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威 《大观周刊》2011,(25):128-128,124
寺院是僧人生活的载体,亦是佛教一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是贵州佛教的繁荣鼎盛时期,佛教寺院之兴建亦呈现出繁荣发展之势。此时期,寺院遍布黔中各地。对明清时期贵州佛教寺院及其分布之探究,对于深入、全面地了解贵州佛教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藏书的兴起阶段。汉地佛教在西汉哀帝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浮屠经》是第一部成文的汉泽佛经。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汉明帝在洛阳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院——自马寺,佛教寺院藏书便随即产生。那时白马寺等寺院已有藏书形态出现,并具备了一定数量的藏书,  相似文献   

3.
"秦中自古帝王州",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蓝田是中华民族的摇蓝,又是人类始祖蓝田猿人的诞生地,也是我国佛教的活动胜地.东汉时传说白马驮经,佛教始入中国,随着中印佛教文化的交流,浮屠兴起,天下寺院林立,发展到隋唐更达鼎盛,仅蓝田境内寺院尼庵达百余座之多.  相似文献   

4.
山东长清神宝寺是北朝至隋唐时期泰岳地区一处重要的佛教寺院,创建者、创建年代记载明确.隋唐时期寺院得到空前发展,隋文帝时曾指定皇孙任寺院檀越,唐代开元年间(713-741)达到发展顶峰.作为泰岳地区的重要寺院之一,神宝寺与灵岩寺、神通寺关系密切,在寺院营构、佛教宗派等方面有相同之处.特别是与灵岩寺近在咫尺,相互影响更深....  相似文献   

5.
转轮藏又称转轮经藏、转法轮藏、经轮藏。实际上就是能够转动的收藏经文的书架。印度并无这种藏经形式,而是中国人的自创。传为南北朝梁人傅翕(x墿)所创。也可以叫做一个转动的图书馆,一般来讲,一座寺院内也只有一架转轮藏。这里的藏书已不再以阅读为目的,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成为一种佛教的仪规。真正的佛经还要另建藏经阁或藏经楼来储放。佛教经书是备受佛教僧侣及其他信众顶礼膜拜的佛教三宝中法宝的具体表现形态,是佛教信徒必须随身携带的。伴随寺院在中国建立,寺院藏书也就诞生了。当然寺院藏书主要是佛教经书。为了使佛教教义得以广…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7,(7)
现代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日益深刻地作用于当代佛教寺院生活,但既存研究尚少有沉潜至微观层面去详细探询新媒介之于寺院的具体影响。通过对一座汉传佛教寺院的田野调查,本文以媒介人类学视角结合寺院日常生活的现实情境,重点对数字新媒介与寺院之间的互动进行"深描"。文章认为,寺院在对待现代媒介的问题上,或存在拒斥和接纳的双重态度,并具体显现在僧人自身修行和寺院对外弘法这两个面向;同时,寺院媒介图景的变迁既取决于寺院面对媒介如何取舍,但又不全然受此决定,从而也就新媒介对寺院的影响提出反思。  相似文献   

7.
河南洛阳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时期,是佛教从天竺传入中国最早之地,被称为中国佛教之源。东汉皇帝汉明帝刘庄,为安顿天竺高僧和翻译经书,特地建造了一座大寺院取名白马寺。白马寺成为管窥各个朝代建筑艺术的理想之地。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白石桥东长河(高粱河)北岸,有一座古老的寺院——五塔寺。五塔寺环境安谧清静,为明清两代巨刹。  相似文献   

9.
广大藏区佛教寺院林立,寺院保存有丰富的文献典籍,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之所。在新时期如何使佛教寺院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寺院图书馆为藏区公共文化服务,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聊城位于山东西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明清时期,穿城而过的京杭大运河造就了这座城市的空前繁荣,河里樯帆如林,城中商贾云集。各地商人纷纷在这里修建会馆,增进乡谊,共谋发展。聊城山陕会馆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是客居聊城的山西、陕西两省商家集资修建的一处会馆与神庙(关帝庙)相结合的古建筑群。戏楼是会馆第一进院落的主体建筑,建于砖台之上,西向,二  相似文献   

11.
隋唐时期的佛教藏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对佛教经本的翻译、抄写,对大量经本的整理汇集,政府与寺院对佛教经典的收藏,寺院藏书的管理与贡献等方面,较系统地评介了隋唐时期佛教藏书的概况。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佛教是外来的,有文献说中国的佛教经历了两汉魏晋的初兴时期、南北朝的发展时期、隋唐的鼎盛时期、宋元明清的初趋衰落时期、清末民初的转变时期等5个时期.①其中,魏晋南北朝是佛教"本土化"的大发展时期.之所以有大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精神上的:在战火连天、生灵涂炭的日子里,佛教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教义别具吸引力;也有物质上的:在官方的扶植下,寺院享受种种特权,拥有大量田地和劳力.  相似文献   

