合最密切的媒介地带,代表的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影像消费,强调的是受众与媒介、媒介与媒介之间前所未有的互动和融合。在媒介技术融合的大背景下,影视产业消费的方式更加确定了受众的社区身份认同,为人类带来更新鲜的视听消费体验。  相似文献   

7.
闫琼 《大观周刊》2012,(47):241-241
新媒体的产生,加速了广告模式的发展及创新,广告和广告也的发展也逐渐面临着信息化、网络化等技术问题。当前,以互动广告为主的广告形式正以其特有的魅力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互动作为广告与受众双方之间的参与、体验过程,受众广告中感受到乐趣和新鲜感。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互动广告正迎合了当前市场发展的需要,逐渐从单一专项多向,成为了一个动感十足的展示空间。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互动广告也被归纳为以媒介和性质的两种分类。 笔者通过研究后的分类希望给广大广告主提供一点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媒介经营管理时代,网站与受众的互动直接关系着网站的发展。但是经营者往往只关注与受众的情感互动,旨在加强与受众的密切关系而忽略了只要受众与互联网连接互动行为就已经发生的"非情感互动"。在大数据时代,用户与网站之间的数据互动对网络信息传播和网站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胡中华 《新闻世界》2012,(10):22-23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加上受众心理发生的变化,从而使电视业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在电视行业最重要的词就是“电视节目互动”,这种互动方式的引入和实践,让电视产业在媒体竞争中找到了更多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本文主要对国内电视节目互动方式的必要性、特点、节目分类等进行了分析,重点是对当前国内电视节目互动出现的诸多问题与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一些完善电视节目互动方式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
周文 《今传媒》2014,(8):26-28
"报网互动"语境下,传统大众传播媒体与网络等新媒体可以尽量弥补各自的缺陷与不足,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势,达到互利双赢甚至多赢。在"报网互动"语境下的新闻生产过程之中,受众不但是信息的消费者,还是信息的生产者。他们既参与新闻初级生产,也参与新闻的再生产之中。在初级新闻生产过程中,受众参提供的某些信息资源可以供专业新闻工作者直接加以利用。在新闻再生产中,受众转发、收藏新闻,与媒体进行互动,甚至对新闻进行改写。受众参与新闻生产具有非专业性、聚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曾学远 《声屏世界》2017,(10):60-62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也是媒体加强传受互动、受众介入传播的过程,其互动方式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不断改变着传受关系和传播模式.受众需要传受互动的驱动力量,而数字和虚拟现实技术更在需求与满足、现实与梦想之间达成平衡,让人人深度参与互动,获得实现梦想的体验.收视调查已经透露出了市场先兆,未来四种能满足受众拟真体验和自我实现欲望的节目将帮助媒体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新技术日新月异,极大地撼动着传统的传媒结构与传播方式,不仅带来了传播理念上的突破,也对传统传媒现实生存及未来发展提出了挑战。网络的互动性,相对于传统传媒具有更为吸引受众的显著优势。本文将讨论广电传媒与网络间从传播理念到传播技术再到传播方式等的充分互动与融合,探索网络背景下的广电传媒与网络互动的可能性、可行性以及如何打出互动这张牌以继续巩固地盘并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技术的发展,传媒方式和媒介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曾经一度搁浅的互动剧也趁势而起,再次崭露头角.在5G技术的支持下,互动剧的影游融合特点得到彰显,交互性、沉浸性和多样化的叙事视角优势日益见长.文章通过对比互动剧与传统电视剧、互动剧与影游融合的关系,分析国内互动剧的发展现状,探讨互动剧的发展前景和解决办法,以此推动互动剧在5G时代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搭建互动平台深掘广播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大众传播出现了一个重要特征:受众在传播过程中不再是单纯被动接受的角色,参与意识开始萌生。受众与媒体互相之间“有来有往”的“互动”趋势日益明显。广播节目制作中直播技术的运用,可使电台与受众做到及时互动,使节目更加具有个性化。一、“互动”是广播  相似文献   

15.
李晓星 《今传媒》2011,19(3):102-103
要提高、优化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就要建立互动传播的新媒体理念。由"传播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并借助现代网络互动传播技术,寻找互动传播方式,使公交移动电视向纵深发展,成为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与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其完全交互式的新型媒体服务器。借助网络平台,树立互动传播观念,加强互动手段,在节目制作互动中提升公交受众的主体地位,使公交受众群体扩大,忠诚度提高,传播内容最大接受,栏目质量提高,形成品牌效益,最大优化传播。  相似文献   

16.
浅析新媒体中的新闻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出现后以传海量客量、传播速度快捷,传者和受者互动的优势得到受众的喜爱,本文主要以新媒体中的网络,互动电视、手机媒体为主要对象分析其中出现的新闻互动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考察了当前广播媒介新型传受互动理念的建构,包括以下内容:广播的互动传播模式体现为传者间、受众间、多媒体受众间的综合互动;广播的传播路径呈现为传统模式与新媒体模式融合的多元化发展;广播传受互动理念,不仅体现在应用新媒体技术促进互动形态的多样化,也体现在基于网络、线下圈子、用户自制内容等三条宏观路径上的最优化改革.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电视与网络互动融合的条件已经具备。从"硬件"上看,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视与网络互动融合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而从"软件"上看,目前在国内,通过与网络媒体的共同发展,助推电视发展的思路已经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同和大力支持。传媒人的思想意识"到位",无疑给电视和网络的互动融合提供了强劲的执行力。不过,即便是各种条件都已具备,互动融合的实现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摸索和尝试中稳步推进的过程。那么,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互动过程究竟是怎样的?视网互动对电视形成了怎样的补偿,带来了何种效果?上述问题正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9.
王川川 《传媒》2020,(2):67-69
近年来,网络自制节目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不断向沉浸式传播方向发展,通过突破时空局限,实现技术增长和视听体验的沉浸式包围;通过突破情感壁垒,实现节目主题和文化情感的沉浸式交融;通过冲破单向维度,激发受众参与和社交圈层的沉浸式互动;通过冲破线性结构,构建故事讲述和多层语境的沉浸式叙事。在这种策略的指引下,最终实现提高观众黏度、提升节目品牌、延伸艺术想象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基本得到了满足,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需求。在此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新媒体行业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媒体时代下,各类媒体纷纷融合互联网技术,进行转型升级,媒体与受众群体之间的互动性逐渐提高,互动形式趋于多样化。但是,在新媒体与受众互动传播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基于此,本文将指出新媒体技术和受众互动传播模式的概念,分析两者的关系,并提出目前新媒体技术与受众互动传播模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