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传播学和人类学的角度来说,纪录片具有传承人类社会遗产的功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少数民族‘非遗’”),也是人类社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录片以其强调真实性、纪实性、客观性、形象性的特点,打破了传统的以文字、照片记录、保存、传递少数民族“非遗”的简单方式,日益成为传承与拓展少数民族“非遗”生命力的有效传播形式和重要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2.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的教训都表明,加强传承人档案管理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是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深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的概念、内容、特点、地位、作用及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的定义 目前,传承人的概念得到较多认同的是祁庆富所言,“在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代表某项遗产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掌握杰出的技术、技艺、技能,为社区、群体、族群所公认的有影响力的人物”.  相似文献   

3.
韩冉 《山东档案》2023,(2):49-50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化保护,是指将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文字或图像的手段保留下来,并按照特定的管理方式进行存档,也就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性”转化为“物质性”加以保存利用。20世纪80年代,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作为非遗的滨州剪纸艺术得到挖掘、整理和研究,但诸多原因影响,民间剪纸档案的保护现状仍不乐观。在数字化、智能化的网络时代,借助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  相似文献   

4.
权玺 《青年记者》2016,(9):75-76
社会化媒体仅仅经历了短暂的发展历程,便一跃成为一种颇受关注的网络文化现象.微电影作为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一种重要传播形态,对于文化的呈现是多元而包容的,因此,在其单纯的商业价值之外还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蕴.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微电影传播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困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活态文化”,展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精神与价值层面的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而全球化的冲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既有空间上的剥离,也有时间上的弥散,还有人文层面的断裂.  相似文献   

5.
口头传统是人类文化艺术的原型酵母,艺术生命活力极强,它们对文化的传播、传承、再生具有多维价值;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基于口头传统而衍生的文化成果,呈现为裂变、累加形态;随着人类传播方式的丰富、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口头传统对文化的传承与再生产、再创造具有多维度价值功用,产生了巨大的跨界混生效应。这种多维价值与混生效应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文化艺术再生产、再创造的实践中,进一步凝结、积淀、浸润了口头传统不朽的文化经典品格,促进了文化艺术传承与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文化深厚,如何用不同的摄影手法和丰富的视觉语言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工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摄影者的拍摄步骤方法是产出高质量照片的关键因素之一。精品照片能够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制作工艺和文脉传承更完美地呈现给读者,让更多人关注和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其蕴含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7.
王丹 《文化遗产》2023,(3):16-23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丰富而厚重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资源,其传承发展以“有形”方式、“有感”实践和“有效”成果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形”方式表现为可以感知、可以触摸、可以体验的生活形态;“有感”实践落实于行动,以生产生活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标志;“有效”成果体现在各民族生活品质、情感依恋和精神气质等方面。在“有形”上用心、“有感”上用情、“有效”上用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整体呈现,亦促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创共享共情的共同体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各民族的具体生活和文化实践,建构民众的生活世界、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围绕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它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这是人类为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开展的一项极其伟大的文化传承工程。  相似文献   

9.
张雯琦  杜鹃 《中国博物馆》2023,(3):88-93+127
新媒体及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围绕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核心主题,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摄影测量、遗产档案、旅游业、教育等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文化领域的数字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媒体语境下的文化遗产传播呈现机构、学科整合,媒介、技术融合趋势。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保护相依相存,传播过程中的版权保护及安全管理也逐渐引起研究者及立法者的关注。遗产研究与所在地区的遗产资源、教育资源、经济水平及科研意识有很大关系,受到世界遗产管理机构的影响,遗产工作与遗产教育已呈现出“世遗化”“程式化”态势。  相似文献   

10.
王东 《新闻传播》2023,(18):104-106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记录着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过程,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是历史馈赠给我们的瑰宝。新闻媒体有责任和义务去为非遗保护传承尽一份力。宁夏旅游广播近年来先后推出50期系列报道《追寻“非遗”传承人》,呈现宁夏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的风采,以此提高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做好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让更多的非遗技艺走近大众视野,滋养心灵。  相似文献   

11.
水书是中国贵州黔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水书刻不容缓。抢救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提升每个人的“文化自觉”。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图书馆负有不可推卸的使命。民族地区图书馆参与水书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行动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近几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的文化深度探索逐渐成为中国年轻一代关注的焦点,社交媒体的普及为非遗活态传承空间得到充分拓展,本文试从传播学视阈探索短视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化”的发展趋势。【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活态化”传承能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手艺者与视频受众带来经济与文化的双向扶贫,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播与保护的终极目的。【结果】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面临着传播方式单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创作主体驳杂和创作优质内容困难等困境。【结论】需要善用互联网思维,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影响渠道,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IP以及推进短视频海外传播,从而探索、剖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周秋萍 《兰台世界》2017,(16):71-73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非物理属性表现出显著的不可再生特质,换句话说,此种遗产难以采取以往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对其实现保存,因而全球各国普遍对此种遗产的保护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档案资源能够实现对人类文化进程中相关文化要素的有效记载,因此,借助档案资源的形式,能够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与文化记忆。本文以佛山为例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历史发展过程的珍贵见证,具有文化、教育、艺术等多重文化内涵。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进行文创产品开发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具有现实意义。研究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街书会为例,利用SWOT分析法对马街书会档案文创产品开发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数字化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2003年11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国际陛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随着传统文化空间被改造,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社区博物馆因其强调对社区自然、人文环境的整体、活态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不谋而合,是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值得尝试的新途径。但由于我国社区博物馆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社区博物馆的认识存在偏差,在管理理念、运营模式、商业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陷入误区。积极探索社区博物馆建设与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以整体性、原真性、活态性、公开性原则建设社区博物馆,对于保护和传承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城市文化根脉、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可 《新闻通讯》2013,(6):18-1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从上世纪中叶开始针对全球文化遗产的特征展开了颇为细致的分类保护工作,从世界文化遗产的分类来看,可分为“文化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两大部分,本文旨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内的传统技艺内容作为展示载体,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展示手段与方法,为未来文化展览设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新视野——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档案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以前称作“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一称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它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宝贵精神文明的传承,是人类文化多样性和谐发展和维持文化生态平衡的基本保证。作为人类文化库的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时代信息的积累,更是社会发展积淀而约定俗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新媒体进行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传播和保护,成为传媒领域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由于无法脱离人们的某种特殊的生活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传承过程中最为脆弱的一个环节,我们不妨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在生活中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在全局把控中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在深度阐释中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