13.
在西安以西200里,史称中华民族发祥地周原的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矗立着一座因保存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和唐懿宗皇帝献佛的稀世珍宝而名播寰宇的佛教名刹法门寺。史载,早在东汉永平年间,这里就有了无忧王真身宝塔和寺院。此后,虽然朝代更迭、兵燹时起,寺院也几毁几复,宝塔却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佛教寺院藏书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寺院藏书与官府藏书、私家藏书、书院藏书共同组成我国古代图书事业的主体.它的出现、发展到自成体系,有其独特的内外部因素,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古代佛教寺院藏书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洛阳白马寺     
素被佛家尊为“释源”和“祖庭”的洛阳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至今已有一千九百三十六年的历史.它饱经沧桑,几历废兴,如今的规模和布局是在汉代基础上的明代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  相似文献   

16.
正上海的寺院不少,当然不能以寺院的规模和香客的多少来妄论高低、座次,那至少是曲解了寺院和佛教。不过从世俗的知名度来看,龙华寺、静安寺和玉佛寺是名气最响的,是上海的名刹。龙华寺和静安寺都是年代久远,有说是始建于五代吴越时期。静安寺是上海唯一一座寺名同时作为地方名的寺院,静安寺三个字就是华山路南京西路一带的同名词,以至于静安寺在"文革"中严重被毁,几十年间静安寺庙门紧闭!而如今"静安寺"作为一个西区商业圈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17.
河南安阳宝山灵泉寺乃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著名佛教寺院。寺中三座山上现存210座摩崖墓龛,可辨识铭文的墓龛共79座,其中有明确纪年的墓龛64座:宝山区的隋代墓龛8座、唐代墓龛22座、宋代墓龛1座,岚峰山区唐代墓龛33座;无明确纪年的墓龛15座:宝山区8座,岚峰山区4座,马鞍山区3座。本文在梳理此79座墓龛铭文基础上,从以下四方面论证此寺隋唐时期的佛教宗派属性:摩崖墓龛的铭文内容中所体现出的三阶教属性;宝山灵泉寺中所葬僧俗的丧葬方式皆为林葬;三阶教的信徒追随禅师而葬、广泛接纳俗家弟子、重视传法于女信徒这三大特点在宝山灵泉寺中的体现;安阳宝山灵泉寺与长安百塔寺的渊源,以及信行、道凭、灵裕三位禅师的关系来推断隋唐时期的宝山灵泉寺的佛教宗派应属于三阶教。  相似文献   

18.
南汉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其历代帝王推崇佛教,遗留的石碑、铜钟、铁塔、经幢及摩崖石刻造像等众多佛教文物,反映出其独具自身特色的佛教管理制度。首先,南汉建立起层级分明的僧官体系,以僧录统领治下佛教事务,各州设僧正,还设有都监这一僧官监督佛教事务,各基层寺院内有监寺、三纲和知事僧。其次,南汉设立了宫使制度,朝廷册封权宦担任宫使一职,分掌佛教事务,他们是皇帝和佛教之间的联系者,映射出南汉政权对佛教事务的掌控和管理。最后,南汉朝廷和官府对佛教事务的管理深入到对僧人、寺院和佛事活动的管理中。南汉佛教管理制度既延续了唐代中后期形成的僧官和功德使制度,又进行了适应自身管理需求的再创造,是处于唐宋之交这一转折时期的社会产物,是佛教制度化、世俗化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9.
南京长干塔于明永乐年间重建,成为明清两代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作为一座皇家寺院中的宝塔,关于它的记载不断出现在文人笔下。同时,长干塔作为建筑奇观的声名也在清初广传欧洲,成为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之一。长干塔在明清两代几经损坏和修复,最终于成丰时期毁于太平天国军之手。长干塔在明清两代获得了文人广泛的关注,在文坛逐渐形成一个固定的文学意象,反映出晚明清初文士尤其是明遗民的心态变化。  相似文献   

20.
刘小平 《兰台世界》2011,(10):56-57
唐代寺院经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且寺院在经济利益的追求上具有主动性。《唐语林》所载佛寺牡丹经济一事,反映出佛教寺院及其僧众具有良好的市场意识和经济头脑,从事经济活动,获取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