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以及在此基础上揭示的"具身模仿理论"、心理选择现象,打开了研究人的认知、学习发生机制的一扇新窗口,初步揭示人的学习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模仿与理解、分布式认知的产生机制。同时,镜像神经元也对当代网络学习者的认知/学习、学习资源/环境、人际交互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4):182-183
拉康的镜像理论指出:婴儿把镜中的影像内化为"自我"之后,逐渐与镜中影像、周围人的面容、表情等这些"小他者"相认同,最终婴儿的主体不断地认同于周围的整个语言符号系统"大他者"。这一认知理论对职高服装专业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意义疗法是由维克多.E.弗兰克尔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寻找生命的意义。本文对意义疗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其最终目的是帮助个体寻找生命意义,帮助个体重新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认知水平。意义疗法能够使个体的自我认知水平得到发展,而个体自我认知程度和心理健康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关注自己的情感、态度以及对特定情况的行为反应。对于医生来说,自我认知能使他洞察到自己的情绪对医疗服务可能存在的影响。可见,这种洞察力能够提高医生专业服务水平。本文回顾了已发表的关于提高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文献,将针对自我认知能力的教学方法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类,并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5.
刘锦翠 《鸡西大学学报》2012,(9):131-132,140
以"镜像"为切入点,从德拉布尔小说的自传色彩、德拉布尔的创作心理来探讨作家如何在小说中探索自我,建构自我以及实现自我。指出德拉布尔以其充满自传色彩的作品,将现实生活和虚构文本进行了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6.
在昆德拉的小说中“自我”的主题总是通过不同的形式曲折呈现,且具有深刻的意义。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拉康在“镜像理论”中也对“自我”进行深刻的探寻。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切入点,分析昆德拉作品《不朽》中的“自我”主题,探寻在“他者”映照下“自我”的彰显与偏离,为阐释昆德拉的“自我”主题增添了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7.
调查研究显示,领导创造力在个人认知与社会认知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笔者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做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简·爱幼年的经历对其一生的心理状态和生活境遇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按照托拉康的"镜像理论",幼年早期父母的去世造成了简·爱心理上的"原始的缺失",使她停留在心理的"镜像阶段"而无法超越。理想自我与现实的冲突造成了她人格的异化和分裂,简·爱这种自我建构的矛盾成为了其人生和爱情抉择的深层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9.
王莹 《早期教育》2017,(1):35-38
言语自我认知是指儿童可以运用名字、第一人称代词“我”和与“我”有关的词句去识别自己身体、能力、活动、喜好等的一种认知能力。只有言语自我认知的发生才可以证明婴儿真正具有自我认知的能力。文章通过文献法对婴儿言语自我认知的概念、婴儿言语自我认知发生的重要性、婴儿言语自我认知发生发展的关键期和自我认知的发生顺序等研究进行收集整...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言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在语言学研究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它与哲学、心理学结合紧密,因此比较晦涩、难以理解。所以,这篇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起源、研究方法等方面简要地介绍了认知语言学,对一些初学者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从古至今,镜子与女性有一种天然的亲密联系,也不乏呈现女性与镜子关系的文学艺术作品。文章主要以仕女对镜图为研究对象,从日常生活、画像写真、民间习俗等五个方面来探析古代女性的内心世界,以说明女性借助镜像逐渐深化对自我的认知,在无意识中流露出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2.
具身认知之根:从镜像神经元到具身模仿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起于第二代认知科学视域下的具身认知观,认为心智是具身的神经生物现象,人类的认知能力是在身体--大脑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然而,在科学心理学内部,具身认知观缺乏一种普遍认可的神经生理机制以及超越现象的全局性解释理论.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成果显示,灵长类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系统在社会认知(从动作和意图理解到语言进化)的许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这些证据,我们讨论了当前认知科学领域一种对具身认知的全新解释框架--具身模仿论.镜像神经元系统和具身模仿论通过有效地共享他人动作表征、意义与意图,为认知具身化的合理性奠定了基础,并重新赋予"身体"在科学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自我与自我发展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是人类个体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特征,是人类个体行为的动力源泉。心理科学对自我的研究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自我结构的研究,通过对自我结构要素的分析来认识自我的本质,并为自我的操作性研究指明方向;二是自我的发展研究,探索人类个体自我的发展进程及影响的主要因素,以期为儿童个体教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自我调控是一种使个体根据时间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目标的内部处理机制.本文将从自我调控的类型、过程、解释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等方面来回顾以往自我调控的相关理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牡丹亭》中塑造的具有叛逆精神的杜丽娘形象感动了众多读者,掀起了一股女性自我认识的潮流.从拉康的镜像理论出发,可以发现杜丽娘处于双重镜像关系当中:一重是现实与幻境的镜像关系,一重是对镜自描的过程中镜里与镜外的镜像关系.从中可以看到杜丽娘完成了自我的回归,主体性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审美功利所依据的快乐法则,使得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被审美的愉悦性蒙蔽了,审美不仅是美善的,也是罪恶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审美镜像。此镜像依据审美功利愉悦法则以审美图式为参照,一方面将符合自身审镜像的次级图式纳入审美镜像之中,另一方面将不符合的次级图式拒斥于自身审美视阈之外。教师审美镜像的实施机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引发学生关注、促使学生动机位移、迫使学生异化认同,这三个阶段分别伴随的是教师实施的时空控制、规则控制、审美控制。此过程中,被拒斥在教师审美视阈外的学生便会因不被教师接受和理解而痛苦,使得教育极为不公平和非人性,冷漠而冰凉。  相似文献   

17.
自我与镜像:"80后"作家的文化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是一部富有深刻寓意的作品。在小说中,道林·格雷因为画像而发现了自身惊人的美貌继而陷入疯狂的自恋中,同时他意识到画像能用光鲜的外表掩盖人道德和灵魂的丑恶,于是格雷在画像的麻痹下一步步走向迷失和堕落。文中的“画像”有着象征  相似文献   

18.
李英姿 《文教资料》2010,(26):29-31
英籍加勒比海女作家简·里斯在《藻海无边》中塑造了一个和她有着相同出身的女性——安托瓦内特。里斯在该小说中采用镜像手法来凸显安的双重身份给她带来的身份危机,安在经历一次次求助外在的镜像来获得身份认同的努力失败后,意识到只有打破外在的镜子.才能重新独立构建自己的身份。  相似文献   

19.
自我认知是主体对作为客体的主体的认知活动,存在盲目性、模糊性和片面性。科学地构建由主体自身各种认识和评价能力要素所组成的主体的自我认知结构,突出地表现在确立认知目的、认知视角、认知视域和认知标准等方面。通过对自己的日常活动的反思、他人对我的评价、社会化中的自我角色的定位,实现自我认知。  相似文献   

20.
当人类精神活动能够进行深刻的思想与反思时,人的主体性特征会产生出一定的张力,这种张力既能适应环境,创造出带有地域特征的民族文化,又能释放出无穷的创造力。而且,这种创造力表现的是一种强烈的人的自我意识。进一步讲,因为人在与人和自然的关系中被塑造,所以,人作为具有主体性特征的对象,在自身具有了符号意义的同时,也创造性地增加了除物理世界之外的精神世界和作品世界。更进一步,从客观世界到符号世界只是语言的早期形成,而语言世界形成之后,人的语言认知模式,已不仅仅是从语言世界到现实世界,还有从语言世界到语言世界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