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话语传播对话语权的影响至关重要。一个国家话语权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而话语权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际竞争的利益问题。在推进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过程中,会面临西方国家的话语霸权主义、自身的传播能力不足以及缺乏话语传播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困境。因此,我们要在遵循尊重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自身的话语质量,提高话语的国际传播能力,构建中国话语的传播体系与机制,来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国际话语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是全球资本广泛交集和激烈竞争的前沿地带,也是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外交以话语为形态进行展示的舞台。场域理论揭示了这种展示与竞争的暴力性和矛盾性,并反映了权力逻辑对国际话语权的建构与固化。国际话语权一般分为制度话语权、媒介话语权、学术话语权、文化话语权、民间话语权等五个组成部分。当下的国际话语体系由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主导,并对中国话语采取拒斥和打压的霸权立场。要在国际话语体系中争得一席之地,我们必须加强国家话语的构建。针对如何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仅仅采取割裂式的民族主义应对策略是不够的,立足于生态文明的视阈,对东西方各种零碎方案进行拉伸与整合,展现一种贯穿、高远的包容精神,是一种解决现实问题的新路径。即一方面借用批评话语分析的语境研究范式及媒介域概念的延伸解意,一方面重视中国自己的知识思想体系的构建,实现穿越西方、回到当代的学术构想,用经过现代改造和重新阐释的新儒学反思社会民主的另一副面孔和一种全球性、具有普遍性的话语体系及社会语境,与西方人文大潮进行理性对话和互补增益,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愿景。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际话语权大致经历了初步创建、逐渐提升再到有效增强的发展历程。当前,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面临西方国际话语霸权的压制、现行国际规则体系的制约以及自身国际话语能力的不足等多重挑战的同时,中华民族正走向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趋向成熟以及全球治理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为中国提供了战略机遇。国际话语权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辩证分析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形势基础上,统筹兼顾,多维并举,采取有效方略着力提升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主要包括:加强国家顶层设计,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变革;提高话语内容质量,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创新话语传播方式,促进中国话语国际认同;完善话语传播机制,增强中国话语传播合力;培育话语传播人才,壮大中国国际传播队伍。  相似文献   

4.
话语权是思想语言的权力,是控制舆论的影响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直接表现,两者互为表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舞台上,国际话语权已经成为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战略制高点。当代中国要加强国际话语权,必须不断增强核心价值的渗透力;力争"道德制高点",提升中国话语的感召力;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强化中国话语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推动跨文化交流,共创话语权的双赢,加强中国话语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意蕴,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是国家职业教育自主创新水平的体现,是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成熟的标志,是国家社会经济国际地位的彰显,是国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担当作为。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建设,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生产能力从弱到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资格权利在自主创立的国际平台中得到充分行使和运用、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影响力正在全方位绽放。未来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即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生产能力、自觉运用职业教育国际话语资格权利、多渠道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构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是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必要条件。本文基于隐喻对意义的建构功能,以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第一集《共同命运》为例,结合空间映射与概念整合理论,利用多模态认知分析框架,从思想维度、价值维度和文化维度上分析多模态隐喻对构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的积极意义。研究发现:在多模态话语中,多模态隐喻能够从观念体系层面反映、建构和传播优秀的文化思想和价值理念,促进"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对多模态隐喻的宏观社会维度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丰富隐喻对话语意义的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作为世界上持续良好发展的新经济体之一,在获得巨大发展成果的当下,仍需面临在国际舞台上重塑大国形象、传播中华文明、解决"失语""弱语"问题等重大挑战。"文化自信"的重要命题为我国打造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构建我国国际话语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要依托文化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影响力,助推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并通过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话语体系反哺文化,将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理论、制度借助话语载体有效传播到世界,增强世界人民对我国执政规律和发展方向的认可度和理解力。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下,国际话语权呈现出由综合国力所决定、为核心价值观所规定、受传媒所操纵的建构逻辑。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看待中国国际话语权问题,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成就提供了根本建构基础,西方霸权对中国进行的"话语解构"是面临的最大挑战,西方话语的祛魅与国际话语场中议题的更新则为中国带来新机遇,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未来的建构目标。进行中国价值的世界表达、展开中国故事的现代叙事以及实现中国话语的有效传播,应是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就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核心主题之一。它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上的互通交融,也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之相关的是中国如何讲好“一带一路”倡议,构建话语体系。“再情景化”无疑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的视角,它在“一带一路”话语权的建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需要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再情景化模式掌握话语艺术并加以灵活运用。中国要在国际社会上消除质疑的声音,完全掌握话语权,还需要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深入挖掘标识性概念的话语价值,扩大话语影响力,推动话语体系建设,是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作为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标识性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扩大中国道路在国际社会中的传播与影响,确保在各种社会思潮交锋中占据优势并赢得和增强话语权。它是实现中国梦的巨大精神动力和话语价值支撑,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重要切入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具有重要的话语价值。  相似文献   

11.
林杰 《教育科学》2023,(1):28-34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作为高等教育全球化时代衡量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概念,是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组成部分、战略之源与关键表征。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指中国在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变革中表达和传播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发展利益与发展诉求以及所承担的国际义务与责任等具体主张,并且这些主张能够取得国际社会的价值共识和理念认同,进而产生吸引力、发挥影响力、形成引领力,是话语权利、话语能力以及话语权力的有机统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具有实践性、生成性以及价值性等特征。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由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话语平台、话语对象以及话语效果等要素构成的,而这些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彼此衔接以及有机统一的过程,就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速,教育对外开放持续加强,职业教育“走出去”战略不断推进,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发展呼唤打造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在话语质量、传播效果、国际话语权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这极大地削弱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地位。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的构建应系统反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的核心、主线和基本面,全面、准确地体现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长远规划,以增强话语自信、提高话语质量和拓展话语传播方式为着力点突围破局,开拓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守正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3.
国际话语权是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大国极力获取的一种"软实力",特别以围绕突发事件报道中出现的话语权最为明显.面对西方国家的"话语霸权",我们应积极争取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在清醒看到诸多困难和障碍的同时,我们要善于捕捉机遇,通过抢占突发事件报道的主动权来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既表征着国际社会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的认可程度,也反映着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国际影响力。构建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既是争取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战略之源,也是为世界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贡献中国方案的必然之举,还是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基础支撑。然而,当前中国尚未掌握作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与自身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相对于传统高等教育发达国家而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依然处于弱势地位。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的构建与提升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坚持夯实国内根基、布局发展中国家和着眼发达国家“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保持坚定的战略定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而综合国力的提升也推动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却依然处于弱势地位,"中国声音"不能得到有效传达,尤其是在国际法治话语权中,中国的法治话语一直未能取得应有的话语主动权,无法为维护我国国际经济秩序提供更好的保障。因此,在国际交往中要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就要将中国法治话语权的提升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从法治思维的创新、法治话语的创新和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入手。  相似文献   

16.
与弱国无外交类似,一国的学术思想文化要想在国际舞台上有话语权、影响力,客观上讲,主要取决于你的国力强弱;主观上则是看提出来的主张和话语的科学性、道义性、互鉴互惠性及价值认同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是包括学术文化振兴的.中国高等教育大国的崛起,由大变强战略目标的确立,正在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构建和增强国际话语权带来天赐良机,尽管西方强国还不愿低头轻言向东方学习,但在学界心领神会之处总会有的,而且会与日俱增,只要我们自己努力做优做精.  相似文献   

17.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会议上中国生态文明话语为语料,以共同体叙事为研究点,分析其说话的内容、形式、结构,探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话语国际化策略。从说什么、怎么说、说多少等方向构建国际话语体系,表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立场,分享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做法,促进国内外生态文明语言多元互动,塑造爱好和平、负责任大国形象,提高中国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构建中国教科书话语体系是应对课程教材改革全球化挑战的需要,是推进新时代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信息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当前教科书话语体系的构建还存在如下问题:教材一体化建设中教科书话语体系的整体规划有待加强,教材治理现代化建设中教科书话语体系面临转化困境,课程教材改革中教科书话语权尚须提升。新时代我国教科书话语体系构建的实现路径为: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教科书话语体系的系统构建;促进教科书话语体系的有机转化,形成话语优势;提升话语能力,全方位增强教科书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明显跟不上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导致两个局面的出现:一是外界对中国故事有渴求了解的愿望;二是外界存在对中国故事的种种误导和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这一战略课题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在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动力上,应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大众话语;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话语体系;揭露和反击"西方中心主义"话语霸权和话语陷阱;在坚定"四个自信"基础上加强话语体系建设;中国道路从实践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争取和赢得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强调,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实践出发,研究探讨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高等教育研究话语体系,既是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繁荣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科学指导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践的需要,同时也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质量、增强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举措。为此,本刊开设专栏,重点刊发“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研究话语体系”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